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67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柜,包括柜体、补风系统、上补风模块,上外补风口朝向内腔顶侧的隔断通道设置,上外补风口不是从视窗外补风,下补风模块;来自下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下排风区域和下段导流板与内腔的底侧之间的第一排风间隙进入排风通道;来自前开口处的室外补风量的至少80%从中排风区域和中段导流板与下段导流板之间的第二排风间隙进入排风通道;来自上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回转通道进入排风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了内腔的气流组织,防止通风柜的污染物的泄漏。漏。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
,特别涉及一种通风柜。

技术介绍

[0002]通风设备一般可以被描述为将一个工作空间内的废气、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等气体排除至工作空间外(通常为室外)的设备,该种设备在工业和生活中均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有毒有害或颗粒物气体的厂房,研发机构的生物和化学实验室,烹饪时产生油烟的厨房等场合,均需要通风设备将一定工作空间内的毒害气体和颗粒物与使用人员相隔离,防止使用人员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并将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排出室外。
[0003]通风柜是实验室中控制污染物的重要设备。其功能是控制柜内散发的污染物,并使其顺利排到室外,而不会通过通风柜的操作口散逸到室内,危害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0004]但,现有的通风柜存在污染物外溢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通风柜存在污染物外溢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柜,通过设置具有上内补风口和上外补风口的上补风模块,上外补风口向阻隔通道补风,清扫并稀释视窗内侧污染物,加快顶部旁通进风速度,防止污染物通过旁通外溢,消除惰性流动在视窗内侧的聚集。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柜,包括:柜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构成工作腔,所述内腔的前侧形成有向室内环境敞开的前开口;补风系统,用于向所述通风柜补风;上补风模块,设于所述内腔的顶侧,与所述补风系统连通,所述上补风模块包括上内补风口和上外补风口,所述上内补风口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朝向内腔顶侧的隔断通道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不是从视窗外补风;下补风模块,设于所述内腔的底侧,与所述补风系统连通,所述下补风模块包括下补风口,所述下补风口至少是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还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下段导流板、中段导流板和上段导流板,所述下段导流板、所述中段导流板和所述上段导流板与所述内腔的后部内衬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与排风系统连通;所述下段导流板上设有下排风区域,所述中段导流板上设有中排风区域;所述上段导流板包括延伸段,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中段导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回转通道,所述回转通道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来自所述下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下排风区域和所述下段导流板与所述内腔的底侧之间的第一排风间隙进入所述排风通道;来自前开口处的室外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中排风区域和所述中段导流板与所述下段导流板之间的第二排风间隙进入所述排风通道;来自所述上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回转通道进入所述排风通道。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善了内腔的气流组织,防止通风柜的污染物的泄漏。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隔断件,设于所述前开口处,并位于所述内腔的顶侧,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隔断件与所述内腔的底侧间隔设置;视窗,设于所述隔断件的外侧,所述视窗能够沿所述高度方向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所述视窗和所述隔断件间隔设置,并形成隔断通道,所述隔断通道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上内补风口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朝向所述隔断通道设置。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补风模块包括:上补风箱体,所述上补风箱体具有上补风风腔和与上补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上补风风腔设有孔板,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上补风风腔,经所述孔板后分别由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流出所述上补风箱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补风风腔包括第一上补风风腔和第二上补风风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孔板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和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之间;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经所述导流板后进入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并分别由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流出所述上补风箱体。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弧形板、连接板和底板,所述弧形板面向所述内腔设置,所述连接板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背向所述内腔设置,所述上内补风口设于所述弧形板,所述上外补风口设于所述底板;
[0012]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位于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下方;
[0013]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向上倾斜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设有多个滤风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进风口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上外补风口相对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上补风风腔,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孔板还包括上补风滤风板,所述上补风滤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之间。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向下还凸设有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内腔形成第三上补风风腔,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延伸通道的端部设有所述上外出风口。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的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的出风量。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补风箱体设于所述隔断件和所述内腔的顶部内衬板之间,所述隔断件支撑所述上补风箱体。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补风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柜体的顶部的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内腔的顶部内衬板设有第一过风通道,所述顶部内衬板位于所述补风通道和所述上补风箱体之间,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通道和所述进风口连通。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垫高块,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垫高块位
