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上碗篮、下碗篮、底部喷淋臂、顶部喷淋臂、餐具篮层,上碗篮与下碗篮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箱体中,餐具篮层设于上碗篮与下碗篮之间,顶部喷淋臂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集水仓,集水仓的侧部开有沿周向延伸从而以片状水轨迹喷向餐具篮层外圈部分的出水口,集水仓的底部开有能纵向喷向餐具篮层内圈部分的出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餐具篮设置在空间较大的上碗篮与下碗篮之间,通过集水仓的周向、底部分别向餐具篮层的不同区域喷射水流,且向外圈部分喷射能扫过大面积的片状水、向内圈部分喷射力度更大的柱状水,可以在相应区域摆放适宜清洗难度的餐具,在多角度喷淋的基础上,调整喷淋力度,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合理地利用洗碗机的内部空间,洗碗机内一般都会设置餐具盘。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760975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洗碗机及其内胆组件》(申请号:CN202120130779.4)披露了一种结构,其设置有内胆组件,内胆组件包括餐具盘和设置于内胆内壁上的导轨,餐具盘上设有与导轨套接的第一滑轮组,以使餐具盘能够随着第一滑轮组在导轨上位移而收纳于内胆中。
[0003]上述洗碗机将餐具盘设置在洗碗机内胆的顶层,目前市场上的洗碗机大多采用这样的布置方式,以便于通过设于内胆顶部的喷淋臂对餐具进行冲洗。然而,由于洗碗机内胆顶部的空间较为狭窄,限制了喷淋结构的安装,喷淋水柱的方向多为单向喷淋,导致餐具的清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餐具层进行多角度喷淋从而提高清洗效果的清洗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上碗篮、下碗篮、底部喷淋臂、顶部喷淋臂,所述上碗篮与下碗篮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箱体中,所述底部喷淋臂设于下碗篮之下且用于对下碗篮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所述顶部喷淋臂能转动地设于上碗篮的底部且用于对上碗篮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还包括餐具篮层,该餐具篮层设于上碗篮与下碗篮之间,所述顶部喷淋臂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集水仓,该集水仓的侧部开有沿周向延伸从而以片状水轨迹喷向餐具篮层外圈部分的出水口,所述集水仓的底部开有能纵向喷向餐具篮层内圈部分的出水孔。
[0007]优选地,所述顶部喷淋臂之下设置有圆桶状的集水盒,该集水盒内部中空形成所述的集水仓,所述顶部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将其与集水仓相连通的过水口,所述出水口开设于集水盒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孔开设于集水盒的底壁上。
[0008]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呈沿集水盒周向延伸的狭长形开口,所述的出水口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集水盒的外周壁上。以便于随顶部喷淋臂转动而通过出水口形成大面积的片状水轨迹,提高对餐具的冲刷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的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及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为圆形孔且位于集水盒底壁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二出水孔与第三出水孔均为矩形孔且对称布置在第一出水孔的两侧,所述第二出水孔及第三出水孔均沿水流方向倾斜布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采用上述结构,三个出水孔分别以不同的方向及轨迹喷射水柱,可提高喷射范围、消除清洗死角,提高对餐具的清洗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孔靠近第一个出水口布置,所述第三出水孔靠近第二个出
水口布置,所述第二出水孔沿水流方向自第一出水孔向其相邻侧的出水口倾斜,所述第三出水孔沿水流方向其相邻的出水口倾斜,从横截面看,所述第二出水孔与第三出水孔以第一出水孔为中心形成对称的“八”字状结构。该结构有利于通过第二出水孔、第三出水孔形成范围及轨迹相对固定的喷射区域,提高该区域的清洗效果。
[0011]作为改进,所述集水盒中设置有能在水流冲击下转动从而将两出水口交替开闭的叶轮,并且,在第一个出水口打开、第二个出水口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出水孔保持打开、第三出水孔保持关闭或流量减小;在第二个出水口打开、第一个出水口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三出水孔保持打开、第二出水孔保持关闭或流量减小。通过叶轮将两出水口交替开闭,有利于增大出水口喷射水波的流量及压力,提高清洗效果。由于叶轮是在水的浮力下上下浮动的,因此,叶轮不可能将第二出水孔、第三出水孔长时间完全封闭,而是间歇性开闭或者增大其中一个的流量、减小另一个的流量,该结构同样可以交替控制不太区域的喷射水柱流量、压力大小,提高清洗效果。
