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时俊杰专利>正文

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545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包括进料过滤机构、浇注机构和出气机构,所述进料过滤机构的后端侧方设置有浇注机构,且浇注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出气机构,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环形横浇道、内浇道和型腔,且环形横浇道的底部分布有内浇道。该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浇口杯与直浇道之间相连通,直浇道与集渣块之间相连通,在直浇道后设置滤网系统,便于增强过滤能力,减少铁液中的夹杂物,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同时对铁液有整流作用,每个飞轮设置两根直接出气孔和两根引出式出气孔,以排出型腔中析出的各种气体及先行充填型腔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引出式出气孔由引流片和飞轮型腔顶部相连接,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为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飞轮作为发动机上可以储存发动机做功冲程外的能量和惯性的运动件,要求材质致密、无缩松,然而飞轮类铸件普遍以扁平、厚大形状为主,铸件表面易产生砂孔、夹渣缺陷,铸件内部易产生缩松缺陷。
[0003]目前飞轮浇注系统普遍采用多冒口补缩工艺,与冒口对应铸件内部易产生缩松缺陷,或者在造型后的型腔内人工放置冷铁,生产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飞轮浇注系统普遍采用多冒口补缩工艺,与冒口对应铸件内部易产生缩松缺陷,或者在造型后的型腔内人工放置冷铁,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包括进料过滤机构、浇注机构和出气机构,所述进料过滤机构的后端侧方设置有浇注机构,且浇注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出气机构,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环形横浇道、内浇道和型腔,且环形横浇道的底部分布有内浇道,所述内浇道的内侧设置有型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浇道均匀分布于环形横浇道的底部,且环形横浇道设置有三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过滤机构包括浇口杯、直浇道、集渣块和滤网系统,且浇口杯的下端设置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的下端后方设置有集渣块,且集渣块的后方设置有滤网系统。
[0008]进一步的,所述浇口杯与直浇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浇口杯与直浇道之间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浇道与集渣块之间相连通,且集渣块与滤网系统之间相贴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机构包括引出式出气孔、引流片和直接出气孔,且引出式出气孔的下端设置有引流片,所述引出式出气孔的左侧设置有直接出气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引出式出气孔与引流片之间相互垂直,且引出式出气孔与直接出气孔之间相平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浇口杯与直浇道之间相连通,直浇道与集渣块之间相连通,在直浇道后设置滤网系统,便于增强过滤能力,减少铁液中的夹杂物,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同时对铁液有整流作用,当引出式出气孔与直接出气孔布置时,全部采用明出气孔,每个飞轮设置两根直接出气孔和两根引出式出气孔,以排出型腔中析出的各种气体及先行充填型腔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引出式出气孔由引流片和飞轮型腔顶部相连接,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
[0013]通过进料过滤机构的设置,浇口杯与直浇道之间相连通,直浇道与集渣块之间相
连通,在直浇道后设置滤网系统,使用75mm*75mm*22mm泡沫陶瓷过滤网,便于增强过滤能力,减少铁液中的夹杂物,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同时对铁液有整流作用。
[0014]通过出气机构的设置,当引出式出气孔与直接出气孔布置时,全部采用明出气孔,每个飞轮设置两根直接出气孔和两根引出式出气孔,以排出型腔中析出的各种气体及先行充填型腔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引出式出气孔由引流片和飞轮型腔顶部相连接,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
[0015]通过浇注机构的设置,环形横浇道环形分布在飞轮外圆周边,铁液经滤网系统后分流到三条环形横浇道内,每个飞轮铸件设置六片内浇道,分布在环形横浇道底部,共分三组,组内两个内浇道夹角为三十度,组间内浇道夹角为六十度,内浇道采用薄片状厚度4mm、宽30mm,同方向逆时针径向引入方式,内浇道径向与轴向呈三十度夹角,便于铁液更快进入型腔,浇注系统周边增加圆角设计,同时内浇道径向引入时,内浇道和型腔间会有一块尖角砂,浇注时尖角砂部位易被铁液冲刷掉,因此可在内浇道与飞轮型腔结合处增加一反向圆角,降低合箱时结合部位挤压掉砂的风险,提升浇注系统及型腔边角抵抗铁液冲刷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带型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带型腔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进料过滤机构;101、浇口杯;102、直浇道;103、集渣块;104、滤网系统;2、浇注机构;201、环形横浇道;202、内浇道;203、型腔;3、出气机构;301、引出式出气孔;302、引流片;303、直接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2所示,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包括:进料过滤机构1,进料过滤机构1的后端侧方设置有浇注机构2,且浇注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出气机构3,进料过滤机构1包括浇口杯101、直浇道102、集渣块103和滤网系统104,且浇口杯101的下端设置有直浇道102,直浇道102的下端后方设置有集渣块103,且集渣块103的后方设置有滤网系统104,浇口杯101与直浇道1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浇口杯101与直浇道102之间相连通,直浇道102与集渣块103之间相连通,且集渣块103与滤网系统104之间相贴合,浇口杯101与直浇道102之间相连通,直浇道102与集渣块103之间相连通,在直浇道102后设置滤网系统104,使用75mm*75mm*22mm泡沫陶瓷过滤网,便于增强过滤能力,减少铁液中的夹杂物,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同时对铁液有整流作用。
[0022]如图3所示,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出气机构3包括引出式出气孔301、引流片302和直接出气孔303,且引出式出气孔301的下端设置有引流片302,引出式出气孔301的左侧设置有直接出气孔303,引出式出气孔301与引流片302之间相互垂直,且引出式出气孔301与直接出气孔303之间相平行,当引出式出气孔301与直接出气孔303布置时,全部采用明出气孔,每个飞轮设置两根直接出气孔303和两根引出式出气孔301,以排出型腔203中析出的各种气体及先行充填型腔203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引出式出气孔301由引流片302和
飞轮型腔203顶部相连接,便于气体排出和防止浇注时抬箱。
[0023]如图4所示,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浇注机构2包括环形横浇道201、内浇道202和型腔203,且环形横浇道201的底部分布有内浇道202,内浇道202的内侧设置有型腔203,内浇道202均匀分布于环形横浇道201的底部,且环形横浇道201设置有三个,环形横浇道201环形分布在飞轮外圆周边,铁液经滤网系统104后分流到三条环形横浇道201内,每个飞轮铸件设置六片内浇道202,分布在环形横浇道201底部,共分三组,组内两个内浇道202夹角为三十度,组间内浇道202夹角为六十度,内浇道202采用薄片状厚度4mm、宽30mm,同方向逆时针径向引入方式,内浇道202径向与轴向呈三十度夹角,便于铁液更快进入型腔203,浇注系统周边增加圆角设计,同时内浇道202径向引入时,内浇道202和型腔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包括进料过滤机构(1)、浇注机构(2)和出气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过滤机构(1)的后端侧方设置有浇注机构(2),且浇注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出气机构(3),所述浇注机构(2)包括环形横浇道(201)、内浇道(202)和型腔(203),且环形横浇道(201)的底部分布有内浇道(202),所述内浇道(202)的内侧设置有型腔(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道(202)均匀分布于环形横浇道(201)的底部,且环形横浇道(201)设置有三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顶注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过滤机构(1)包括浇口杯(101)、直浇道(102)、集渣块(103)和滤网系统(104),且浇口杯(101)的下端设置有直浇道(102),所述直浇道(102)的下端后方设置有集渣块(103),且集渣块(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时俊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