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18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5
一种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属于氯碱工业领域。包括阴极槽槽框(2),阴极槽槽框(2)的槽腔内通过阴极网固定片(8)支撑并固定有阴极网(7),阴极网(7)与槽腔底部间支撑有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排蜈蚣爪,每排蜈蚣爪由多片等距平行排布的弹性片(4)组成,相邻的弹性片(4)交替通过内端或外端固定在槽腔底部,弹性片(4)没有固定的另一端抬起用以支撑阴极网(7)的网面,每排蜈蚣爪与槽腔底部间夹固有一条镍棒(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实验用阴极槽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解槽电压升高的速度,降低了各电解槽之间的电压差异。异。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


[0001]一种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属于氯碱工业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影响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的使用寿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阴极活性涂层的脱落和毒化,2、阴极弹性材料的变形。影响阴极弹性材料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槽框的挤压;再有就是离子膜电解过程中,不停震动对阴极弹性材料的影响在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过程中,阴极的压力比阳极大4kP,理论上离子膜在电解过程中应紧贴在阳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阴阳极产生的气体和电解液流动的影响,离子膜会不停震动,长此以往,会导致阴极弹性材料的弹性降低,从而使阴极槽的使用寿命缩短、槽电压升高和各电解槽之间的电压差异增大。
[0003]中国专利CN202011006175.5公开了一种新型弹性结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包括电解槽边框,所述电解槽边框上向其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有阳极盘和阴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盘上向上设置有新型弹性体,所述新型弹性体是由多组新型弹性体组件阵列布置形成,所述新型弹性体的外围设置有一圈阴极面网固定网,阴极面网固定网的上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翻边,所述新型弹性体的顶面设置有阴极面网,所述阴极面网的四边向下弯折并且扣合于阴极面网固定网的翻边下方。本专利技术具有导电性能好,新型弹性体具有工作时对离子膜压力小,在发生逆压时可以承受,能够恢复到工作所需要的高度和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离子膜,能够降低槽电压和电解电耗;电解槽的制造成本下降等优点。但是该技术也是存在上述的问题,即存在离子膜会不停震动的问题,无法长期保证阴极弹性材料的弹性,从而使阴极槽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便捷、能够增加实验用阴极槽使用寿命、减缓电解槽电压升高的速度并且能降低各电解槽之间的电压差异。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包括阴极槽槽框,阴极槽槽框的槽腔内通过阴极网固定片支撑并固定有阴极网,阴极网与槽腔底部间支撑有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排蜈蚣爪,每排蜈蚣爪由多片等距平行排布的弹性片组成,相邻的弹性片交替通过内端或外端固定在槽腔底部,弹性片没有固定的另一端抬起用以支撑阴极网的网面,每排蜈蚣爪与槽腔底部间夹固有一条镍棒。
[0006]本技术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电解槽中心有多组弹性片,弹性片两侧有阴极网固定片固定阴极网。弹性片可以依靠本身的弹性支撑其上部的阴极网,在电解过程中,阴极网和阳极网之间就只有一张全氟离子交换膜厚度的距离,形成膜极距电解槽。本技术还通过弹性片本身的设置,在不增加固定结构的情况下,夹固了镍棒,减缓
了弹性片的弹性衰减,构建一种更为实用的新型电解槽。
[0007]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槽槽框的上部设有阴极液出口,阴极槽槽框的下部设有阴极液进口。本阴极槽采用下部进液,上部出液的形式,配合重力,可以增加单次通过的离子交换率。
[0008]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槽槽框的两侧焊接支撑阴极槽的拖角。两侧焊接支撑阴极槽的拖角后,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放置在实验框架上操作。
