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树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育种时避免了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的繁琐工作和成本,解决了茶树常规杂交育种去雄的难题,实现茶树高效杂交育种。无需剥离花瓣,可待花朵开放,达最佳授粉期时授粉,对茶树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花器官组织无损伤,提高了杂交种子的结实率。获得的杂交种纯度可达到100%,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组合,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茶树为山茶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木本经济作物。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品质的提高,越来越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而选育和推广应用茶树优良品种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目前,茶树常规育种主要有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两种方法。茶树杂交育种是茶树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式,利用茶树杂种优势已成为进一步改善茶叶品质,增强抗性的一条主要途径。茶树杂交育种可根据育种目标,通过人工选择亲本,利用茶树基因重组与相互作用,实现杂交后代综合亲本优良性状或超亲本类型。
[0003]茶树杂交育种技术涉及亲本选择、杂交技术和田间管理3个方面,其中掌握杂交技术是实现茶树杂交育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茶树杂种一代的获得,主要是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方法,但是茶树雄蕊数目众多,每朵花有200~300只雄蕊,产生大量花粉,去雄工作繁琐,费时、费工,且易损伤花梗、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组织,而且传统的杂交授粉需要在茶树花瓣未展开前去雄授粉,此时柱头虽然成熟可授,但柱头分泌的黏液少,花粉不易粘于柱头,常常需要借助水为载体,使花粉受潮。这些缺陷将会导致花蕾脱落,坐果率低,果实早落,杂交种纯度低以及假杂交现象等,影响了茶树杂交育种的突破性进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茶树杂交育种过程中母本去雄问题成为茶树杂交育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雄性不育系茶树的性状为: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雄性不育系茶树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雄性不育系茶树为母本,以任一符合育种目标的雄性可育茶树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育种时避免了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的繁琐工作和成本,解决了茶树常规杂交育种去雄的难题,实现茶树高效杂交育种。无需剥离花瓣,可待花朵开放,达最佳授粉期时授粉,对茶树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花器官组织无损伤,提高了杂交种子的结实率。获得的杂交种纯度可达到100%,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组合,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雄性不育系茶树的植株;
[0011]图2为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器官形态;
[0012]图3为雄性不育系茶树与云抗10号组配,其中A为雄性不育系茶树,B为可育株品种云抗10号作父本,C为杂交一代(F1)种子;
[0013]图4为雄性不育系茶树与云抗10号组配的杂交子一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5]实施例1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培育
[0016]1.雄性不育茶树西舍路野茶的特征特性
[0017]雄性不育茶树西舍路野茶树型小乔木型,树姿直立;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呈紫绿色,成熟叶片深绿色、叶质硬、有光泽;展花后,花丝弯曲,花药合生并相互黏连,聚合成一团锥体,环绕花柱,其形态类似于菊科植物中的“聚药雄蕊”,花药干瘪、皱缩、变形,花药侧面扁平,呈灰白色、棕褐色或褐色等坏死色泽,花药内无花粉,少数花药含有干瘪、畸形或过熟的微量花粉,不裂药,不散粉;雌蕊发育正常,柱头外露,高于雄蕊群,能正常异交结实,具有明显的雄性不育特征。
[0018]2.雄性不育系茶树母本树养穗
[0019]以雄性不育系茶树为母本树,在原有树冠基础上改造养穗。11月份对母本树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施足底肥,促进新梢抽穗,不采摘,加强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留养穗条长势健壮,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害,接近采穗前15天打顶,促进穗条成熟。
[0020]3.雄性不育系茶树扦插繁殖
[0021]次年10月中旬,待穗条成熟后,从母本树上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害的长枝条,带回苗圃地做保湿处理,以保持插穗新鲜。常规短穗扦插,扦插前将制备好的苗床充分喷湿,扦插时将枝条剪成长5~6cm、带有1片成熟叶和饱满腋芽的短穗,叶片剪去三分之一,保持穗条和叶片剪口平滑、斜向,插穗行距10cm,株距3cm,以叶片不重叠为宜。
[0022]4.雄性不育系茶树移栽定植
[0023]将繁殖出的雄性不育系茶树3年幼苗移栽,为防止在繁殖过程中发生生物学混杂,必须对雄性不育系茶树隔离种植,采用60目防虫纱网隔离,种植株行距为1.5m
×
0.33m,常规管理。开花期,田间观察雄性不育系茶树植株,根据花器形态识别雄性不育株和正常可育株,拔除可育株,留下雄性不育系植株作为杂交制种母本树。
[0024]实施例2花粉采集
[0025]1.确定杂交制种父本树(以云抗10号为例)
[0026]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花期相遇的茶树品种为父本,如纯度高的群体和无性系品种或品系;也可选择地理来源、亲缘关系较远的茶树品种作父本。
[0027]2.父本树花粉采集
[0028]9月30日,晴天下午,采集父本树上含苞待放花朵带回实验室,将花朵摊放在吸水
纸上,室内放置一晚上,待花药完全开裂后,用软毛笔轻刷花药,抖落花粉,将收集的花粉置于小玻璃瓶内,干燥保存备用。
[0029]实施例3人工杂交授粉
[0030]10月15日,晴天上午,待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瓣完全展开,雌蕊柱头充分成熟时开始授粉。用软毛笔等授粉工具蘸取父本树花粉,直接授粉于母本树花朵柱头上,不需要剥开花瓣,无需去雄,不用套袋,挂上标签。
[0031]实施例4果实收集
[0032]根据杂交授粉时间的先后,次年10月至11月份,分批次收集雄性不育系茶树上的茶果,获得杂交一代(F1)种子,即为杂交种。
[0033]结果:以雄性不育系茶树为母本,以云南大叶茶栽培品种
‘
云抗10号
’
为父本组配出茶树杂交种(F1),表现正常可育,长势强、芽头肥大、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寒、抗旱性强,抗茶饼病。
[0034]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育种时避免了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的繁琐工作和成本,解决了茶树常规杂交育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雄性不育系茶树的性状为: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会兵,刘玉飞,陈春林,田易萍,陈林波,许燕,邓少春,庞丹丹,刘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