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丹专利>正文

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30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篮球训练技术领域的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球机主体、移动机器人、导球架、运球接球机构和投篮接球机构;其中,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导球架及运球接球机构连通构成运球接球通道;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导球架及投篮接球机构连通构成投篮接球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篮球发球机的结构进行改进,在移动机器人上安装有投篮接球机构,使得训练人员可以完成大量投篮训练,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在发球机主体上设有运球接球机构,利用运球接球机构的布置方便训练人员在球场侧边实现运球接球的训练。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的将篮球训练中的接球投篮训练和接球运球训练集成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分部实施,提高现有篮球发球机的适应性。篮球发球机的适应性。篮球发球机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篮球训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篮球训练的有效性和方便性,通常会使用大量的篮球进行训练。然而,大量地使用篮球不仅会导致陪练人员的运动量会非常高,使陪练人员容易疲劳,而且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专利技术了以利用机械臂弹力发球的发球机,此类设备主要是通过撞击的方式将篮球击打出去,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发球,将陪练人员解放出来。
[0003]在篮球训练中除了投篮训练还有运球训练,但现有篮球发球机通常用于训练人员的投篮训练,如公开号为CN107050817B、CN112516565B及CN11237076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运球训练时仍让需要陪练人员跟随训练人员对向走动,并且在走动过程中两者之间往复给球进行配合训练,因此如何提出一种适用性广的循环式发球接球的篮球训练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球机主体、布置装载所述发球机主体的移动机器人、布置于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上的导球架、布置为可折叠连接所述导球架的运球接球机构、布置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移动机器人的投篮接球机构;其中,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导球架及运球接球机构连通构成运球接球通道;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导球架及投篮接球机构连通构成投篮接球通道。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篮球发球机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传统发球机主体的底面安装可驱动的移动机器人,在移动机器人尾部活动安装有投篮接球机构,使得训练人员可以完成大量投篮训练,并且本专利技术还在发球机主体上设有运球接球机构,利用运球接球机构的布置方便训练人员在球场侧边实现运球接球的训练。本专利技术巧妙的将篮球训练中的接球投篮训练和接球运球训练集成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分部实施,不仅提高现有篮球发球机的适应性,降低培训人员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促进训练人员多元化训练。
[0008]优选地,所述移动机器人为可编程移动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通过外部控制机构驱动移动机器人进行线性移动,促进训练人员进行移动式接球运球训练,有利于训练人员强化运球技巧。
[0009]优选地,所述导球架由联接框、导球环、连杆及固定板组成;
[0010]所述联接框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板架设于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上,所述导球环设
于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与所述联接框之间并通过至少一个连杆与所述联接框固定连接;
[0011]其中,所述导球环尺寸与所述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尺寸适配,所述联接框尺寸大于所述导球环尺寸,一方面为运球接球机构的实施提供安装环境,另一方便便于将篮球导入发球机主体接球口内。
[0012]优选地,为了促进训练人员进行接球运球的训练方式,所述运球接球机构包括护网、挂钩A及机械折扇;
[0013]所述机械折扇数量为两个,布置为沿所述发球机主体抛球方向对称联接所述联接框;
[0014]其中,两个所述机械折扇间隙构成运球进球腔;
[0015]所述护网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械折扇,并通过至少一个挂钩A与所述联接框钩接;
[0016]其中,所述护网、机械折扇及联接框围成沿所述发球机主体正面布置的运球进球区,所述运球进球区、进球腔、导球架及发球机主体接球口连通构成运球接球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投篮接球机构从移动机器人上拆卸后,即可实现训练人员的接球运动训练,训练人员在移动运球过程中向跟随其协同运动的设备内传球,具体从由护网、机械折扇及联接框围成的运球进球区内传射,使得篮球经进球腔、导球架及发球机主体接球口连通构成的运球接球通道落入发球机主体内,后经发球机主体出球口射出,被训练人员接住再次经过训练人员的运球操作后重新传进发球机主体内,从而实现循环式接球运球训练,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篮球接球运球训练装置,有利于降低培训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训练人员的多元化训练方式。