于所述补风通道和所述顶部内衬板之间,所述补风通道与所述顶部内衬板间隔设置,并形成过线通道;所述垫高块设有第二过风通道,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通道、所述第二过风通道和所述进风口连通。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补风模块,包括面向所述内腔的后侧设置的侧出风口,所述侧补风模块与所述补风系统连通。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补风模块和/或所述上补风模块与所述侧补风模块连通,以向所述侧补风模块的风腔提供补风气流。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沿所述通风柜的宽度方向,所述下补风模块位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之间;
[0024]所述内腔包括左内衬板和右内衬板,所述左内衬板安装于所述左立柱面向所述内腔后侧的一侧,所述右内衬板安装于所述右立柱面向所述内腔后侧的一侧;
[0025]所述左立柱包括左立柱第一进风口和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左立柱补风风腔,所述左立柱面向所述内腔的部分设有左立柱出风口,所述左立柱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构成工作腔,所述内腔的前侧形成有向室内环境敞开的前开口;补风系统,用于向所述通风柜补风;上补风模块,设于所述内腔的顶侧,与所述补风系统连通,所述上补风模块包括上内补风口和上外补风口,所述上内补风口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朝向内腔顶侧的隔断通道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不是从视窗外补风;下补风模块,设于所述内腔的底侧,与所述补风系统连通,所述下补风模块包括下补风口,所述下补风口至少是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还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下段导流板、中段导流板和上段导流板,所述下段导流板、所述中段导流板和所述上段导流板与所述内腔的后部内衬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与排风系统连通;所述下段导流板上设有下排风区域,所述中段导流板上设有中排风区域;所述上段导流板包括延伸段,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中段导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回转通道,所述回转通道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来自所述下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下排风区域和所述下段导流板与所述内腔的底侧之间的第一排风间隙进入所述排风通道;来自前开口处的室外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中排风区域和所述中段导流板与所述下段导流板之间的第二排风间隙进入所述排风通道;来自所述上补风模块的补风量的至少80%从所述回转通道进入所述排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断件,设于所述前开口处,并位于所述内腔的顶侧,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隔断件与所述内腔的底侧间隔设置;视窗,设于所述隔断件的外侧,所述视窗能够沿所述高度方向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所述视窗和所述隔断件间隔设置,并形成隔断通道,所述隔断通道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上内补风口朝向所述工作腔设置,所述上外补风口朝向所述隔断通道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补风模块包括:上补风箱体,所述上补风箱体具有上补风风腔和与上补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上补风风腔设有孔板,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上补风风腔,经所述孔板后分别由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流出所述上补风箱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补风风腔包括第一上补风风腔和第二上补风风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孔板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和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之间;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上补风风腔,经所述导流板后进入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并分别由所述上内补风口和所述上外补风口流出所述上补风箱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弧形板、连接板和底板,所述弧形板面向所述内腔设置,所述连接板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背向所述内腔设置,所述上内补风口设于所述弧形板,所述上外补风口设于所述底板;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位于所述第一上补
风风腔下方;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向上倾斜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设有多个滤风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进风口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上外补风口相对设置。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上补风风腔,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孔板还包括上补风滤风板,所述上补风滤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向下还凸设有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内腔形成第三上补风风腔,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连通,所述延伸通道的端部设有所述上外出风口。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补风风腔的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三上补风风腔的出风量。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补风箱体设于所述隔断件和所述内腔的顶部内衬板之间,所述隔断件支撑所述上补风箱体。11.如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柜体的顶部的补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丙利阮红正
申请(专利权)人:倚世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