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会使用灌注液进行前房灌注,对眼睛组织进行保护,使其免受超声切割针的振动所产生的热量的伤害,此外,还可以使乳化晶状体的碎块悬浮而便于从眼睛中抽吸。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应当保持灌注液的灌注(流入)与抽吸(流出)速率基本一致,以维持前房的稳定,防止在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中眼睛萎陷。
[0003]现有灌注液的灌注普遍使用的是被动灌注方式,通常情况下是将灌注瓶挂在病人眼睛上方的位置,被动灌注也称重力灌注,其压力波动较大,手术风险大。中国专利(CN104661624B,授权日:20170322)中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系统,采用两块板挤压液袋控制压力的主动灌注方式,但该种方式会使液袋产生皱褶从而不能充分碾压;也有中国专利(CN112472413A,公开日:2021031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的主动灌注系统,其采用滚轮挤压的主动灌注方式,但需要气缸等气动元件实现,而医院内部设置工业气源较难实现,且手术室对于空气质量要求非常高,工业气源难以达到洁净气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包括用于向前房注入灌注液的灌注装置和与灌注装置相配合的抽吸装置,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水平设有用于夹持灌注袋使灌注液流出的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包括用于向前房注入灌注液的灌注装置和与灌注装置相配合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水平设有用于夹持灌注袋(14)使灌注液流出的挤压缠绕机构,且挤压缠绕机构与底座(1)左右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挤压缠绕机构的正下方设有与挤压缠绕机构同步转动并贴紧的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穿设在底座(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且滚动机构通过弹性机构与底座(1)的底部连接,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灌注袋(14)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灌注液注入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抽吸装置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抽吸流量的第二流量传感器,且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流量调节器与挤压缠绕机构电连接;所述流量调节器用于调节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半圆杆(3)、第二半圆杆(4)和驱动器(8),所述第一半圆杆(3)的平面区与第二半圆杆(4)的平面区相对设置,第一半圆杆(3)穿设在底座(1)的侧壁内,且第一半圆杆(3)的一端与驱动器(8)的转轴固定连接,驱动器(8)位于底座(1)的外侧;所述第二半圆杆(4)设置在第一半圆杆(3)的上方,且第二半圆杆(4)的一端与第一半圆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半圆杆(4)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杆(3)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灌注袋(14)位于第一半圆杆(3)和第二半圆杆(4)之间;所述驱动器(8)的控制端与流量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5)和挤压轮(7),所述挤压轮(7)位于底座(1)内,且挤压轮(7)套设在连接轴(5)上,挤压轮(7)的上部与挤压缠绕机构的下部紧贴;所述连接轴(5)的两端穿设在底座(1)的侧壁内,且连接轴(5)的两端均设有弹性机构,连接轴(5)沿弹性机构上下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挤压弹簧(13)和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竖直设置在底座(1)的外部,滚动机构的两端对应套设在固定杆(12)上;所述挤压弹簧(13)套设在固定杆(12)上,且挤压弹簧(13)位于滚动机构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和驱动调节电路,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注入流量信号,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抽吸流量信号,第一流量检测电路和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对接收到的注入流量信号和抽吸流量信号进行差值计算,并根据差值结果通过驱动调节电路对挤压缠绕机构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滑动变阻器X1的左端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调节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可变电阻X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负电源VEE连接,滑动变阻器X1的右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量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
‑
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8的一端、差值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入
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可变电阻X2的另一端均与正电源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乳化压力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值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阻R13的一端、驱动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