[0012]作为优选,从俯视角度看,所述叶轮的包括有成形为半圆状的第一边缘及成形为S状且与第一边缘首尾相接的第二边缘,所述叶轮设置有在S状第二边缘的中央部位竖向延伸的连接轴,该连接轴的下端转动插接在第一出水孔中。采用上述结构,S状第二边缘有利于在水流冲击下带动叶轮进行转动,并降低能量损失。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轴的外径小于第一出水孔的内径,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连接轴的外周面与第一出水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供水穿过的间隙,所述连接轴的下端设置有能与集水盒的外底壁相抵限位的限位圈,在清洗过程中,所述叶轮在水的浮力及喷水动力下上下浮动,所述限位圈上表面与集水盒下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大小自动调节的导水间隙。采用上述结构,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水流量大小、水的浮力而自动调节导水间隙的大小,从而控制喷射水的角度及力度,扩散清洗范围,提高清洗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叶轮的第一边缘所对应的外周壁随其转动而用于控制两出水口的交替开闭,所述叶轮的底壁随其转动而控制第二出水孔与第三出水孔的交替开闭或流量大小调节。
[0015]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供水的水泵组件,该水泵组件的第一出水口与底部喷淋臂相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导水管道与顶部喷淋臂相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餐具篮设置在空间较大的上碗篮与下碗篮之间,并直接利用顶部喷淋臂而在其底部设置集水仓,通过集水仓的周向、底部分别向餐具篮层的不同区域喷射水流,且向外圈部分喷射能扫过大面积的片状水、向内圈部分喷射力度更大的柱状水,可以在相应区域摆放适宜清洗难度的餐具,在多角度喷淋的基础上,调整喷淋力度,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部喷淋臂与集水盒的装配图;
[0019]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水盒与叶轮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上碗篮2、下碗篮3、底部喷淋臂4、顶部喷淋臂5,上碗篮2与下碗篮3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箱体1中,底部喷淋臂4能转动地设于下碗篮3之下且用于对下碗篮3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顶部喷淋臂4能转动地设于上碗篮2的底部且用于对上碗篮2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
[0024]上碗篮2与下碗篮3之间具有比较大的空间,该空间内设置有餐具篮层6,顶部喷淋臂5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集水仓51,该集水仓51的侧部开有沿周向延伸从而以片状水轨迹喷向餐具篮层6外圈部分的出水口511,集水仓51的底部开有能纵向喷向餐具篮层6内圈部分的出水孔512。
[0025]具体的,顶部喷淋臂5之下设置有圆桶状的集水盒50,该集水盒50内部中空形成集水仓51。顶部喷淋臂5的底壁上开有将其与集水仓51相连通的过水口513,出水口511开设于集水盒50的侧壁上,出水孔512开设于集水盒50的底壁上。
[0026]上述出水口511呈沿集水盒50周向延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1)、上碗篮(2)、下碗篮(3)、底部喷淋臂(4)、顶部喷淋臂(5),所述上碗篮(2)与下碗篮(3)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箱体(1)中,所述底部喷淋臂(4)设于下碗篮(3)之下且用于对下碗篮(3)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所述顶部喷淋臂(5)能转动地设于上碗篮(2)的底部且用于对上碗篮(2)中的餐具进行喷淋清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餐具篮层(6),该餐具篮层(6)设于上碗篮(2)与下碗篮(3)之间,所述顶部喷淋臂(5)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集水仓(51),该集水仓(51)的侧部开有沿周向延伸从而以片状水轨迹喷向餐具篮层(6)外圈部分的出水口(511),所述集水仓(51)的底部开有能纵向喷向餐具篮层(6)内圈部分的出水孔(5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喷淋臂(5)之下设置有圆桶状的集水盒(50),该集水盒(50)内部中空形成所述的集水仓(51),所述顶部喷淋臂(5)的底壁上开有将其与集水仓(51)相连通的过水口(513),所述出水口(511)开设于集水盒(50)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孔(512)开设于集水盒(50)的底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511)呈沿集水盒(50)周向延伸的狭长形开口,所述的出水口(511)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集水盒(50)的外周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孔(512)包括第一出水孔(5121)、第二出水孔(5122)及第三出水孔(5123),所述第一出水孔(5121)为圆形孔且位于集水盒(50)底壁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二出水孔(5122)与第三出水孔(5123)均为矩形孔且对称布置在第一出水孔(5121)的两侧,所述第二出水孔(5122)及第三出水孔(5123)均沿水流方向倾斜布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5122)靠近第一个出水口(511)布置,所述第三出水孔(5123)靠近第二个出水口(511)布置,所述第二出水孔(5122)沿水流方向自第一出水孔(5121)向其相邻侧的出水口(511)倾斜,所述第三出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书瀚,郑峰,刁硕,施郑赞,张昌海,姜勇,姚永磊,毛淼东,熊堰宏,韩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