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将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发动机测试完成后燃油泵的进油端里燃油残留导致燃油浪费的问题。油浪费的问题。油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发动机的测试中,发动机启动起来后进油和回油压力会维持到10kpa左右,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拔下燃油接头并安装燃油泵护冒,此时燃油泵的进油端里会有些燃油残留,造成燃油浪费的问题。
[0003]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在测试完成后存在燃油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解决了发动机在测试完成后存在燃油浪费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的燃油泵,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线,一端与燃油进油管连通;吸油泵,设置在排空管线上。通过本实施方式,吸油泵具有抽吸功能,能够使排空管线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通过燃油进油管回流入排空管线内,进而实现了排空装置的排空功能。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吸油泵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吸气阀设置在排空管线上,且位于燃油进油管和吸油泵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吸气阀与吸油泵配合使用即可控制排空装置的排放功能,即当需要排空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时,开启吸油泵,燃油管路内出现负压,吸气阀的阀瓣关闭,排空残余燃油。关闭吸油泵,当燃油管路内出现正压时,吸气阀的阀瓣关闭,排空管线与燃油进油管不连通。从而确保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及时的排出和回收,进而节约了发动机测试的成本。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还包括油桶,油桶与排空管线的另一端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油桶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对燃油管路内残余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回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燃油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回油口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燃油回油管能够将测试完成后发动机内剩余的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供油装置,供油装置与发动机测
试托盘连通,供油装置用于为发动机提供测试所需的燃油。通过本实施方式,供油装置能够为发动机持续提供燃油,从而确保发动机测试试验能够正常地开展。另外,供油装置还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回收测试完成后发动机内剩余的燃油。这样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包括油罐,油罐与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油罐作为油源的存储装置,能够为系统持续的提供测试用油。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还包括燃油温控设备,燃油温控设备与油罐和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用于控制从油罐流入发动机测试托盘的燃油的温度。通过本实施方式,燃油温控设备能够控制测试用油的油温和油压,从而确保满足发动机的测试要求。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还包括油耗仪,油耗仪与燃油温控设备和油罐连通。
[0015]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将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发动机测试完成后燃油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19]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1]附图标记:
[0022]10、发动机测试托盘;20、燃油回油管;30、燃油进油管;41、排空管线;42、吸油泵;43、吸气阀;44、油桶;100、发动机;101、发动机本体;102、燃油泵;200、供油装置;201、燃油温控设备;202、油耗仪;203、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发动机100包括发动机本体101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101上的燃油泵102,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10、燃油进油管30和排空装置。
[0025]其中,发动机测试托盘10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30的一端与燃油泵102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30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30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102的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
[0026]上述设置中,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30将燃油泵102的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燃油泵的进油端里燃油残留导致燃油浪费的问题。
[002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无法及时排出,当发动机100运至客户处,客户拆燃油泵102的油管护帽时,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可能会喷射到客户身上,对环
境也造成污染,引发客户的强烈抱怨,不利于再次合作,同时也造成了燃油的浪费。
[0028]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线41和吸油泵42。其中,排空管线41的一端与燃油进油管30连通,吸油泵42设置在排空管线41上。
[0029]上述设置中,吸油泵42具有抽吸功能,能够使排空管线41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通过燃油进油管30回流入排空管线41内,进而实现了排空装置的排空功能。
[0030]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燃油管路内还有一定的残余压力,排空管线41不仅有排出残余燃油的作用,还有泄压的功能。
[0031]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油泵42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
[0032]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43,吸气阀43设置在排空管线41上,且位于燃油进油管30和吸油泵42之间。
[0033]上述设置中,吸气阀43与吸油泵42配合使用即可控制排空装置的排放功能,即当需要排空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时,开启吸油泵42,燃油管路内出现负压,吸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的燃油泵,所述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一端与所述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所述燃油进油管连通,所述排空装置用于排空所述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线,一端与所述燃油进油管连通;吸油泵,设置在所述排空管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泵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所述吸气阀设置在所述排空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燃油进油管和所述吸油泵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还包括油桶,所述油桶与所述排空管线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顺坡,翟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