[0017]优选地,所述护网包括:连接有所述挂钩A的网框,所述网框布置于所述进球腔内;其中,所述网框形状与所述进球腔腔形适配,为倒梯形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插杆,等间距穿设于所述网框上,提高网框的碰撞强度;其中,所述插杆两侧端头通过柱头(现有球蹲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机械折扇活动插接;网面,缝合于所述网框内联接所述插杆。
[0018]优选地,所述机械折扇包括:立板,固设于所述联接框侧壁;由若干扇骨折叠形成的折扇,若干扇骨通过缝线或相互限位的方式顺序展开,该结构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布置于所述立板外侧;其中,若干所述扇骨通过扇钉串联;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立板内侧;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部与扇钉输入端同轴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扇钉转动,使得扇钉带动折扇进行旋转展开形成扇形结构,进而对进球腔轴向两侧进行屏蔽,机械折扇的设计有利于更改本专利技术的训练模式,为投篮接球机构的安装提供可安装环境。
[0019]优选地,若干所述扇骨依次展开形成进球引导面,该进球引导面具有靠近运球进球区一侧的广口及靠近发球机主体接球口的窄口,广口有利于训练人员将篮球穿入进球腔,提高运球训练效率,降低传球失误率,运球的训练人员在将篮球传入进球腔时,篮球若接触在扇面上,在弹射过程中被扇面引向窄口,有利于提高篮球的下落速度;其中,靠近所述立板的所述扇骨与立板连接固定,远离所述立板的所述扇骨与扇钉输出端连接固定,其他位于中间的扇骨与扇钉转动连接。
[0020]优选地,为了促进训练人员进行接球投篮的训练方式,所述投篮接球机构包括:移动座,通过搭扣与所述移动机器人背面可拆卸连接;立柱,垂直固定于所述移动座上;其中,所述立柱与发球机主体间隙构成护网放置腔,用于放置拆卸后的护网;支撑框,布置为与联接框共轴联接所述立柱,支撑框与联接框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四个支撑柱,布置有张口联
接所述支撑框;其中,四个所述支撑柱围成投篮进球区;网兜,垂设于所述联接框内;其中,所述网兜进口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撑柱挂接,所述网兜出口垂落至所述联接框上并通过挂钩B钩接。
[0021]优选地,所述投篮进球区、网兜、导球架及发球机主体接球口连通构成投篮接球通道。
[0022]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00、根据篮球训练科目调整设备模式:
[0024]S110、在投篮训练中,对初始设备顺序完成以下更改步骤:拆卸所述护网,收折所述机械折扇,露出所述导球架,将所述网兜垂放于所述导球架上并通过挂钩B钩接固定,完成投篮训练的设备更改;
[0025]S120、在运球训练中,对初始设备顺序完成以下更改步骤:断开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移动机器人之间的搭扣,移开所述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包括发球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机器人(2),布置装载所述发球机主体(1);导球架(3),布置于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上;运球接球机构(4),布置为可折叠连接所述导球架(3);投篮接球机构(5),布置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移动机器人(2);其中,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导球架(3)及运球接球机构(4)连通构成运球接球通道;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导球架(3)及投篮接球机构(5)连通构成投篮接球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2)为可编程移动机器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球架(3)由联接框(301)、导球环(302)、连杆(303)及固定板(304)组成;所述联接框(301)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板(304)架设于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上,所述导球环(302)设于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与所述联接框(301)之间并通过至少一个连杆(303)与所述联接框(30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球环(302)尺寸与所述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尺寸适配,所述联接框(301)尺寸大于所述导球环(302)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球接球机构(4)包括护网(401)、挂钩A(402)及机械折扇(403);所述机械折扇(403)数量为两个,布置为沿所述发球机主体(1)抛球方向对称联接所述联接框(301);其中,两个所述机械折扇(403)间隙构成运球进球腔;所述护网(401)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械折扇(403),并通过至少一个挂钩A(402)与所述联接框(301)钩接;其中,所述护网(401)、机械折扇(403)及联接框(301)围成沿所述发球机主体(1)正面布置的运球进球区,所述运球进球区、进球腔、导球架(3)及发球机主体(1)接球口连通构成运球接球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网(401)包括:连接有所述挂钩A(402)的网框(401a),布置于所述进球腔内;其中,所述网框(401a)形状与所述进球腔腔形适配;至少一个所述插杆(401b),等间距穿设于所述网框(401a)上;其中,所述插杆(401b)两侧端头通过柱头分别与两个所述机械折扇(403)活动插接;网面(401c),缝合于所述网框(401a)内联接所述插杆(401b)。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篮球训练用循环式发球接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折扇(403)包括:立板(403a),固设于所述联接框(301)侧壁;由若干扇骨(403b

1)折叠形成的折扇(403b),布置于所述立板(403a)外侧;其中,若干所述扇骨(403b

1)通过扇钉(403b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李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