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6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及设备,该开关电源包括电源电路和反馈电路;电源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连接对应的负载以向各自对应的负载供电;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对应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反馈电路采集第一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电源电路以实现对第一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入端连接后,反馈电路采集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电源电路以实现对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馈调节。馈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电源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家电设备的开关电源设计通常是一路负载带反馈输出,当开关电源需要接多路负载时,其余几路负载无反馈输出。这种方式只能保证带反馈的电路输出稳定的电压,而无反馈的电路输出的电压会跟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输出的电压会波动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能够使多路负载带反馈调节,以保证各路均输出稳定的电压,进而保证各路负载能够稳定运行。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包括电源电路和反馈电路;
[0007]所述电源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分别连接对应的负载以向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供电;
[0008]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分别对应有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
[0009]所述反馈电路采集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三输出端Out3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电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三输出端Out3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所述第二输入端In2与所述第一输入端In1连接后,所述反馈电路采集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电路以实现对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外部电源输入支路、开关电源支路、第一输出支路、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
[0011]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与所述变压器T1和所述开关电源支路连接,用于在所述开关电源支路的控制下将外部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变压器T1;
[0012]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均与所述变压器T1连接,用于将所述外部电源信号经所述变压器T1变压后的电压信号传输至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以供电。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包括第二电阻R105、第三电阻R107、第四电阻R186、第一无极性电容C39、第二无极性电容C28和第三二极管D15;
[0014]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信号,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107串联后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支路;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186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15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无
极性电容C28接地;所述第一无极性电容C39与所述第四电阻R186并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电源支路包括开关电源芯片IC26、第五电阻R109、第六电阻R114、第三无极性电容C42和第一极性电容E21;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26具有漏极引脚D、控制引脚C、外部电流限制引脚X、电压监控引脚V、频率引脚F和源极引脚S;
[0016]所述电压监控引脚V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所述外部电流限制引脚X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109接地;所述控制引脚C连接所述反馈电路,所述控制引脚C与所述频率引脚F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三无极性电容C42接地;所述控制引脚C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114和所述第一极性电容E21串联后接地;所述漏极引脚D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所述源极引脚S接地。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电源支路还包括整流支路和过压保护支路;所述整流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所述整流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支路的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监控引脚V。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第七电阻R118、第八电阻R45、第九电阻R120、第五无极性电容C82、第六无极性电容C84、第三极性电容E18、第四极性电容E4、电感L2和第五二极管D14;
[0019]所述第七电阻R118、第八电阻R45和第五无极性电容C82串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14的阳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14的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14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In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一引脚;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D14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三极性电容E18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D14的阴极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120、所述第六无极性电容C84和所述第四极性电容E4组成的并联支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对应的所述负载。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第十电阻R122、第十一电阻R121、第十二电阻R113、第十三电阻R115、第七无极性电容C57、第八无极性电容C8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极性电容E19;
[0021]所述第十电阻R122、第十一电阻R121和第七无极性电容C57串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In2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13、第十三电阻R115、第八无极性电容C81和第五极性电容E19组成的并联支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对应的所述负载。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输出支路包括第十四电阻R119、第十五电阻R123、第十六电阻R124、第九无极性电容C1、第十无极性电容C83、第六极性电容E13和第六二极管D10;
[0023]所述第十四电阻R119、第十五电阻R123和第九无极性电容C1串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10的阳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10的阴极;所述第六二极管D10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三输入端In3连接变压器T1的第十六引脚;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五引脚接地;所述第六二极管D10的阴极通过所述第十无极性电容C83、第六极性电容E13和第十六电阻R124组成的并联支路接地;所述第六二极管D10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三输出端Out3连接对应
的所述负载。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光耦IC13、稳压器IC3、第十七电阻R48、第十八电阻R116、第十九电阻R108、第二十电阻R112、第二十一电阻R149、第二十二电阻R117、第二十三电阻R110、第十一无极性电容C55、第十二无极性电容C56和第七极性电容E22;
[0025]所述光耦IC13的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10)和反馈电路(20);所述电源电路(10)具有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分别连接对应的负载以向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和第三输出端Out3分别对应有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所述反馈电路(20)采集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三输出端Out3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电路(10)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三输出端Out3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所述第二输入端In2与所述第一输入端In1连接后,所述反馈电路(20)采集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的输出电压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电路(10)以实现对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变压器T1、外部电源输入支路(11)、开关电源支路(12)、第一输出支路(15)、第二输出支路(16)和第三输出支路(17);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11)与所述变压器T1和所述开关电源支路(12)连接,用于在所述开关电源支路(12)的控制下将外部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变压器T1;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5)、第二输出支路(16)和第三输出支路(17)均与所述变压器T1连接,用于将所述外部电源信号经所述变压器T1变压后的电压信号传输至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以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11)包括第二电阻R105、第三电阻R107、第四电阻R186、第一无极性电容C39、第二无极性电容C28和第三二极管D15;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信号,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107串联后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支路(12);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186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15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二电阻R105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无极性电容C28接地;所述第一无极性电容C39与所述第四电阻R186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支路(12)包括开关电源芯片IC26、第五电阻R109、第六电阻R114、第三无极性电容C42和第一极性电容E21;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26具有漏极引脚D、控制引脚C、外部电流限制引脚X、电压监控引脚V、频率引脚F和源极引脚S;所述电压监控引脚V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输入支路(11);所述外部电流限制引脚X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109接地;所述控制引脚C连接所述反馈电路(20),所述控制引脚C与所述频率引脚F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三无极性电容C42接地;所述控制引脚C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114和所述第一极性电容E21串联后接地;所述漏极引脚D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所述源极引脚S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支路(12)还包括整流支路(121)和过压保护支路(122);所述整流支路(1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所述整流支路(1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支路(122)的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支
路(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监控引脚V。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5)包括第七电阻R118、第八电阻R45、第九电阻R120、第五无极性电容C82、第六无极性电容C84、第三极性电容E18、第四极性电容E4、电感L2和第五二极管D14;所述第七电阻R118、第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