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格内衬管,属于内衬管技术领域,该栅格内衬管包括原管道;内衬管,设置于原管道内;栅格,其设有多个,多个栅格均固定于内衬管的圆周表面,且多个栅格均匀分布;填充料,填充于原管道和内衬管之间;以及填充机构,其设有两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内衬管应用于新建管道或是旧管道的内衬,尤其是针对出现损坏的砼预制管道做内衬修复用;内衬管上的栅格在安装后与原管道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空间,用于保证填充料能够沿着栅格均匀地灌注到原管道与内衬管之间的每一个夹层空间,减少内衬管来自内、外反复压力所带来的损害,延长内衬管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栅格内衬管
[0001]本技术属于内衬管
,具体涉及一种栅格内衬管。
技术介绍
[0002]有数以万计的民用和工业用地下管道。这些管道包括上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雨水排水管道及专业输送管道等。因为这些管道大多安装在地下,它们经常经受环境带来的机械压力和各种化学腐蚀导致管道损坏。例如,管道可能因随时间的增加而自然老化,管体被管内流体对管壁的磨损、腐蚀,周围环境因素例如:地表水对管体的腐蚀等因素。随时间推移,所有的这些因素会逐渐导致管道上产生孔洞,裂缝和其他需要进行修补以防止管道内输送液体渗漏的问题,为此传统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包括了将问题管道挖掘出来并更换新管道。但是有数以万计长度的破损管道,这个解决方案解决起来也太过昂贵。而且,有些管道位于街道或其他设施正下方,如果要进行挖掘会导致干扰公共秩序并需要在替换完成后重新恢复原貌。为了解决这些传统方法所带来的问题,近些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已成为一个非常兴旺的行业。
[0003]目前一种相对较新的有效技术涉及用塑料内衬管(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对现有的管道进行非开挖式的修复。即将塑料内衬管通过技术手段插入到原管道内形成复合管,塑料内衬管在原管道内隔离了介子从而起到密封、防腐、耐磨的作用,使原管道又恢复了作用。塑料内衬管的外径必须具有小于原管道的内径,以允许衬里管在管内做长距离穿插,但是不希望塑料内衬管直径要比原管内径小得太多(最佳状态是过盈),以免严重降低修复后的管道系统的容量。
[0004]因此,在安装前就需要对塑料内衬管的外径进行干预处理,以便在两者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隙,利于塑料内衬管的安装。改变内衬管的外径已知的方法有压缩法及变形法等,压缩法是将内衬管外径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暂时的缩径减小到原管的10%左右,待穿插成功后,通过对塑料内衬管加热、加压等方式恢复到原管外径使之与原管道进行紧密贴合。变形法是将塑料内衬管折叠捆扎使其减小体积到原体积的1/3,穿插成功后对塑料内衬管加压绷断捆带使其恢复到原状。
[0005]尽管如上所述的内衬里技术是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的,对在有些管道的使用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例如当对砼预制管采用塑料内衬而言,砼预制管道在内径上会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每节砼管的内径差别很多,尤其是很久以前的砼预制管道,由于技术的落后和砼预制管质量的良莠不齐所造成的差别更大,一段管道里会出现多种管径的也大有存在。在这样的管道中内衬塑料内衬管后,在塑料内衬管恢复过程中很难达到与原管道的完全贴合,一段塑料内衬管在砼预制管道中常常打不开(砼管内径过小)或就是留有很大的空间(砼管内径过大),正好贴合极为不易。这种情形下,如果遇到外管破损进入地下水,就会在夹层中存留,随着地下水位增高内衬管就有向内塌陷的可能,最终造成堵塞。有时如果是压力管道内衬出现夹层进水,也会有这种问题的发生。为此,往空间灌注水泥浆的技术应运而生,但是如果遇有管段空间过小或没有空间的状况水泥浆根本流不过去,就给塑料内
衬管带来了安全隐患。为此,如何弥补塑料内衬管内衬后产生的环形空间的就成为本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格内衬管,旨在解决上述现有内衬管容易向内塌陷造成堵塞甚至损坏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栅格内衬管,包括:
[0009]原管道;
[0010]内衬管,设置于所述原管道内;
[0011]栅格,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栅格均固定于所述内衬管的圆周表面,且多个所述栅格均匀分布;
[0012]填充料,填充于所述原管道和所述内衬管之间;以及
[0013]填充机构,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填充机构均与所述原管道连接以实现将所述填充料填充于所述原管道和所述内衬管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填充机构均包括:
[0015]固定套,套设于所述原管道的圆周表面一侧;
[0016]过料孔,开设于所述固定套的圆周表面;
[0017]外锥套,其锥形面嵌入所述内衬管内;
[0018]盲板,设置于所述外锥套上;
[0019]过气孔,开设于所述盲板的一侧端。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衬管内设置有通球。
[00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外锥套和固定套之间通过多个螺栓固定。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衬管与多个所述栅格一体成型。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栅格的形状为“倒L”形、“V”字形、“T”字形、“个”字形、“F”字形、“Y”字形、“卜”字形或“图钉”形中的一种,且多个所述栅格两两对称分布。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方案中的内衬管应用于新建管道或是旧管道的内衬,尤其是针对出现损坏的砼预制管道做内衬修复用;内衬管上的栅格在安装后与原管道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空间,用于保证填充料能够沿着栅格均匀地灌注到原管道与内衬管之间的每一个夹层空间,减少内衬管来自内、外反复压力所带来的损害,延长内衬管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中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原管道处的局部立体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栅格处的局部立体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的剖视立体图。
[0031]图中:1、原管道;2、栅格;3、填充料;4、内衬管;5、固定套;6、过料孔;7、外锥套;8、螺栓;9、过气孔;10、盲板;11、通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4]一种栅格内衬管,包括:
[0035]原管道1;
[0036]内衬管4,设置于原管道1内;
[0037]栅格2,其设有多个,多个栅格2均固定于内衬管4的圆周表面,且多个栅格2均匀分布,内衬管4与多个栅格2一体成型,使得内衬管4与栅格2之间连接更稳定牢固;
[0038]填充料3,填充于原管道1和内衬管4之间;以及
[0039]填充机构,其设有两组,两组填充机构均与原管道1连接以实现将填充料3填充于原管道1和内衬管4之间。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格内衬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管道(1);内衬管(4),设置于所述原管道(1)内;栅格(2),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栅格(2)均固定于所述内衬管(4)的圆周表面,且多个所述栅格(2)均匀分布;填充料(3),填充于所述原管道(1)和所述内衬管(4)之间;以及填充机构,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填充机构均与所述原管道(1)连接以实现将所述填充料(3)填充于所述原管道(1)和所述内衬管(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栅格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填充机构均包括:固定套(5),套设于所述原管道(1)的圆周表面一侧;过料孔(6),开设于所述固定套(5)的圆周表面;外锥套(7),其锥形面嵌入所述内衬管(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海光,郝光斌,王玉强,孙海超,马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