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15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涉及环境保护噪声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中横梁和边竖梁,中横梁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边竖梁,中横梁和边竖梁卡接固定,中横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中竖梁,中横梁、边竖梁以及中竖梁共同构成该声屏障单元板的骨架结构;开孔面板、背板、中横梁、中竖梁、盖板和侧封板共同形成了多个密封吸声空间,每个密封吸声空间内安装复合吸声材料;将声屏障单元板通过模块化扣合式设计,且利用复合吸声材料发泡层和护面层将岩棉完全包裹,实现了易损件吸声组件更换的便捷性,延长了声屏障整体耐候性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噪声治理
,具体为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我国建设了大量高铁并投入运营,为解决高铁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大量应用了声屏障系统。实践证明,金属吸声声屏障具有声学性能、力学性能、综合经济性能比较适宜优选,金属材料多采用耐候性较好的铝合金板。目前,声屏障吸声组件多采用吸声岩棉,受长期风压及气候影响,岩棉吸声材料易粉化、塌落,吸声效果降低,使用寿命有限,并且岩棉无法回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3]因此,提供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强、同时保护环境,延长声屏障使用寿命,提升低频段吸声系数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就成为该
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
[0005]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将声屏障单元板通过模块化扣合式设计,且利用复合吸声材料发泡层和护面层将岩棉完全包裹,解决现有技术中声屏障吸收组件寿命短且更换不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包括中横梁和边竖梁,中横梁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边竖梁,中横梁和边竖梁卡接固定,中横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中竖梁,中横梁、边竖梁以及中竖梁共同构成该声屏障单元板的骨架结构;
[0007]若干个中竖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共同卡接固定有两个盖板,边竖梁的外侧设置有侧封板,所述中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孔面板和背板,开孔面板和背板均与盖板和中横梁卡接;
[0008]所述开孔面板、背板、中横梁、中竖梁、盖板和侧封板共同形成了多个密封吸声空间,每个密封吸声空间内安装复合吸声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中横梁为水平设置,结构呈双轴对称布置,其纵向截面呈H型,所述中横梁的两端设置有卡头开槽,边竖梁上设置有边竖梁卡头,边竖梁通过边竖梁卡头与卡头开槽的配合使其与中横梁卡接固定。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盖板呈U型结构,U型结构中对称设置有盖板卡头,盖板通过盖板卡头卡入中竖梁的端部开槽内进行固定,盖板的外侧面设置有面板卡槽。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开孔面板与背板的型材截面完全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开孔面板的表面开设有面板孔,开孔面板的一端开设有面板顶卡头,另一
端开设有面板底卡头,开孔面板一端的面板顶卡头卡入盖板上的面板卡槽中,开孔面板另一端的面板底卡头卡入中横梁内。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开孔面板远离面板底卡头的一端还开设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给声屏障单元板隔离缓冲的解耦胶条。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开孔面板与中横梁之间、开孔面板与边竖梁之间、背板与中横梁之间以及背板和边竖梁之间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开孔面板、中横梁、边竖梁、中竖梁、背板、盖板及侧封板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复合吸声材料包括岩棉、发泡层和护面层,岩棉选用容重80~100kg/m3的玄武岩岩棉,发泡层为发泡橡胶或发泡聚氨酯,护面层为无纺布或铝网。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通过模块化扣合式设计,采用铝合金挤压相互扣合成整体,中横梁、开孔面板、中竖梁、边竖梁、盖板和侧封板采用无铆接栓接相互扣合方式连接组成单元板主体结构,分割多个吸声组件安装空间,提升吸声组件整体刚度,避免塌落,固定吸声组件,并且可重复安拆声屏障各组件,实现了易损件吸声组件更换的便捷性,延长了声屏障整体耐候性能,使用寿命,经济性优良。
[0018]2、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上下设置解耦胶条,两侧设置橡胶缓冲垫,开孔面板与边竖梁之间填充缓冲条,应用阻尼缓冲技术,缓冲了列车荷载或风荷载对声屏障单元板结构的冲击,消减了尖峰荷载,提高了结构安全和耐疲劳性能。
[0019]3、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通过复合吸声材料发泡层和护面层将岩棉完全包裹,避免了岩棉受气候影响的粉化,延长了吸声组件的寿命,发泡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低频段吸声性能,保证了吸声组件的整体性,便于吸声组件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正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A

A截面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单元板B

B截面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C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D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盖板截面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孔面板截面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中竖梁截面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中横梁截面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封板截面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边竖梁截面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吸声材料层级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专利技术更换复合吸声材料状态示意图。
[0034]图中:1、盖板;2、开孔面板;3、中竖梁;4、中横梁;5、橡胶缓冲垫;6、复合吸声材料;7、侧封板;8、缓冲条;9、解耦胶条;10、边竖梁;11、背板;61、岩棉;62、发泡层;63、护面层;21、面板孔;22、胶条安装槽;23、拆卸卡头;24、面板顶卡头;25、面板底卡头;71、侧封板接头;72、缓冲条安装槽;101、侧封板卡接头;102、边竖梁卡头;103、第二吸声材料安装槽;111、面板卡槽;112、盖板卡头;41、中横梁卡头;42、中横梁面板底卡槽;31、第一吸声材料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36]请参阅图1

12所示,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包括中横梁4和边竖梁10,中横梁4为水平设置,且中横梁4的两端设置有卡头开槽,中横梁4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边竖梁10,边竖梁10上设置有边竖梁卡头102,边竖梁10通过边竖梁卡头102与卡头开槽的配合使其与中横梁4卡接固定,中横梁4的纵向截面呈H型,结构呈双轴对称布置,中横梁4的上下两侧开设有竖梁卡槽且中横梁4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中横梁卡头41,中横梁4通过竖梁卡槽和中横梁卡头41卡接固定有若干个等距离设置的中竖梁3,中横梁4、边竖梁10以及中竖梁3共同构成该声屏障单元板的骨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横梁(4)和边竖梁(10),中横梁(4)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边竖梁(10),中横梁(4)和边竖梁(10)卡接固定,中横梁(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中竖梁(3),中横梁(4)、边竖梁(10)以及中竖梁(3)共同构成该声屏障单元板的骨架结构;若干个中竖梁(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共同卡接固定有两个盖板(1),边竖梁(10)的外侧设置有侧封板(7),所述中横梁(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孔面板(2)和背板(11),开孔面板(2)和背板(11)均与盖板(1)和中横梁(4)卡接;所述开孔面板(2)、背板(11)、中横梁(4)、中竖梁(3)、盖板(1)和侧封板(7)共同形成了多个密封吸声空间,每个密封吸声空间内安装复合吸声材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4)为水平设置,结构呈双轴对称布置,其纵向截面呈H型,所述中横梁(4)的两端设置有卡头开槽,边竖梁(10)上设置有边竖梁卡头(102),边竖梁(10)通过边竖梁卡头(102)与卡头开槽的配合使其与中横梁(4)卡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呈U型结构,U型结构中对称设置有盖板卡头(112),盖板(1)通过盖板卡头(112)卡入中竖梁(3)的端部开槽内进行固定,盖板(1)的外侧面设置有面板卡槽(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更换吸声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彬张春沈星星李国明许梁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德轨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