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33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申请涉及一种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床头床板、躯干床板、主床板和下肢床板,所述下肢床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床板的一端,所述下肢床板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调节所述下肢床板的转动角度。本申请具有降低因搬动麻醉患者造成体位大变动而诱发麻醉后遗症的风险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

技术介绍

[0002]椎管内麻醉是指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用于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0003]椎管内麻醉需要患者尽量将腰部向后弯曲,使棘突间隙打开以利于穿刺,因此在临床上常使用侧卧位。不过,对大体重或孕妇等特殊患者来说,侧卧式无法使棘突间隙充分打开,给椎管内麻醉的实施造成了障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坐位对患者进行麻醉。
[0004]目前,为了便于坐位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医护人员通常需要让患者保持坐姿,并利用坐位辅助支架,协助患者调整为合适的姿势以便顺利进行麻醉,待麻醉过后,多名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过床至手术台上,以便后续进行手术。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搬动麻醉患者时,易造成麻醉平面过高,存在易诱发患者麻醉并发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降低因搬动麻醉患者造成体位大变动而诱发麻醉后遗症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了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
[0007]本申请提供的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床头床板、躯干床板、主床板和下肢床板,所述下肢床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床板的一端,所述下肢床板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调节所述下肢床板的转动角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坐在主床板上,将双腿放置于下肢床板上,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二连接件,以调节下肢床板与主床板之间的角度,使得患者的双腿抬起至预期高度,以便医护人员控制患者的麻醉平面在预期范围内,减小患者因麻醉平面过高而诱发麻醉并发症等风险;当麻醉结束后,医护人员可协助患者后仰直至仰卧在躯干床板和床头床板上,并调节第二连接件将下肢床板向上转动至水平位置,使得患者调整为平卧位,以便后续对患者实施手术;手术台兼具麻醉和手术功能,患者在麻醉过后无需过床,减小了因搬动患者而诱发麻醉后遗症的风险。
[0009]优选的,所述下肢床板设置为两个,每个下肢床板上均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以分别将双腿放置于两个下肢床板上,医护人员可分别调节两个第二连接件,以调节患者双腿抬起的高度,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患者的坐姿,使棘突间隙充分打开,以提高麻醉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立设于对应的下肢床板下方的丝杠、与丝杠同轴固
定的电机、滑移连接于丝杠上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上的连杆以及设置于连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上的第二滑块,所述连杆与丝杠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滑块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上,对应的所述下肢床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下肢床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启动电机正转时,丝杠正向旋转,带动第一滑块沿丝杠竖直向下,第一滑块带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进而带动第二滑块沿下肢床板的滑槽滑移,并带动下肢床板向下转动,降低患者双腿的离地高度,调节患者的麻醉姿势,以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对患者进行麻醉;当医护人员启动电机反转时,丝杠反向旋转,带动第一滑块沿丝杠竖直向上,第一滑块带动连杆向上移动,连杆进而带动第二滑块沿下肢床板的滑槽滑移,并带动下肢床板向上转动,提高患者双腿的离地高度,直至患者呈平卧位,以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对患者进行手术。
[0013]优选的,每个所述下肢床板上均设置有第一角度调节键和第二角度调节键,所述第一调节键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键均与相邻的电机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按动第一角度调节键时,电机正转,驱动丝杠正转,第一滑块带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进而带动第二滑块沿下肢床板的滑槽滑移,并带动下肢床板向下转动,降低患者双腿的离地高度,调节患者的麻醉姿势,以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对患者进行麻醉;当医护人员按动第二角度调节键时,电机反转,丝杠反向旋转,带动第一滑块沿丝杠竖直向上,第一滑块带动连杆向上移动,连杆进而带动第二滑块沿下肢床板的滑槽滑移,并带动下肢床板向上转动,提高患者双腿的离地高度,直至患者呈平卧位,以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对患者进行手术;通过按动第一角度调节键和第二角度调节键即可调整患者的双腿高度,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率。
[0015]优选的,所述床头床板与所述躯干床板固定连接,所述躯干床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床板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可调节第一连接件,使得床头床板和躯干床板向下转动,直至收纳于主床板的一端,节约了床头床板和躯干床板在水平放向上占用的空间,使得患者可以从床头床板和躯干床板收纳的一侧坐在主床板上,提高了患者的麻醉效率;医护人员也可从该侧正对患者的背部,以便于对患者实施麻醉操作,提高了麻醉效果和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折叠三角支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三角支架成本低,操作简便,医护人员按动折叠三角支架上的开关,折叠三角支架折叠,带动躯干床板向下转动,直至床头床板和躯干床板收纳于主床板的一端;当折叠三角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床头床板和躯干床板与主床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患者平卧于床头床板、躯干床板和主床板上,以便后续对患者实施手术。
[0019]优选的,还包括环抱装置,所述主床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壳,所述连接壳沿所述主床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壳靠近所述下肢床板的一端位于主床板外,所述环抱装置滑移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壳内。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壳支设于主床板上,当环抱装置连接于连接壳内时,环抱装置位于下肢床板上方,当患者坐在主床板上时,环抱装置供患者趴伏,以辅助患者调
整为麻醉姿势,提高麻醉效果;由于下肢床板可沿主床板转动,而环抱装置设置于主床板上,因此下肢床板的转动不会影响患者使用环抱装置以调整麻醉姿势。
[0021]优选的,所述环抱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各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可适配滑移于所述连接壳的空腔中,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固定杆伸出并滑移的滑移孔,所述连接壳靠近下肢床板的一端为开口,所述滑移孔与所述连接壳的开口端连通,所述连接壳上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端盖。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可将端盖旋拧拆卸,手持环抱装置上的滑移杆,将滑移杆从连接壳的端部推入连接壳的空腔内,固定杆沿滑移孔处伸出并滑移至滑移杆完全收纳于连接壳内,再旋拧端盖将环抱装置固定。环抱装置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可及时将环抱装置拆卸维修或更换,延长手术台的适用寿命。
[0023]优选的,所述滑移孔贯通开设于所述连接壳的上下表面,所述滑移孔与所述连接壳的内腔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1),所述承载台(1)包括依次连接的床头床板(11)、躯干床板(12)、主床板(13)和下肢床板(14),所述下肢床板(14)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床板(13)的一端,所述下肢床板(14)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41),所述第二连接件(141)调节所述下肢床板(14)的转动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床板(14)设置为两个,每个下肢床板(14)上均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1)包括立设于对应的下肢床板(14)下方的丝杠(1412)、与丝杠(1412)同轴固定的电机(1414)、滑移连接于丝杠(1412)上的第一滑块(1413)、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1413)上的连杆(1415)以及设置于连杆(1415)远离第一滑块(1413)的一端上的第二滑块(1416),所述连杆(1415)与丝杠(1412)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滑块(141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1415)上,对应的所述下肢床板(14)的下端面设置有滑槽(142),所述滑槽(142)沿下肢床板(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块(1416)滑移连接于滑槽(14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肢床板(14)上均设置有第一角度调节键(143)和第二角度调节键(144),所述第一调节键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键(144)均与相邻的电机(141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位椎管内麻醉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霍金金韩永正杨宁王洁初于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