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74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密闭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侧壁铰动安装有门扇,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壁共同安装有与门扇相互配合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夹持杆与收放组件,多组所述夹持杆与框体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多组所述夹持杆分别位于门扇两侧,所述收放组件与夹持杆相连接,所述框体顶壁设置有与收放组件相连接的定位组件。有与收放组件相连接的定位组件。有与收放组件相连接的定位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密闭门设备
,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密闭门用于井下主变电所和主排水泵房通往井底车场的通道内,容易关闭,以防止水的突然浸入。具有阻挡冲击波和隔绝毒剂两种功能。防护密闭门应能阻挡冲击波,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选用时,不仅应满足洞口尺寸的需要,还应满足设计压力要求。钢结构门虽然价格较高,防早期核辐射性能也较差,但因其自重较轻,启闭灵活,故通常用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车辆出入口。本密闭门门扇为平钢板、井字筋板、圈梁等组焊而成。
[0003]但是现有的密闭门只是通过简易的门锁对其进行开合控制,密闭门的防护性能较差,密闭门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易导致门锁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侧壁铰动安装有门扇,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壁共同安装有与门扇相互配合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夹持杆与收放组件,多组所述夹持杆与框体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多组所述夹持杆分别位于门扇两侧,所述收放组件与夹持杆相连接,所述框体顶壁设置有与收放组件相连接的定位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放组件包括有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多组竖槽,多组所述竖槽分别位于门扇两侧,所述竖槽内底壁与夹持杆转动连接,所述框体顶壁内部开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卷收盘,所述控制腔侧壁向内开设有线槽,所述线槽远离控制腔的一端与竖槽连通,所述卷收盘表面卷收有提拉线,所述提拉线远离卷收盘的一端穿过线槽与夹持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定位组件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有转动杆延伸出控制腔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控制盘,所述控制盘内腔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框体侧壁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定位槽,所述控制板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与定位槽相互配合的定位杆,所述控制板表面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控制盘外的拉杆。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夹持杆相互配合的弹性垫。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槽内转动安装有多组导向辊。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相背的两侧壁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夹持杆相互配合的承载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由竖槽、控制腔、转动杆、卷
收盘、提拉线、线槽组成的收放组件与夹持杆相互配合,可以对门扇进行全方位保护,解决了现有的密闭门只是通过简易的门锁对其进行开合控制,密闭门的防护性能较差,密闭门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易导致门锁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框体1、门扇2、防护机构3、夹持杆31、收放组件32、竖槽321、控制腔322、转动杆323、卷收盘324、提拉线325、线槽326、定位组件4、控制盘41、挤压弹簧42、控制板43、定位槽44、定位杆45、拉杆46、弹性垫5、导向辊6、承载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的结构图,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侧壁铰动安装有门扇2,所述框体1相对的两侧壁共同安装有与门扇2相互配合的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有夹持杆31与收放组件32,多组所述夹持杆31与框体1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多组所述夹持杆31分别位于门扇2两侧,所述收放组件32与夹持杆31相连接,所述框体1顶壁设置有与收放组件32相连接的定位组件4,在使用时,当密闭门整体正常使用时,通过定位组件4与收放组件32相互配合对夹持杆31进行控制,将夹持杆31整体收纳到框体1侧壁内部,当门扇2与框体1重合对框体1进行闭合时,通过定位组件4与收放组件32相互配合控制多组夹持杆31从框体1侧壁旋转移出,所述夹持杆31移动至门扇2表面与门扇2两侧壁贴合,夹持杆31可以对门扇2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在门扇2受到冲击力时,通过夹持杆31可以对门扇2进行全方位保护。
[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收放组件32包括有所述框体1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多组竖槽321,多组所述竖槽321分别位于门扇2两侧,所述竖槽321内底壁与夹持杆31转动连接,所述框体1顶壁内部开设有控制腔322,所述控制腔322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323,所述转动杆323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卷收盘324,所述控制腔322侧壁向内开设有线槽326,所述线槽326远离控制腔322的一端与竖槽321连通,所述卷收盘324表面卷收有提拉线325,所述提拉线325远离卷收盘324的一端穿过线槽326与夹持杆3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323与定位组件4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定位组件4带动转动杆323转动进而通过卷收盘324对提拉线325进行收卷,当需要对门扇2进
行防护时,对提拉线325进行放松进而使得夹持杆31从竖槽321内旋转移出对门扇2进行防护,当门扇2转动使用时,通过提拉线325拉动夹持杆31使得夹持杆31旋转移动至竖槽321内恢复至原位。
[0022]如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有转动杆323延伸出控制腔32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控制盘41,所述控制盘41内腔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42,所述挤压弹簧4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43,所述框体1侧壁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定位槽44,所述控制板43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与定位槽44相互配合的定位杆45,所述控制板43表面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控制盘41外的拉杆46,在使用时,通过拉杆46调节定位杆45与定位槽44相互配合进而控制转动杆323转动。
[0023]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竖槽321内壁固定安装有与夹持杆31相互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侧壁铰动安装有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壁共同安装有与门扇相互配合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夹持杆与收放组件,多组所述夹持杆与框体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多组所述夹持杆分别位于门扇两侧,所述收放组件与夹持杆相连接,所述框体顶壁设置有与收放组件相连接的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密闭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组件包括有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的多组竖槽,多组所述竖槽分别位于门扇两侧,所述竖槽内底壁与夹持杆转动连接,所述框体顶壁内部开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转动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卷收盘,所述控制腔侧壁向内开设有线槽,所述线槽远离控制腔的一端与竖槽连通,所述卷收盘表面卷收有提拉线,所述提拉线远离卷收盘的一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芳李斌郭伟强郭银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昱盾民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