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59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抬板,该搬运抬板的中央区域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还设置有侧挡板;支撑管与搬运抬板连接,第一、二地面支撑杆与支撑管连接用于支撑搬运抬板,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腹部约束组件平行设置于搬运抬板上用于对应约束受伤人员,支撑管凸伸出抬握手柄,搬运抬板侧面连接有侧抬把手及伤员手握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组平行设置的约束组件实现多维的约束固定;受伤人员还可通过握持伤员手握把来进行自我的姿势固定、位置调整及其配合抬动搬运。同时救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选择握持抬握手柄和\或侧抬把手的方式来进行抬动搬运受伤人员,抬动搬运受伤人员灵活多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救援救护装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脊椎损伤的治疗应该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而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不同。其中,对于脊椎附件的损伤、或者是脊椎软组织的损伤,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来进行对症治疗。保守治疗的方式一般可以采取严格卧床一个月,期间如果疼痛,可以给予局部的消炎止痛药,如扶他林片或者西乐葆胶囊等,可以静脉输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物,如参芎葡萄糖、红花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对于严重的脊椎损伤,如椎体爆裂性骨折,或者压迫到了后方的重要脊髓或者神经根等,这种病情或者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可以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来进行对症治疗。
[0003]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对于脊柱骨折的病人正确的搬运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或者是门板进行运送,在搬运受伤人员时必须要注意使受伤人员保持身体平直的状态,成一整体的滚动制木板上或者是门板上,以避免身体扭曲,导致骨块移位,突入椎管,导致椎管内脊髓或者是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如何对此类受伤人员进行搬运,或者在搬运时由于路途颠簸或搬运人员失误操作,极有可能对受伤人员造成不可逆转的二次伤害。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84270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脊柱骨折受伤人员救护搬运装置,其包括机体外壳、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内的机体腔,设置在所述机体腔内的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内壁上的固定台。这种现有的救护搬运装置存在着不便于脊柱骨折受伤人员多维约束固定,以及受伤人员通过自我手握来进一步稳定自身的技术缺陷;同时,在抬动搬运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缺乏灵活的抬动搬运方式来进行胎动搬运。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全方位的对脊柱骨折受伤人员进行约束固定保护及灵活多变的抬动搬运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该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能全方位的对脊柱骨折受伤人员进行约束固定保护,以及具有灵活多变的抬动搬运方式以便能快速安全有效的将脊柱骨折受伤人员进行转移治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其
包括搬运抬板、支撑管、第一地面支撑杆、第二地面支撑杆、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腹部约束组件、侧抬把手、伤员手握把及侧挡板;搬运抬板用于承载受伤人员,所述搬运抬板的中央区域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的顶部设置有气垫头枕;所述支撑管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侧的下方,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凸伸出所述搬运抬板形成抬握手柄,所述抬握手柄位于所述搬运抬板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呈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第二地面支撑杆呈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地面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刹车的移动轮;所述胸腔约束组件包括第一胸腔约束带及第二胸腔约束带,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胸腔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胸腔约束带呈可拆卸的长度可调的对接连接;所述腿部约束组件包括第一腿部约束带及第二腿部约束带,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腿部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腿部约束带呈可拆卸的长度可调的对接连接;所述腹部约束组件包括弹性绷带、限位带及腹部缓冲垫,所述弹性绷带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带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所述弹性绷带及所述限位带呈可拆卸的对接连接,所述腹部缓冲垫呈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弹性绷带上;所述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及腹部约束组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侧抬把手呈均匀的分布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两侧;所述伤员手握把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两侧;所述侧挡板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呈平行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两所述挡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供受伤人员躺卧的躺卧区。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本技术通过三组平行设置的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及腹部约束组件对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的躯体部分进行有效的约束固定,且该三组约束组件均能根据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的体型情况进行长度的调节,以使得约束力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腹部约束组件还可根据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的身高进行沿搬运抬板长度方向(即:躺下的受伤人员的身高方向)进行位置的调节,以使得腹部缓冲垫能合理的抵压在受伤人员的腹部,从而对受伤人员进行舒适且稳定的约束;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及腹部约束组件有效的对受伤人员的躯体部分进行了多维约束固定,且在稳定约束受伤人员的躯体的情况下舒适性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受伤人员的双手还可通过握持伤员手握把来进行自我的姿势固定、位置调整及其配合救援人员的抬动搬运。最后,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抬握手柄及侧抬把手,使得救援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抬动搬运受伤人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选择握持抬握手柄和\或侧抬把手的方式来进行抬动搬运受伤人员,抬动搬运受伤人员灵活多变,实用性强。
[0008]较佳地,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还包括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管连接,所述连接耳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呈竖直的连接,所述连接耳板上还具有限制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于竖直状后向外翻转的限位挡板。
[0009]较佳地,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的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胸腔约束带借由一对公母插接扣呈可拆卸的对接连接。
[0010]较佳地,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的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腿部约束带借由一对公母插接扣呈可拆卸的对接连接。
[0011]较佳地,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的所述弹性绷带及所述限位带借由一对魔术贴呈可拆卸的对接连接。
[0012]较佳地,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的所述腹部约束组件还包括滑轨、第一滑块及第一锁定件,所述滑轨对应所述弹性绷带及限位带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呈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滑块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弹性绷带及限位带对应连接于同侧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受伤人员的搬运抬板,所述搬运抬板的中央区域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的顶部设置有气垫头枕;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侧的下方,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凸伸出所述搬运抬板形成抬握手柄,所述抬握手柄位于所述搬运抬板的四角处;第一地面支撑杆,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呈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第二地面支撑杆,所述第二地面支撑杆呈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地面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刹车的移动轮;胸腔约束组件,所述胸腔约束组件包括第一胸腔约束带及第二胸腔约束带,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胸腔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胸腔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胸腔约束带呈可拆卸的长度可调的对接连接;腿部约束组件,所述腿部约束组件包括第一腿部约束带及第二腿部约束带,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腿部约束带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腿部约束带及所述第二腿部约束带呈可拆卸的长度可调的对接连接;腹部约束组件,所述腹部约束组件包括弹性绷带、限位带及腹部缓冲垫,所述弹性绷带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带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另一侧,所述弹性绷带及所述限位带呈可拆卸的对接连接,所述腹部缓冲垫呈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弹性绷带上;所述胸腔约束组件、腿部约束组件及腹部约束组件相互平行设置;侧抬把手,所述侧抬把手呈均匀的分布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两侧;伤员手握把,所述伤员手握把呈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锁定的设置于所述搬运抬板的两侧;及侧挡板,所述侧挡板沿所述搬运抬板的长度方向呈平行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两所述挡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供受伤人员躺卧的躺卧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骨折受伤人员用救护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管连接,所述连接耳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地面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耳板上还具有限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敏宣余方芳蔡惠娟章秀秀徐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