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99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领域。解决了现有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容易回流导致灌浆不饱满,影响连接强度的问题。它包括灌浆套筒直线筒体和仿肠道壁内筒,在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上下部分的侧面分别设有出浆口和进浆口,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上下端一段距离处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两段仿肠道壁内筒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同轴布置,仿肠道壁内筒包括一体设置的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交叉布置,所有的仿肠道内筒壁段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均朝向出浆口方向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浆体回流。用新型有效防止浆体回流。用新型有效防止浆体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


[0001]本技术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及使用。采用灌浆套筒对钢筋进行连接,是目前装配式预制构件之间最常用的连接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连接套筒的灌浆饱满程度直接决定了钢筋的连接强度,进而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结构强度。但目前由于灌浆料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钢筋因安装偏差无法进入套筒而割断或锚固强度不足、套筒出浆口不出浆或套筒出浆口浆体回流等问题导致灌浆套筒内灌浆缺陷的存在,从而影响钢筋套筒灌浆饱满密实的程度,降低了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无法达到规范规程的要求。
[0004]因此,通过对灌浆套筒内部结构的设计进行改善从而处理这些问题尤其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灌浆回流问题,将会使得灌浆更为饱满,提高钢筋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结构强度以为工程提供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以解决套筒出浆口浆体回流导致灌浆套筒内灌浆缺陷的存在,从而影响钢筋套筒灌浆饱满密实的程度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它包括灌浆套筒直线筒体和仿肠道壁内筒,在所述的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上下部分的侧面分别设有出浆口和进浆口,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上下端一段距离处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两段仿肠道壁内筒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同轴布置,所述的仿肠道壁内筒包括一体设置的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之间交叉布置,且所有的仿肠道壁内筒壁段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内壁间设有间隙,且均朝向出浆口方向倾斜布置。
[0008]更进一步的,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的上下端各30mm处开始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且所述仿肠道壁内筒长度不超过100mm。
[0009]更进一步的,每一段所述仿肠道壁内筒的仿肠道壁内肋的数量为3

6个。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仿肠道壁内筒的厚度为1

3mm。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仿肠道壁内肋沿径向的高度为2

3mm。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仿肠道壁内肋沿轴向的高度为2

3mm。
[0013]更进一步的,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仿肠道壁内肋与仿肠道
和仿肠道壁内筒2,在所述的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上下部分的侧面分别设有出浆口11 和进浆口12,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上下端一段距离处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2,两段仿肠道壁内筒2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同轴布置,所述的仿肠道壁内筒2 包括一体设置的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21,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21之间交叉布置,且所有的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21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 的内壁间设有间隙,且均朝向出浆口11方向倾斜布置。
[0032]由于套筒内肋应分布在钢筋的非弹性段长度范围内,因此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 的上下端各30mm处开始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2,且所述仿肠道壁内筒2长度不超过100mm,在此阶段,由于钢筋应力、应变、滑移较大,在钢筋肋部对灌浆料产生较大挤压力,灌浆料劈裂裂缝得到充分开展,套筒内肋处的接触压力对于灌浆料的约束非常明显,故在这一区段设置环肋有利于提高钢筋的粘结性能。
[0033]套筒内肋高度和数量的增加能够一定程度减小套筒与灌浆料间的黏结,增强对灌浆料的主动约束,但过高的肋和过多的肋数量会使得灌浆料出现薄弱面,降低强度。故需要对肋高度和肋数量做出一定限制。可以设置为:每一段所述仿肠道壁内筒2的仿肠道壁内肋21的数量为3

6个。所述仿肠道壁内筒2的厚度根据复合材料强度控制在1

3mm。所述仿肠道壁内肋21沿径向的高度为2

3mm。所述仿肠道壁内肋21沿轴向的高度为 2

3mm。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21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仿肠道壁内肋21与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的夹角范围是30
°
≤α<90
°

[0034]所述出浆口11和进浆口12均向外凸出设置,所述出浆口11和进浆口12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与出浆口11和进浆口12为一体式结构。仿肠道壁内筒2的外壁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内壁粘结相连或一体成型,如此设置符合实际工程需要、便于灌浆。
[0035]仿肠道壁内筒2在试验开始前固定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内侧,可以在灌浆过程中用更大的接触面积和逆回流的内肋减缓灌浆料回流的速度。
[0036]一种内附仿肠道壁的灌浆套筒的试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7]步骤1,连接装置,试验前连接好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以及仿肠道壁内筒2,并分别将钢筋固定于灌浆套筒内;
[0038]步骤2,灌浆试验,从进浆口12灌浆入该灌浆套筒内,当浆体通过仿肠道壁内筒2 时,由于仿肠道壁内肋21角度朝向出浆口,浆体流动速度不会受到影响;当停止灌浆浆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时,向出浆口11方向突起的仿肠道壁内肋会减小回流速度并减少回流量。
[0039]步骤3,试验结束,拆卸装置。
[0040]以上公开的本技术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和仿肠道壁内筒(2),在所述的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上下部分的侧面分别设有出浆口(11)和进浆口(12),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上下端一段距离处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2),两段仿肠道壁内筒(2)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同轴布置,所述的仿肠道壁内筒(2)包括一体设置的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21),多段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和多段仿肠道壁内肋(21)之间交叉布置,且所有的仿肠道壁内筒壁段(22)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内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有的仿肠道壁内肋(21)均与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内壁间设有间隙,且均朝向出浆口(11)方向倾斜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在距离灌浆套筒直线筒体(1)的上下端各30mm处开始分别设有一段仿肠道壁内筒(2),且所述仿肠道壁内筒(2)长度不超过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每一段所述仿肠道壁内筒(2)的仿肠道壁内肋(21)的数量为3

6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仿肠道壁装置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肠道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江亓彦涛叶光伟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