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353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每方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水泥200~250Kg、铁尾矿砂710~810Kg、矿渣粉50~80Kg、铁尾矿石粗骨料1100~1200Kg、化学活化剂5~8Kg、助磨剂2~4Kg、减水剂5~7Kg、水180~200Kg。所述铁尾矿的SiO2含量>65wt%,细度模数为1.4~1.6,属于超细砂。所述铁尾矿石粗骨料是5~30 mm连续级配的,针片状含量<4wt%,压碎指数<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钢铁产业的飞速发展,铁尾矿的数量正日益迅猛增长,但目前其利用率非常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一般情况下,铁尾矿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将尾矿堆存在尾矿坝或尾矿库中,这种方式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破坏周围的环境,甚至会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在我国铁尾矿已成为堆积量最多但其利用率又是最低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据统计,我国尾矿堆积总量已达到了146亿吨以上,其中铁尾矿的堆存量约为30亿吨,而其综合利用率却不到10%,绝大多数尾矿尚未被综合利用。铁尾矿的大量堆积不仅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了维护尾矿库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并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积极开展铁尾矿的大宗有效综合利用工作已迫在眉睫。
[0003]为了有效降低资源及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建筑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铁尾矿制备大宗建筑材料混凝土是固废资源化有效利用的一种途径。以往对铁尾矿在建材行业中的研究及应用主要致力于将铁尾矿作为骨料制备混凝土的研究,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铁尾矿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以及使用的价值。可将铁尾矿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以此来提高其附加值,可进一步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成本。铁尾矿可从其矿物组成以及化学组成来进行判断,主要是以非活性晶体矿物组成,本身并不具有胶凝活性。因此要实现铁尾矿作为矿物掺合料,能大掺量应用到混凝土当中,必须对其先进行活化处理。
[0004]目前,常用的机械、高温以及化学活化等方法均可以使铁尾矿的结晶程度降低,晶格缺陷变大,提高其潜在的火山灰胶凝活性。热活化效果较好,但能耗较高;单一的机械活化或化学活化工艺流程简单,但存在球磨极限或活性激发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混凝土掺合料的需求。本项目拟通过“机械

化学

等离子体”耦合快速高效地激活铁尾矿砂表面的活性基团,提高尾铁矿表面的反应活性,进而进一步提高铁尾矿在混凝土中的掺杂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铁尾矿活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机械

化学

等离子体”耦合作用,在铁尾矿砂表面激发活性基团,其反应活性和胶凝活性大大改善,可以大量取代水泥形成胶凝材料,可以大大缓解水泥行业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问题。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每方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水泥200~250Kg、铁尾矿砂710~810Kg、矿渣粉50~80Kg、铁尾矿石粗骨料1100~1200Kg、化学活化剂5~8Kg、助磨剂2~4Kg、减水剂5~7Kg、水180~200Kg。
[0007]所述水泥为符合国家标准GB8076

2008的P
·
I 42.5基准水泥,非早强型,3d抗压强度>17.0 MPa,28d抗压强度>42.5 MPa。
[0008]所述铁尾矿砂经过振动筛砂机过筛,筛去泥块和大粒径颗粒,其SiO2含量>65wt%,细度模数为1.4~1.6,属于超细砂。
[0009]所述矿渣粉等级为S95级,流动度比为103%,28d活性指数>108%。
[0010]所述铁尾矿石粗骨料是采用多元化反击式破碎机制得连续级配骨料,尺寸为5~30 mm之间,其SiO2含量>65wt%,针片状含量<4wt%,压碎指数<5%。
[0011]所述化学活化剂为CaSO4∙
2H2O、Na2SiO3∙
9H2O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助磨剂为硬脂酸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所述减水剂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为30%,减水率为30%。
[0014]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 铁尾矿的活化:将过筛后的铁尾矿置于105℃的鼓风烘箱中恒温干燥2h,将干燥后的铁尾矿置于等离子体球磨机中,并加入所述重量的化学活化剂和助磨剂后,混合球磨1~2h,球磨转速300~500rpm;S2 计量配料与搅拌均匀:称量所述重量步骤S1中活化铁尾矿和矿渣粉,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搅拌5~10min,进一步加入所述重量的水泥、铁尾矿石粗骨料混合搅拌5~10min,最后加入所述重量的水和减水剂搅拌均匀制得料浆,搅拌时间5~10min。
[0015]S3 料浆浇注:将搅拌均匀的料浆缓慢倒入模具中,模具尺寸为150mm
×
150mm
×
150mm;S4 坯体静停养护:将料浆与模具一起放入标准恒温干燥箱中静停养护2~4h,使坯体中多余水分蒸发和继续完成稠化与硬化过程;静停养护结束后拆除模具,即可得到混凝土。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在传统“机械

化学”耦合活化铁尾矿中引入等离子场,等离子体中高能离子、电子能够激发铁尾矿表面基态分子,打破结合能较高的硅氧键,从而对铁尾矿惰性表面进行改性,不仅可以促进铁尾矿表面产生较大的变形及位错,无序化非晶相增多,提高低聚合度[SiO4]四面体的数量,进而大大提高尾铁矿表面的反应活性。
[0017](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CaSO4∙
2H2O或Na2SiO3∙
9H2O作为表面活性剂,一方面碱性氧化物能够水解形成氢氧根离子,使原材料中的Ca

O键、Si

O键、Al

O键断裂,激发尾铁矿表面钙、硅、铝等离子的反应活性,另一方面,水解的SO
42

或SiO
32

能够促进水化过程中硅酸三钙的溶解,缩短凝结时间并提高早期强度。
[0018](3)相比于传统机械活化,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硬脂酸锌或硬脂酸添加剂,能够保证机械活化过程中铁尾矿的形状近球形,抑制铁尾矿的粗化和团聚现象,进而解决了传统机械活化铁尾矿流动度较差的难题。
[0019](4)本专利技术中活化铁尾矿与矿渣复合掺杂,能够充分发挥各组分协同改性的微集料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加快水泥水化加速作用,共同促进铁尾矿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0020](5)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铁尾矿石粗骨料中总硅含量>65wt%,在水化过程中骨料

浆体界面钙硅比低,从而有助于减少界面处孔隙率,大大提升界面区强度,可以解决传统碎石
骨料界面处孔隙率较高的问题。因此,采用该铁尾矿石粗骨料取代传统碎石骨料制备所得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指标。
[0021](6)本专利技术中铁尾矿的掺杂量可以达到90%,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水泥和沙石的使用量,极大地缓解天然资源紧张局势,减少尾矿固废的环境压力,而且可以显著地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其成本只有传统混凝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每方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水泥200~250Kg、铁尾矿砂710~810Kg、矿渣粉50~80Kg、铁尾矿石粗骨料1100~1200Kg、化学活化剂5~8Kg、助磨剂2~4Kg、减水剂5~7Kg、水180~200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符合国家标准GB8076

2008的P
·
I 42.5基准水泥,非早强型,3d抗压强度>17.0 MPa,28d抗压强度>42.5 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尾矿砂经过振动筛砂机过筛,筛去泥块和大粒径颗粒,其SiO2含量>65wt%,细度模数为1.4~1.6,属于超细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等级为S95级,流动度比为103%,28d活性指数>10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尾矿石粗骨料是采用多元化反击式破碎机制得连续级配骨料,尺寸为5~30 mm之间,其SiO2含量>65wt%,针片状含量<4wt%,压碎指数<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高硅含量铁尾矿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鹏王章忠封宽洋张玮巴志新张保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