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16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包括设于炉体底板一侧的引风槽,分别设于引风槽的侧开口处和上开口处的进风板、出风盖板,进风板设有进风口,出风盖板设有若干大小不同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依据由小至大的尺寸规则自内往外地排列,引风槽底部倾斜设置形成引风面,引风面底端与进风板连接,引风槽与进风板和盖板相互配合,将引入的外界空气均匀分流后导流出至所述底板上方,使得底板上燃料上方的空气均匀分布于各处,由此,保证燃料各处接触的空气量基本一直,使得燃料可以充分被燃烧。被燃烧。被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户外柴火炉制造
,特别是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户外用柴火炉通常会设有用于往炉内供给空气的进风结构,柴火炉运行时,炉体内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从炉体的排烟结构排出,炉体内部气体迅速减少,形成负压空间,炉体内部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影响下,外界空气受气压差影响,经进风结构流入柴火炉内,实现补给空气;然而,目前柴火炉的进风结构通常为敞口,或为开设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通风孔的进风板,敞口结构或进风板对空气气流的均匀分流能力不佳,当流入柴火炉内的空气气流分布不均匀时,空气较多的区域内燃料燃烧程度较强,空气较少的区域内燃料未能燃起或燃烧程度较弱,导致燃料未能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均匀进风气流,利于燃料充分燃烧的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
[0004]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技术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包括设于炉体底板一侧的引风槽、设于引风槽侧开口处的进风板、以及设于引风槽上开口处的出风盖板,所述引风槽面向炉体内部,所述进风板和所述出风盖板与所述炉体的侧板连接;其中,所述引风槽的底部自所述底板侧向下倾斜形成引风面,所述引风面底端与所述进风板连接,所述进风板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出风盖板开设有若干大小不同的第一出风口,所述若干第一出风口依据由小至大的尺寸规则自内往外依次排列;所述引风槽与所述进风板、所述出风盖板相互配合,将引入的外界空气均匀分流后导流出至所述底板上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槽由所述炉体底板向下凹陷而成,所述出风盖板为梯形出风盖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槽包括所述引风面和两个次引风面,所述引风面和所述次引风面均为三角状,所述引风面的尖端与所述次引风面的尖端相互连接,所述次引风面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板连接,所述引风面、所述次引风面的尖端与所述出风盖板的窄端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二出风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出风口下端均设有导流片,每一所述导流片均自所述出风盖板侧往下倾斜设置;所述炉体上设有可视玻璃。
[0009]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一侧开设有烟气通口,所述烟气通口外周安装连接有排烟结构,所述排烟结构包括导排盒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排盒顶部开口处,所述导排盒内设有与所述烟气通口相互配合的导排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顶板向下凹陷形成有烧煮槽,所述烧煮槽底部开设有触焰
口,所述烧煮槽还活动安装有与所述烧煮槽相互装配的塞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侧板安装有炉门,所述侧板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板的所述若干进风口相互对应配合的通风口;所述进风板包括主板、以及套装在主板上的插板,所述主板设有所述若干进风口,所述插板一侧边缘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为连接凸缘,所述连接部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凸缘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所述进风板位于所述连接部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开口两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炉门两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相互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向下凹折形成V型结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通过在炉体底板一侧开设面向炉体内部的引风槽,并将引风槽的底部倾斜设置以形成引风面,以及在引风槽的侧开口处设置带进风口的盖板,在引风槽的上开口处设置带有若干大小不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盖板,并使出风盖板上的若干第一出风口由内往外依据由小至大的规则排列,引风面底端与进风板连接,在引风槽与出风盖板和进风板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作用下,当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引风槽内,直接与引风面接触,之后,在引风面和出风盖板的引导下,外界空气流动至第一出风口处,由若干第一出风口对外界空气进行均匀分流后导流排出至炉体底板上燃料的上方,由此使得燃料上方各处空气均匀分布,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出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风盖板与引风槽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排烟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炉体的烧煮槽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侧板与炉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炉体、101底部、102侧板、103顶部、104烧煮槽、105触焰口、106塞板、107烟气通口、108连接部、1081通风口、1082第一插槽、109可视玻璃、2引风槽、21引风面、22次引风面、3进风板、31进风口、32主板、33插板、331连接凸缘、4出风盖板、41第一出风口、42导流片、5第二出风口、6排烟结构、61导排盒、611导排面、62排烟管、7炉门、8第一连接支架、81第一连接耳、9第二连接支架、91第二连接耳、1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

图8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该出风结构包
括设于炉体1底板101一侧的引风槽2、设于引风槽2侧开口处的进风板3、以及设于引风槽上开口处的出风盖板4,所述引风槽2面向炉体1内部,所述进风板3和所述出风盖板4与所述炉体1的侧板102连接;其中,所述引风槽2的底部自所述底板101侧向下倾斜形成引风面21,所述引风面21底端与所述进风板3连接,所述进风板3开设有若干进风口31;所述出风盖板4开设有若干大小不同的第一出风口41,所述若干第一出风口41依据由小至大的尺寸规则自内往外依次排列;所述引风槽2与所述进风板3、所述出风盖板4相互配合,将引入的外界空气均匀分流后导流出至所述底板101上方。
[002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通过在炉体1底板101一侧开设面向炉体1内部的引风槽2,并将引风槽2的底部倾斜设置以形成引风面21,以及在引风槽2的侧开口处设置带进风口31的进风板,在引风槽2的上开口处设置带有若干大小不同第一出风口41的出风盖板4,并使出风盖板4上若干第一出风口41依据由小至大的尺寸规则自内往外依次排列,以及使引风面21底端与进风板连接,在引风槽2与出风盖板4和进风板3的位置连接关系作用下,当外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炉体(1)底板(101)一侧的引风槽(2)、设于引风槽(2)侧开口处的进风板(3)、以及设于引风槽(2)上开口处的出风盖板(4),所述引风槽(2)面向炉体(1)内部,所述进风板(3)和所述出风盖板(4)与所述炉体(1)的侧板(102)连接;其中,所述引风槽(2)的底部自所述底板(101)侧向下倾斜形成引风面(21),所述引风面(21)底端与所述进风板(3)连接,所述进风板(3)开设有若干进风口(31);所述出风盖板(4)开设有若干大小不同的第一出风口(41),所述若干第一出风口(41)依据由小至大的尺寸规则自内往外依次排列;所述引风槽(2)与所述进风板(3)、所述出风盖板(4)相互配合,将引入的外界空气均匀分流后导流出至所述底板(101)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槽(2)由所述炉体(1)底板(101)向下凹陷而成,所述出风盖板(4)为梯形出风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槽(2)包括所述引风面(21)和两个次引风面(22),所述引风面(21)和所述次引风面(22)均为三角状,所述引风面(21)的尖端与所述次引风面(22)的尖端相互连接,所述次引风面(22)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板(3)连接,所述引风面(21)、所述次引风面(22)的尖端与所述出风盖板(4)的窄端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二出风口(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出风口(41)下端均设有导流片(42),每一所述导流片(42)均自所述出风盖板(4)侧往下倾斜设置;所述炉体(1)上设有可视玻璃(10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户外柴火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开设有烟气通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查坦露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