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变换单元、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99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9
本公开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谐振单元、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单元包括:第一谐振电感、第二谐振电感、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励磁电感和励磁电容;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励磁电感的第一端,励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励磁电容的第一端,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第二谐振电感和第二谐振电容组成的电路与第一谐振电容形成并联。基于此谐振单元,改善了增益特性,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谐振变换单元、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谐振变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谐振变换单元、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DC

DC变换器可以将直流电路中的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换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电能,现有DC

DC变换器一般分为PWM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传统的PWM变换器虽然具有较宽的电压增益范围,但是开关管处于硬开关状态,在变换器高频化、小型化的趋势下,高频操作会导致PWM变换器的损耗,降低效率;LLC谐振变换器具备软开关的特性,在全负载范围内能够实现一次侧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和二次侧二极管零电流关断(Zero Current Switching,ZCS),所以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开关频率。但是LLC谐振变换器在开关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电压增益(变换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随开关频率的变化率较低,需要输出低电压时则需要很高的开关频率,导致损耗增加,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谐振变换单元、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4]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谐振单元,包括:
[0005]第一谐振电感、第二谐振电感、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励磁电感和励磁电容;
[0006]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和第二谐振电容组成的电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形成并联;
[0007]和/或,
[0008]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感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第一谐振电感形成并联。
[0009]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谐振变换电路,包括第一方面中的谐振单元,所述电路还包括:
[0010]方波发生单元、变压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
[0011]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和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具有电势差;
[0012]和/或,
[0013]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和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具有电势差。
[0014]可选地,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
[0015]和或,
[0016]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
[0017]和/或,
[0018]所述方波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寄生二极管、第二寄生二极管、第三寄生二极管和第四寄生二极管,所述第一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二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三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并联,所述第四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并联;
[0019]和/或,
[0020]所述方波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寄生电容、第二寄生电容、第三寄生电容和第四寄生电容,所述第一寄生电容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二寄生电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三寄生电容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并联,所述第四寄生电容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并联;
[0021]和或,
[0022]所述谐振变换电路还包括直流电压单元;
[0023]所述直流电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直流电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
[0024]可选地,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第一整流滤波电容、第二整流滤波电容、第三整流滤波电容和第四整流滤波电容;
[0025]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整流滤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滤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四端,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三端,所第三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四端;
[0026]和/或,
[0027]所述谐振变换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
[0028]所述负载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负载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一端;
[0029]所述负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负载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电阻形成并联。
[0030]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谐振变换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谐振变换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0031]获取谐振变换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阶段;
[0032]根据当前所处的工作阶段控制所述谐振变换电路中开关管的开闭,以对负载进行供电。
[0033]可选地,所述工作阶段至少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电感、第二谐振电感、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励磁电感和励磁电容;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和第二谐振电容组成的电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形成并联;和/或,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感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第一谐振电感形成并联。2.一种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中的谐振单元,所述电路还包括:方波发生单元、变压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和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具有电势差;和/或,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方波发生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和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具有电势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波发生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励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
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和/或,所述方波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寄生二极管、第二寄生二极管、第三寄生二极管和第四寄生二极管,所述第一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并联,所述第二寄生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春光秦月孔健生韩肖清邓浩男任子谦魏楠哲李欣芪张佰富尚江樊斌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