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335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车顶上依次布置雷达(3)、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光电(5)、升降杆(6)的升降部,升降杆(6)的电机部设置在载车平台内部;无线电侦测(7)、无线电干扰(8)集成在同一升降杆上(6);服务器与雷达(3)、无线电侦测(7)、光电(5)配合组成预警探测分系统,与无线电干扰(8)、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配合组成干扰处置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各传感器的功能性能特点,通过合理布置车顶设备所在的位置,实现无人机反制车应用的高精度低虚警探测和有效处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


[0001]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反制
,特别是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要求,利用载车上部安装的雷达、光电、无源侦测等多种传感器,与无线电干扰、卫星导航欺骗设备协同完成无人机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成本的降低,无人机的商用、民用越来越普遍,现在商用的轻小无人机拥有相对完备的摄像稳定技术、飞行记录系统、影像实时回传系统,兼具定点巡航拍摄、跟随拍摄、环绕拍摄等功能,所搭载的数码照相设备普遍具有2000万像素照相能力、4K分辨率摄像能力,部分高端产品还具有光学变焦、望远观察能力,因此,不当使用无人机可能造成关键地点的泄密、威胁空域或地面设施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无人机反制车能够有效探测、跟踪、反制无人机,保障关键地点、空域与地面设施的安全。
[0003]在工业无人机反制车领域,特定的行业场景中,受限于发展时间短、专业人员不足、系统性设计不足等方面原因,目前的工业无人机反制车领域中,普遍存在着:
[0004]1)综合探测难:单传感器存在着漏警、虚警、精度低等问题,多传感器协同较差,目标识别严重依赖人工;
[0005]2)综合处置难:目前大多是单一手段、单一策略,无法提供满足各类场景、针对各类目标的综合处置手段;
[0006]3)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部署时需要大量的标校工作、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监视和控制。
[0007]因此,如何实现无人机反制车应用的高精度低虚警探测、有效处置、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无人机反制车应用门槛,促进无人机反制的产业化应用,成为无人机反制车行业用户十分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无人机反制车市场痛难点问题,提高无人机反制车应用的高精度低虚警探测、有效处置、提高自动化程度,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结合各传感器的功能性能特点,通过合理布置车顶设备所在的位置,实现无人机反制车应用的高精度低虚警探测和有效处置。同时控制传感器逻辑,充分发挥传感器性能特点,做到协同、高效与自动化。
[0009]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分为载车平台内部和载车平台外部,载车平台外部中,车顶上布置雷达3、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光电5、升降杆6的升降部,升降杆6的电机部设置在载车平台内部;
[0011]其中,雷达3固定于车顶前部区域,光电5安装于雷达后部,无线电侦测7、无线电干扰8集成在同一升降杆上6;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布置于雷达3与光电5连接线的中间两侧,靠
近车顶外沿;
[0012]载车平台内部的服务器与雷达3、无线电侦测7、光电5配合组成预警探测分系统,与无线电干扰8、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配合组成干扰处置分系统。
[0013]优选地,雷达采用两层法兰盘方式固定,法兰盘的制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与车顶固定,上部与雷达固定,上下部份由螺丝、螺栓、螺帽紧密贴合连接。
[0014]优选地,光电安装位置上抬200mm,采用两层法兰盘方式固定,法兰盘的制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与车顶固定,上部与光电固定,上下部份由螺丝、螺栓、螺帽紧密贴合连接。
[0015]优选地,无线电侦测7在升降杆前部,无线电干扰8在升降杆后部且高于无线电侦测7。
[0016]优选地,车辆尾部右侧加装后爬梯。
[0017]优选地,车底加装车辆支撑装置9,车辆支撑装置9具备自动控制调平及收回结构。
[0018]优选地,载车平台内部,从前到后分为驾驶舱、操作舱和设备舱,通过前隔断和后隔断进行分隔。
[0019]优选地,车顶头部以及升降杆上还安装摄像机,在驾驶舱内安装倒车影像与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的图像来源于车顶头部的摄像机1,倒车影像的图像来源于升降杆上的摄像机。
[0020]优选地,操作舱设有二个席位12和操作台13,两个席位位于后隔断的正前方,采用旋转式座椅;操作台上放置显示终端、键盘鼠标14、操纵杠17,显示终端包含两个席位显示终端15、一个态势显示终端16,服务器与显示终端配合组成显示控制分系统。
[0021]优选地,设备舱内加装了机柜18、储物柜、升降杆6的电机;服务器、交换机位于机柜内;机柜上放置高精度惯导测量组件19,对各传感器的三坐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目标位置测算补偿。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充分结合各传感器的特点,合理布置设备所在车顶的位置,充分调动各传感器性能,使各传感器盲区最小:结合雷达的性能特点、尺寸等因素,将其布置于车顶最前端。光电安装于雷达后部,由于其高度高于雷达,故雷达不会对其造成遮挡。无线电干扰、侦测集、探照灯和摄像头成在同一升降杆上,无线电侦测在前,无线电干扰在后且高于无线电侦测,能够通过控制升降杆抬升或下降设备,侦测设备不会遮挡干扰设备,对于雷达与光电的影响也会降至最小。
[0024]2)多传感器综合探测与目标识别:深入分析了雷达探测、无线电侦测、光电探测等预警探测的优缺点,并通过多层次的数据融合、基于无线电信号特征和图像相结合的目标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多传感器综合探测与目标识别自动化流程;
[0025]3)探测与干扰处置自动化:在充分研究商用无人机、航模机、组装机等不同“靶机”在链路中断、卫星导航失效以及无人机自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针对入侵无人机的干扰处置流程,并针对反制失效设计了声光告警以便发射场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0026]4)高度集成化与易用性设计:对雷达探测单元、光电探测单元、无线电干扰设备、卫星导航欺骗设备等进行集成,规避雷达、光电的相互干涉问题;采用高精度惯导测量组件
对各传感器的三坐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目标位置测算补偿,大量减轻系统展开初始标校带来的工作负荷;预警探测与干扰处置等设备均采用电动升降式设计,在系统收纳状态无突出,便于运输和行驶;舱内席位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固设计,便于运输和机动行驶。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载车平台外部布局的主视示意图。
[0028]图2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载车平台外部布局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3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载车平台内部布局的主视示意图。
[0030]图4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载车平台内部布局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5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载车平台内部布局的右视示意图。
[0032]图6是实施例所示的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4]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分为载车平台内部和载车平台外部,其特征在于载车平台外部中,车顶上布置雷达(3)、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光电(5)、升降杆(6)的升降部,升降杆(6)的电机部设置在载车平台内部;其中,雷达(3)固定于车顶前部区域,光电(5)安装于雷达后部,无线电侦测(7)、无线电干扰(8)集成在同一升降杆上(6);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布置于雷达(3)与光电(5)连接线的中间两侧,靠近车顶外沿;载车平台内部的服务器与雷达(3)、无线电侦测(7)、光电(5)配合组成预警探测分系统,与无线电干扰(8)、卫星导航欺骗天线(4)配合组成干扰处置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其特征在于雷达采用两层法兰盘方式固定,法兰盘的制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与车顶固定,上部与雷达固定,上下部份由螺丝、螺栓、螺帽紧密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其特征在于光电安装位置上抬200mm,采用两层法兰盘方式固定,法兰盘的制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与车顶固定,上部与光电固定,上下部份由螺丝、螺栓、螺帽紧密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目标探测反制的无人机反制车,其特征在于无线电侦测(7)在升降杆前部,无线电干扰(8)在升降杆后部且高于无线电侦测(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思远裴云峰陈舒伟张亚烁朱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