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包括地漏座和过滤件;地漏座设有下水通道;过滤件的周沿坐落于下水通道内,且其设有朝上的导流面和凹设于导流面中部的集污槽;导流面呈外周高于内周的锥面,其顶端与下水通道顶端形成预设高度以允许流入下水通道内的水流在导流面上方形成涡流;导流面设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导流槽;各导流槽均自导流槽的外周缘延伸至其内周缘,且均自外向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延伸;集污槽的槽底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下水孔。该毛发自动聚合地漏使用时不发生毛发与过滤件发生纠缠的现象、下水通畅且容易清洁。水通畅且容易清洁。水通畅且容易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

技术介绍

[0002]地漏是一种安装于地面且与下水管连通的排水器具。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地漏通常包括地漏座和地漏盖,地漏座安装于地面,地漏盖盖设于地漏座顶部且具有可供下水的镂空结构,使用时,毛发易在地漏盖表面纠结成网并与地漏盖上的镂空结构发生交缠,杂物也亦容易吸纳在由毛发纠缠形成的网上,由此导致地漏盖的镂空结构容易受堵且排水不畅,以及导致地漏盖的清理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毛发不与过滤件发生纠缠、下水通畅且容易清洁的毛发自动聚合地漏。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包括:地漏座,其设有下水通道;过滤件,其周沿坐落于所述下水通道内,且其设有朝上的导流面和凹设于导流面中部的集污槽;所述导流面呈外周高于内周的锥面,其顶端与所述下水通道顶端形成预设高度以允许流入所述下水通道内的水流在所述导流面上方形成涡流;所述导流面设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导流槽;各所述导流槽均自所述导流槽的外周缘延伸至其内周缘,且均自外向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延伸;所述集污槽的槽底设有第一下水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导流部和集污碗;所述导流部的周沿坐落于所述下水通道内且形成有所述导流面,所述导流部在任意两个邻接的所述导流槽之间均形成有第二下水孔;所述集污碗内腔形成所述集污槽。<br/>[0007]进一步地,每两个邻接的两个所述导流槽之间均设有沿周向间隔布设的若干第二下水孔;各所述第二下水孔均呈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条形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座内壁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导流部的周沿坐落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地漏盖;所述地漏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地漏座顶部,其周缘及底面与所述地漏座内壁间隔形成有下水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座内壁还设有朝上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外周上方;所述地漏盖坐落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且顶端与所述地漏座顶端齐平。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阶面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凸柱;所述地漏盖底面设有若干与各所述凸柱分别对应的支脚;所述支脚坐落于对应的凸柱以使所述地漏盖底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地漏座内壁还设有若干限位凸起;各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地漏盖外周间隔布设,且均抵接所述地漏盖侧面以使所述地漏盖周缘与所述地漏座内壁间隔形成第二间隙并限制所述地漏盖水平位移;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形成所述下
水间隙。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座包括基座和下水接头;所述基座设有上下相接的进水槽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居中位于所述进水槽槽底;所述进水槽的槽底围绕于所述安装孔外周的部分构成了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下水接头呈喇叭状,其顶部外壁与所述安装孔螺接,其内壁设有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进水槽、所述安装孔和所述下水接头的中心孔连通形成所述下水通道。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臭地漏芯;所述防臭地漏芯包括芯体和封板;所述芯体与所述下水接头密封装接且位于所述集污碗下方,其设有竖直贯通的排水道;所述封板铰接于所述芯体底部,其在铰接轴的一侧设有配重块,另一侧设有用于盖封所述排水道底端的盖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污槽的槽底还设有提手部。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物体在北半球和南半球运动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地转偏转力,其中,北半球物体运动统一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南半球物体运动感则统一受到向左的地转偏转力,对于从外周朝向一中心孔向下排水的情况(如地漏应用场景),只要排水高度和水流流速足够,就会形成涡流现象,其中,北半球形成的是逆时针的涡流现象,南半球形成的则是顺时针的涡流现象。
