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散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在60
‑
80℃,大功率电堆工作压力通常要达到2
‑
3个大气压,因此需要将入堆空气先用空压机进行加压,但是经过空压机压缩后空气温度通常在150℃以上,不能直接进电堆反应,以防损坏膜电极,因此还需要在空压机后、电堆前设置中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中冷器实际上是换热器,通过冷却介质对入堆空气进行冷却。
[0003]现有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结构一般较为复杂,例如采用冷却液分流冷却的方案,依靠增加冷却液旁路和温控阀等装置来实现的,结构较为复杂,系统能效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复杂且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散热系统。
[0005]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包括:
[0006]散热器;
[0007]喷淋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00);喷淋机构(200),连接于所述散热器(100);集液机构(300),与所述喷淋机构(200)、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尾排管路(10)分别连通,所述集液机构(300)收集所述尾排管路排出的废水,所述喷淋机构(200)将所述废水喷洒至所述散热器(100);其中,所述集液机构(300)具有集液通道(301),所述集液通道(301)与所述喷淋机构(200)、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尾排管路(10)分别连通,且所述集液通道(301)至少部分外露于外部空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液管(400),所述集液管(400)分别连通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尾排管路(10)及所述集液通道(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400)具有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连通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尾排管路(10),所述第二开口端连通所述集液通道(301),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500)及驱动泵(600),所述连接管(500)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峰,陈涛,史佳伟,陈丽君,吕建丽,杨瀚博,宋丹,任悦,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