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686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申请涉及一种蓄热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属于蓄热技术领域,所述蓄热模块,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组件,壳体和换热组件之间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层,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U型换热管以及套设于多个U型换热管上的翅片组,U型换热管沿第一方向延伸,U型换热管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行,U型换热管沿第三方向排列成列,位于同一列的U型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依次串联形成冷媒流路,位于同一行的U型换热管并联,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蓄热模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U型换热管依次串联形成冷媒流路,位于同一行的多列U型换热管并联,从而形成多个并联的冷媒流路,能够有效地解决制冷剂分配不均的情况。均的情况。均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蓄热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热泵空调器在冬季制热运行时,空气侧换热组件起蒸发器的作用,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换热组件表面的温度也随之下降,甚至低于0℃,当室外空气流经换热组件盘管时,其所含的水分就会析出,并形成霜层。换热组件化霜过程需从室内侧取热,使得室内温度产生较大波动,室内的舒适性变差。
[0003]为解决快速化霜及化霜过程室内温度波动性大的问题,可采用相变蓄热模块进行化霜。行业中存在以“膨胀石墨+石蜡”为蓄热技术的蓄热模块,用以提供化霜能量,避免化霜时从室内取热造成室内温降。但现存的蓄热模块存在体积大、蓄热放热速率较慢、生产成本高、粉尘污染严重、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等问题。也有部分厂家采用“微通道换热组件+复合相变石蜡”为蓄热技术的蓄热模块,此种微通道换热组件结构设计存在制冷剂分配很不均匀,存在“干蒸”与“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的情况发生,蓄热模块的蓄热、放热效率依然不够理想,机组化霜时间长等问题,同时机组尺寸较大,无法满足小尺寸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组件,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层,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U型换热管以及套设于多个所述U型换热管上的翅片组,所述U型换热管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U型换热管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行,所述U型换热管沿第三方向排列成列,位于同一列的所述U型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依次串联形成冷媒流路,位于同一行的所述U型换热管并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翅片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在所述翅片所在的平面内投影,在同一列中,位于奇数行的所述U型换热管的第一自由端均对齐,位于偶数行的所述U型换热管的第二自由端均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包括弯曲部和与所述弯曲部连接的两个直线部,所述U型换热管的长度为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直线部的长度之和,所述U型换热管的长度范围为280~3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范围为180~210mm,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高度范围为80~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中谭德强黄尹峰王成根范召卿英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