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包括机架以及均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三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X向上活动;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Y向上活动;第三固定装置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Z向上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三固定装置分别与锂电池极耳相抵而阻止极耳在X、Y和Z三向上活动,从而固定锂电池极耳,利于后续进行视觉检测。觉检测。觉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锂电池,目前,采用视觉检测设备对锂电池的极耳上的电连接板进行外观检测,而在对锂电池的极耳上的电连接板进行检测时,由于锂电池极耳的比较轻薄,容易发生晃动或者摇摆,导致不能顺利进行视觉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其能阻止锂电池极耳活动,以利于后续顺利进行视觉检测。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包括机架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三固定装置;其中:
[0006]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与锂电池极耳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X向上活动;
[0007]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与锂电池极耳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Y向上活动;
[0008]所述第三固定装置用于与锂电池极耳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在Z向上活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沿X向分布两个第一抵接件,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用于分别与第一段的相对两面相抵;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抵接件可沿X向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可运动的所述第一抵接件运动。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均可运动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抵接件相同且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对应所述第一抵接件运动。
[00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用于分别与锂电池极耳的正背面相抵。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同步带动所述第三固定装置沿X向运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可沿Z向彼此张合的两个第二抵接件和用于同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抵接件彼此张合的第二驱动装置;两个所述第二抵接件用于分别与锂电池极耳的相对两面相抵。
[0015]进一步地,锂电池极耳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与第一段相抵而与锂电池极耳相抵;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与第二段相抵而与锂电池极耳相抵。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与第一段的正背面相抵,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与第二段的正背面相抵,所述第三固定装置用于与锂电池极耳的相对侧面相抵。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三固定装置分别与锂电池极耳相抵而阻止极耳在X、Y和Z三向上活动,从而固定锂电池极耳,如此。利于后续进行视觉检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的局部A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4的局部B的结构放大图;
[0024]图6为现有锂电池极耳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现有锂电池极耳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6为不同视角)。
[0026]图中:10、机架;20、第一固定装置;21、第一抵接件;22、第一驱动装置;221、第一动力装置;30、第二固定装置;31、第三抵接件;40、第三固定装置;41、第二抵接件;42、第二驱动装置;50、锂电池极耳;51、第一段;511、第一段的正面;512、第一段的背面;52、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看图1至图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包括机架10以及均设置在机架10上的第一固定装置20、第二固定装置30和第三固定装置40;第一固定装置20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X向上活动;第二固定装置30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Y向上活动;第三固定装置40用于与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Z向上活动;由此,通过第一固定装置20、第二固定装置30和第三固定装置40分别与锂电池极耳50相抵而阻止极耳在X、Y和Z三向上活动,从而固定锂电池极耳50,如此。利于后续进行视觉检测。
[0028]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装置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和沿X向分布两个第一抵接件21,两个第一抵接件21用于分别与第一段51的相对两面相抵;至少一个第一抵接件21可沿X向运动;第一驱动装置22用于驱动可运动的第一抵接件21运动,如此,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可运动第一抵接件21沿X向运动时,可实现两第一抵接件21分别抵在第一抵接件21的相对两面,操作简单。
[0029]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抵接件21中仅一个第一抵接件21可运动设置,仅需驱动一个抵接件,进一步简化操作。
[0030]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一抵接件21均可运动设置,可以理解地是,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各第一抵接件21运动,此时,两第一抵接件21可同时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提高抵接锂电池极耳50效率。
[0031]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数量与第一抵接件21相同且与两个第一抵接件21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一动力装置221,第一动力装置221用于驱动对应第一抵接件21运动;此时,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41分别控制,控制灵活。
[003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21可与锂电池极耳50的侧面抵接,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抵接件21用于分别与锂电池极耳50的正背面相抵;此时,由于锂电池极耳50的正背面面积大于其侧面的面积,在因第一驱动装置22启停存在延时等问题而对锂电池极耳50产生
压力时,可增大第一抵接件21与锂电池极耳50的接触面积,减小对锂电池极耳50的压强,降低压损锂电池极耳50的可能。
[0033]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2还用于同步带动第三固定装置40沿X向运动;这样,第三固定装置40随第一抵接件21靠近锂电池极耳50,利于第三固定装置40实施对锂电池极耳50的抵接操作;同时,第三固定装置40随第一抵接件21远离锂电池极耳50,可与第一抵接件21同步避开锂电池极耳50。
[0034]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装置30可采用与上述第一固定装置20相同的结构,也可采用与上述第一固定装置20不同的结构;比如,第二固定装置30包括沿Y可彼此张合的两第三抵接件31。
[0035]本实施例的第三固定装置40包括可沿Z向彼此张合的两个第二抵接件41和用于同步驱动两个第二抵接件41彼此张合的第二驱动装置42;两个第二抵接件41用于分别与锂电池极耳50的相对两面相抵;此时,两个第二抵接件41由第二驱动装置42同步驱动,仅需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2,简化操作。
[0036]在针对锂电池极耳50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第一固定装置(20)、第二固定装置(30)和第三固定装置(40);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用于与锂电池极耳(50)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X向上活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0)用于与锂电池极耳(50)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Y向上活动;所述第三固定装置(40)用于与锂电池极耳(50)相抵以阻止锂电池极耳(50)在Z向上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和沿X向分布两个第一抵接件(21),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21)用于分别与第一段(51)的相对两面相抵;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抵接件(21)可沿X向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用于驱动可运动的所述第一抵接件(21)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21)均可运动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抵接件(21)相同且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接件(21)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一动力装置(221),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21)用于驱动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谢朝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