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具包括总支架,所述总支架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三安装有底支架,所述底支架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四安装有顶支架,所述顶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抬升架机构,所述抬升架机构包括下层支架,所述下层支架的一端铰接安装有上层支架,所述下层支架的两个内侧均转动安装有连动杆,两个所述连动杆的末端均活动套接有传动片,两个所述传动片远离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的心率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推杆的驱动作用可以带动抬升架机构调整高度以及角度,从而方便老人蹲坐,区别于现有的坐便椅,高度和角度无法调节,从而会导致老人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会导致老人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会导致老人使用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及用于该坐便椅的心率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坐便椅,具体为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及用于该坐便椅的心率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调查中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结构将进入老龄化状态,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日益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更应该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由于老年人医疗服务型行业发展的不完善性,制定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迫切。由于老年人随着年纪增大,下肢肌肉力量衰退导致膝关节力矩不足,起身和下蹲的过程也越来越困难,数据显示,厕所是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也是老年人跌倒高发区域。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老人会因为地滑摔倒,其中在卫生间发生事故占50%。60岁以上的老人摔断髋骨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有20%
‑
50%的老人会死亡,80%的老人会瘫痪。所以现市场急需一台安全、方便可靠的坐便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及用于该坐便椅的心率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包括总支架,所述总支架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三安装有底支架,所述底支架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四安装有顶支架,所述顶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抬升架机构,所述抬升架机构包括下层支架,所述下层支架的一端铰接安装有上层支架,所述下层支架的两个内侧均转动安装有连动杆,两个所述连动杆的末端均活动套接有传动片,两个所述传动片远离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末端转动贯穿上层支架并转动安装在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所述下层支架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同的摇杆架;
[0005]所述摇杆架包括扶手,所述扶手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与下层支架的侧壁固定连接。
[0006]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电机三脚架上,所述电机三脚架转动安装在底支架上。
[0007]优选的,所述总支架上相互平行的安装有若干个相同的横梁。
[0008]优选的,所述底支架的底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轮胎,所述底支架的底部另外两端均通过连接卡扣安装有轮子。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卡扣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件二,两个所述连接件二之间固定安装有踏板。
[0010]优选的,所述底支架上在靠近两个轮胎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刹车系统。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四上螺纹安装有紧固栓,所述紧固栓的末端贯穿连接件四的侧壁并搭接在顶支架的侧壁。
[0012]优选的,所述上层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件一。
[0013]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电机输出扭矩计算公式:
[0014]T=F0L/(2π
·
i
·
η)其中,F0=μ
·
Mg+f;
[0015]上式中,T—电机输出扭矩,kg/m;i—电机传递比;L—滚珠丝杠导程,mm;F0—丝杠推力,N;η—传动效率,按90%计算;μ—综合摩擦系数;M—负载质量,kg;f
‑
导轨的滑块密封阻力,每个滑块的密封阻力为10N.取μ=0.1,M=1kg,L=0.004m,i=1/10,代入上式得,T=0.078N/m。
[0016]优选的,所述扶手安装有接触型心率检测模块,所述接触型心率检测模块包括金属电极、放大滤波处理模块和控制单片机。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的心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通过扶手上的金属电极获取人体手掌上的心电信号;
[0019]S2、经过放大滤波处理模块的调理后,提取R波并整形输出;
[0020]S3、转换心率信号转化为控制单片机可以直接测量的方波信号;
[0021]S4、将S3的方波信号上传到云客户端进行记录和数据比较;
[0022]S5、如果检测到的心率炒股正常值,则由控制单片机发出预警信号并发送紧急通知至绑定手机告知其家人。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推杆的驱动作用可以带动抬升架机构调整高度以及角度,从而方便老人蹲坐,区别于现有的坐便椅,高度和角度无法调节,从而会导致老人使用不便的情况。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滚动式结构设计,在移动时,直接推动该坐便椅即可进行移动,从而区别于现有的坐便椅在移动时,需要先收纳在移动的情况,方便了老人移动坐便椅。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抬升架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抬升架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抬升架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遥感架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总支架;101、底支架;102、顶支架;2、横梁;3、摇杆架;301、扶手;302、垫块;303、连杆;4、连接件四;5、轮胎;6、连接卡扣;7、轮子;8、连接件二;9、刹车系统;10、紧固栓;11、连接件三;12、连接件一;13、电动推杆;14、电机三脚架;15、抬升架机构;1501、下层支架;1502、上层支架;1503、连动杆;1504、转轴;1504a、传动片;16、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包括总支架1,总支架1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三11安装有底支架101,底支架101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四4安装有顶支架102,顶支架1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抬升架机构15,抬升架机构15包括下层支架1501,下层支架1501的一端铰接安装有上层支架1502,下层支架1501的两个内侧均转动安装有连动杆1503,两个连动杆1503的末端均活动套接有传动片1504a,两个传动片1504a远离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1504,转轴1504的末端转动贯穿上层支架1502并转动安装在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下层支架150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同的摇杆架3;
[0034]摇杆架3包括扶手301,扶手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块302,垫块3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杆303,连杆303与下层支架1501的侧壁固定连接。
[0035]电动推杆13固定安装在电机三脚架14上,电机三脚架14转动安装在底支架101上。
[0036]本实施例中,所底支架101的底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轮胎5,底支架101的底部另外两端均通过连接卡扣6安装有轮子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包括总支架(1),所述总支架(1)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三(11)安装有底支架(101),所述底支架(101)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四(4)安装有顶支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支架(1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抬升架机构(15),所述抬升架机构(15)包括下层支架(1501),所述下层支架(1501)的一端铰接安装有上层支架(1502),所述下层支架(1501)的两个内侧均转动安装有连动杆(1503),两个所述连动杆(1503)的末端均活动套接有传动片(1504a),两个所述传动片(1504a)远离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1504),所述转轴(1504)的末端转动贯穿上层支架(1502)并转动安装在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所述下层支架(150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同的摇杆架(3);所述摇杆架(3)包括扶手(301),所述扶手(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块(302),所述垫块(3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杆(303),所述连杆(303)与下层支架(150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3)固定安装在电机三脚架(14)上,所述电机三脚架(14)转动安装在底支架(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支架(1)上相互平行的安装有若干个相同的横梁(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101)的底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轮胎(5),所述底支架(101)的底部另外两端均通过连接卡扣(6)安装有轮子(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卡扣(6)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件二(8),两个所述连接件二(8)之间固定安装有踏板(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智能升降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明,张忠伟,顾雷,曹新杰,朱志龙,李夏青,陈建林,梁嘉珲,简志祥,沈小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