[0009]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网为镍材质且涂有活性材料。
[0010]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网固定片设有四个并分别固定在阴极网的四个角处。
[0011]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槽槽框为镍材质。
[0012]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槽槽框上设有电源连接片。
[0013]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弹性片依靠本身的弹性支撑阴极网形成一个凸起面。阴极网形成凸起面后,安装后更能够保证与阳极网贴合紧密。
[0014]优选的一种上述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所述的阴极槽的容积为880mL。880mL的阴极槽正好适合实验室实验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电解槽中心有多组弹性片,弹性片两侧有阴极网固定片固定阴极网。弹性片可以依靠本身的弹性支撑其上部的阴极网,在电解过程中,阴极网和阳极网之间就只有一张全氟离子交换膜厚度的距离,形成膜极距电解槽。本技术还通过弹性片本身的设置,在不增加固定结构的情况下,夹固了镍棒,减缓了弹性片的弹性衰减,构建一种更为实用的新型电解槽。本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的结构设计更趋合理,加入镍棒后,减缓了弹性片弹性的衰减。从而增加了实验用阴极槽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解槽电压升高的速度,降低了各电解槽之间的电压差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的俯视示意图。
[0017]其中:1、阴极液出口2、阴极槽槽框3、拖角4、弹性片5、阴极液进口6、镍棒7、阴极网8、阴极网固定片9、电源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实验室中传统的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的阴极网仅仅通过蜈蚣爪支撑在阴极槽槽框的的槽腔内,虽然蜈蚣爪支撑阴极网也能使得阴极网和阳极网之间只有一张全氟离子交换膜厚度的距离而形成膜极距电解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阴阳极产生的气体和电解液流动的影响,离子膜会不停震动,长此以往,会导致阴极弹性材料的弹性降低,从而使阴极槽的使用寿命缩短、槽电压升高和各电解槽之间的电压差异增大。
[0020]参照附图1:本技术的一种实验用全氟离子交换膜阴极槽,包括阴极槽槽框2、阴极网7,阴极槽槽框2的槽腔内通过四个阴极网固定片8支撑并固定阴极网7,阴极网7与槽腔底部间支撑有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为两排蜈蚣爪,每排蜈蚣爪由多片等距平行排布的弹性片4组成,相邻的弹性片4交替通过内端或外端固定在槽腔底部,弹性片4没有固定的另一端抬起用以支撑阴极网7的网面,弹性片4依靠本身的弹性支撑阴极网7形成一个凸起面。每排蜈蚣爪与槽腔底部间夹固有一条镍棒6。阴极槽槽框2的上部设有阴极液出口1,阴极槽槽框2的下部设有阴极液进口5,实现阴极液的下进上出。阴极槽槽框2的两侧焊接支撑阴极槽的拖角3,方便在实验室放置在实验框架上操作。阴极网7为镍材质且涂有活性材料。阴极槽槽框2为镍材质,阴极槽槽框2上设有电源连接片9。阴极槽的容积为880mL。
[0021]本技术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阴极槽槽框2下部有阴极液进口5,上部有阴极液出口1,阴极槽槽框2两侧有拖角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放置在实验框架上操作。电解槽中心有九组镍材质组成的弹性片4,弹性片4两侧有四个阴极网固定片8。弹性片4可以依靠本身的弹性支撑其上部的阴极网7形成一个弧形凸起面,在电解过程中,凸起的阴极网7和阳极网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包括阴极槽槽框(2),阴极槽槽框(2)的槽腔内通过阴极网固定片(8)支撑并固定有阴极网(7),阴极网(7)与槽腔底部间支撑有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排蜈蚣爪,每排蜈蚣爪由多片等距平行排布的弹性片(4)组成,相邻的弹性片(4)交替通过内端或外端固定在槽腔底部,弹性片(4)没有固定的另一端抬起用以支撑阴极网(7)的网面,每排蜈蚣爪与槽腔底部间夹固有一条镍棒(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槽槽框(2)的上部设有阴极液出口(1),阴极槽槽框(2)的下部设有阴极液进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实验用阴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槽槽框(2)的两侧焊接支撑阴极槽的拖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董薛帅张江山孙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