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型四异戊烯基-β-姜黄烯环化酶及龙涎香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337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地得到龙涎香醇的龙涎香醇的制备方法。可利用作为DXDD模体的第4位的氨基酸残基的天冬氨酸被除天冬氨酸以外的氨基酸取代的四异戊烯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及龙涎香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780015243.4、申请日为2017年3月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及龙涎香醇的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

042661的优先权。

技术介绍

[0002]龙涎香(ambergris)是一种7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地得到使用的高级香料,也被用作中药。龙涎香被认为是抹香鲸利用消化管分泌物将食物(章鱼、乌贼等)的不消化物结石化并排泄出的物质,但详细的生成机制尚不明确。龙涎香的主要成分为龙涎香醇,认为龙涎香在漂浮在海上的期间因阳光和氧而受到氧化分解,生成具有各种香气的化合物。
[0003]作为龙涎香的主要成分的龙涎香醇被用作香料或药剂,但无法从自然界中大量获得。因此,人们提出了各种有机合成方法。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简便廉价且效率良好地制备(+)

龙涎香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由龙涎香内酯(ambreinolide)制备新的磺酸衍生物,并使其与γ

环香叶基卤化物的光学活性体进行偶联的工序。
[0005]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通过朱利亚(Julia)偶联反应,使由(
±
)(5,5,8a

三甲基八氢化

1H

螺[萘

2,2
’‑
环氧乙烷]‑1‑
基)甲醇合成的2

((1R,2R,4aS,8aS)
‑2‑
(甲氧基甲氧基)

2,5,5,8a

四甲基十氢化萘
‑1‑
基)乙醛与由(
±
)甲基6

羟基

2,2

二甲基环己烷羧酸酯合成的5

((4

((S)

2,2

二甲基
‑6‑
亚甲基环己基)丁烷
‑2‑
基)磺酰基)
‑1‑
苯基

1H

四唑进行汇集合成,得到龙涎香醇。
[0006]然而,由于以往的龙涎香醇的有机合成方法需要较多的合成阶段,反应体系复杂,因此尚未达成工业化。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23699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5/033746号手册
[0011]非专利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1:Tetrahedron Asymmetry,(2006)Vol.17,pp.3037

3045非专利文献2: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9)Vol.63,pp.2189

2198
[0013]非专利文献3: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1)Vol.65,pp.2233

2242
[0014]非专利文献4: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2)Vol.66,pp.1660

1670
[0015]非专利文献5:J.Am.Chem.Soc.,(2011)Vol.133,pp.17540

17543
[0016]非专利文献6:J.Am.Chem.Soc.,(2013)Vol.135,pp.18335

18338

技术实现思路

[001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8]另一方面,已知有通过使用角鲨烯

藿烯环化酶的变异型酶(D377C、D377N、Y420H、
Y420W等)而由角鲨烯得到作为单环性三萜的3

脱氧蓍醇A(3

deoxyachilleol A)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4)。
[0019]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使可由角鲨烯生成3

脱氧蓍醇A的变异型角鲨烯

藿烯环化酶与角鲨烯进行反应,得到3

脱氧蓍醇A,进一步通过使其与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进行反应,可制备龙涎香醇(专利文献2)。
[0020]然而,专利文献2的方法为多阶段反应,且收率仍有改善的余地。
[002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得到龙涎香醇的龙涎香醇的制备方法。
[0022]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2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效率良好地制备龙涎香醇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存在特定变异的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具有由角鲨烯生成龙涎香醇的活性。该由角鲨烯产生龙涎香醇是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由角鲨烯生成3

脱氧蓍醇A而达成的。此外,由角鲨烯产生龙涎香醇是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由二环性的8α

羟基水龙骨萜

13,17,21

三烯(8α

hydroxypolypoda

13,17,21

triene)生成龙涎香醇而达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表现出上述酶活性,令人惊讶。
[002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
[0025]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
[0026][1]一种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其为作为DXDD模体的第4位的氨基酸残基的天冬氨酸被除天冬氨酸以外的氨基酸取代的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
[0027](a)所述变异型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以所述DXDD模体为基准,在距离N末端侧100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的位置上具有QXXXGX(W/F)模体,在距离N末端侧10~50个氨基酸残基的位置上具有QXXXX(G/A)X(F/W/Y)模体,在距离C末端侧20~50个氨基酸残基的位置上具有QXXXGX(F/W/Y)模体,在距离C末端侧50~120个氨基酸残基的位置上具有QXXXG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的龙涎香醇生成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四异戊烯基

β

姜黄烯环化酶的作为DXDD模体的第4位的氨基酸的天冬氨酸被半胱氨酸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涎香醇生成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努奥野琴音竹花稔彦小池诚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ADEKA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