[0017]本技术方案中,过滤件设有朝上的导流面和集污槽,导流面呈外周高于内周的锥面,且导流面的顶端与下水通道形成预设高度,集污槽凹设于导流面的中心位置,下水时,水流由地漏座的边缘流入地漏座的下水通道,此时,由于水流从下水通道到达导流面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高度差,且由第一下水孔上部空间、第一下水孔和第一下水孔下部空间过水截面呈“大小大”的空间布局形成的“文丘里效应”能够增大水流流速,因此,由下水通道进水端流入至导流面的水流能够形成稳定的逆时针或顺时针漩涡,此时,流动的水流中如带有毛发,该形成逆时针或顺时针漩涡的水流则会自动的将毛发缠绕成团并最终将成团的毛发带入至集污槽内,毛发在进入集污槽之后不会与集污槽发生纠缠,因此,清洗时只需将过滤件取出倒出毛发或用手将毛发取出即可,有效地解决了地漏上毛发难清洗的问题。
[0018]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下水孔保证了地漏能够实现下水,另外,还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毛发在集污槽内已成团,因此,整个下水的过程中,位于集污槽内的毛发会随水流的流动而不断浮动或下沉,其不会粘附于集污槽槽底,因此,位于集污槽槽底的第一下水孔能够进行可靠地下水。
[0019]此外,本技术方案中,导流面设置有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延伸的导流槽,该导流槽的延伸方向针对地漏所处的位置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进行选择,以使导流槽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涡流方向匹配,并使其能够对水流进行导向,以加强和稳定涡流效果,而由于导流面并未设计有任何凸出的结构,因此,本技术方案另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涡流在带动毛发经过导流面的过程中,毛发受阻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毛发不会在导流面处发生缠绕,从而保证毛发能够规则的在水流作用下于集污槽内聚合成团。
[0020]2.导流部在任意两个邻接的导流槽之间均形成有第二下水孔,因此,当水流到达导流面时,很大一部分水流通过第二下水孔排出,以此提升地漏的下水速度。
[0021]3.第二下水孔呈延伸方向与导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条形孔,其过水面积较大,下水速度快,且其延伸方向匹配于涡流方向,因此,水流在进入第二下水孔时的阻力较小,
能够进一步保证地漏的下水速度。
[0022]4.地漏座内壁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导流部的周沿坐落于第一台阶面,过滤件在地漏座内的安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23]5.在地漏座的顶部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地漏盖,地漏盖与地漏座形成有下水间隙,其既能够保证地漏的美观度,同时由不影响正常的下水功能及过滤件的安装和取出功能。
[0024]6.地漏盖坐落于形成于地漏座内的第二台阶面上,结构简单、拆装便利;地漏盖顶端与地漏座顶端齐平,其与地漏座的整体感更强,美观度更佳。
[0025]7.地漏盖底面与地漏座之间的第一间隙通过凸柱和支脚沿竖直方向上的抵接形成,地漏座外周与地漏座之间的第二间隙由限位凸起抵接地漏盖周缘形成,结构简单,下水间隙的形成及功能可靠,且基于该技术方案的安装结构下,地漏盖于地漏座内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不易受水流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包括:地漏座,其设有下水通道;过滤件,其周沿坐落于所述下水通道内,且其设有朝上的导流面和凹设于导流面中部的集污槽;所述导流面呈外周高于内周的锥面,其顶端与所述下水通道顶端形成预设高度以允许流入所述下水通道内的水流在所述导流面上方形成涡流;所述导流面设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导流槽;各所述导流槽均自所述导流槽的外周缘延伸至其内周缘,且均自外向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延伸;所述集污槽的槽底设有第一下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导流部和集污碗;所述导流部的周沿坐落于所述下水通道内且形成有所述导流面,所述导流部在任意两个邻接的所述导流槽之间均形成有第二下水孔;所述集污碗内腔形成所述集污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每两个邻接的两个所述导流槽之间均设有沿周向间隔布设的若干第二下水孔;各所述第二下水孔均呈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条形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所述地漏座内壁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导流部的周沿坐落于所述第一台阶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还包括地漏盖;所述地漏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地漏座顶部,其周缘及底面与所述地漏座内壁间隔形成有下水间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毛发自动聚合地漏,其特征是,所述地漏座内壁还设有朝上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吴晓军王荣烨曾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