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麦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1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藜麦播种机,包括前镇压辊,前镇压辊的前侧固定有前连接架,前镇压辊通过前后辊联动装置与加强镇压系统相连接,在前镇压辊和前后辊联动装置之间设置有播种调速装置,播种调速机构联接到前后辊联动装置框架内的播种传动机构,在播种传动装置上安装有种箱,前后辊联动装置上安装有深浅调节手柄,加强镇压系统上固定有扶架和启动装置;加强镇压系统包括后连接架、后镇压辊、镇压带和二号刮板,后镇压辊安装在后连接架的框架内,镇压带缠绕在后镇压辊上,在后连接架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播种机轮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藜麦出苗时间长、大小苗严重的问题,间苗后可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藜麦播种机


[0001]本技术涉及播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藜麦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藜麦播种机播种后,藜麦的出苗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且出苗时间较长,这可能和镇压效果差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藜麦播种机,能够提高镇压效果,缩短出苗时间。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藜麦播种机,包括前镇压辊,前镇压辊的前侧固定有前连接架,前镇压辊通过前后辊联动装置与加强镇压系统相连接,在前镇压辊和前后辊联动装置之间设置有播种传动装置,在播种传动装置上安装有种箱,前后辊联动装置上安装有深浅调节手柄和播种调速机构,加强镇压系统上固定有扶架和启动装置;
[0005]加强镇压系统包括后连接架、后镇压辊、镇压带和二号刮板,后镇压辊安装在后连接架的框架内,镇压带缠绕在后镇压辊上,在后连接架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播种机轮胎。
[0006]进一步地,前连接架上设置有一号刮板。
[0007]进一步地,播种传动装置包括多个,种箱包括一个或多个,多个种箱分别设置在多个播种传动装置上,种箱中装有藜麦种子。
[0008]进一步地,深浅调节手柄和播种调速机构分别安装在前镇压辊两侧的前后辊联动装置上。
[0009]进一步地,启动装置包括汽油发动机和离合器。
[0010]进一步地,一号刮板和二号刮板均为不锈钢材质,镇压带为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或者塑料的柔性材质。
[0011]本技术的加强镇压系统,主要作用是:1.与前面播种开沟器相对,针对性比整个后镇压辊要强;2.形成半圆或者凹型垄沟,起到加强镇压作用;3. 采用橡胶或者塑料等柔软材料,起到镇压作用,又不会损伤种子。
[0012]一号刮板和二号刮板既能起到连接平衡的作用,还能起到刮土作用,将前后镇压辊和镇压带上的尘土刮掉。
[0013]本技术将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至5天,有效解决了出苗时间长、大小苗严重的问题,田间实际出苗天数为5天,出苗数为16534~17763株/亩,间苗后可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加强镇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前镇压辊;2、前连接架;3、前后辊联动装置;4、播种传动装置;5、种箱;6、加强镇压系统;7、深浅调节手柄;8、扶架;9、启动装置;10、播种调速机构;61、后连接架;62、后镇压辊;63、镇压带;64、二号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

3所示的一种藜麦播种机,包括前镇压辊1,前镇压辊1的前侧固定有前连接架2,前连接架2上设置有一号刮板,前镇压辊1通过前后辊联动装置3与加强镇压系统6相连接,在前镇压辊1和前后辊联动装置3之间设置有播种传动装置4,播种传动装置4包括多个,在播种传动装置4上安装有种箱5,种箱5包括一个或多个,多个种箱分别设置在多个播种传动装置上,种箱5中装有藜麦种子,种箱5中的藜麦种子通过播种传动装置4播种在农田中,前后辊联动装置 3上安装有深浅调节手柄7和播种调速机构10,深浅调节手柄7和播种调速机构 10分别安装在前镇压辊两侧的前后辊联动装置3上,深浅调节手柄7能够调整播种深度,播种调速机构10能够调整播种的速度,加强镇压系统6上固定有扶架8 和启动装置9,启动装置9包括汽油发动机和离合器;
[0020]所述加强镇压系统6包括后连接架61、后镇压辊62、镇压带63和二号刮板 64,二号刮板64和一号刮板均为不锈钢材质,后镇压辊62安装在后连接架61的框架内,镇压带63缠绕在后镇压辊62上,镇压带63为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或者塑料的柔性材质,在后连接架61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播种机轮胎11。
[0021]为了检测本技术的播种效能,将本技术与2种传统藜麦播种机进行了播种效果比较(3种播种机的技术参数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试验所用藜麦品种为“红藜1号”,千粒重1.0g,发芽率为98%。地块土壤基础五项数据为:有机质29.2g/kg、碱解氮146.9mg/kg、有效磷93.2mg/kg、速效钾 314mg/kg、pH7.48。前茬作物为萝卜,播前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2.5%、18%和11%、土地坡度<10度、耕整地作业质量平整。播前施用丰牛三胺牌复混肥((N:P2O5:K20=26:10:12)50kg/亩。
[0022]表1.三种播种机的技术参数
[0023][0024]其中,本技术设置株距16cm和18cm两个处理,因此,该试验共计4个处理。
[0025]由于机械播种受土壤因素、周边农作物种植环境、种子发芽率、播种机性能、后期
田间管理等影响较大,因此,在播种中应保证:

平整土地,细碎土壤,保证肥力充足;

严格把握播种深度,播种后严实镇压;

保证土壤墒情良好,播种后有条件的可及时滴灌,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板结。
[0026]表2.不同处理的播种性能及播种质量比较
[0027][0028]由表2可以看出,蔬菜4行播种机和谷物播种机由于作业速度高,油耗较本技术小。4个处理的行距介于47~50cm,穴播机型的平均株距16~18cm。本技术下种量最小,种子破损率均小于1%,晒籽率居中,为11%。
[0029]表3.不同处理出苗情况比较
[0030][0031]由表3可以看出,从播种至出苗共用时5~14天,较人工播种晚出苗5~9天。其中,本技术播种后的“红藜1号”田间实际出苗时间为5天,较蔬菜4行播种机早9天,株距16和18cm处理下,出苗数分别为16534株/亩和17763株/ 亩,差异不大,间苗后密度在5000株/亩左右,能达到生产要求;蔬菜4行播种机实际出苗4268株/亩,但均匀度较差,间苗后田间密度仅2000株/亩左右,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谷物4行播种机则只有零星出苗,完全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并且本技术将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至5天,有效解决了出苗时间长、大小苗严重的问题,间苗后可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0032]温控相关的控制原理以及必需元件已经是现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本申请不对其详细描述。
[0033]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藜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镇压辊(1),前镇压辊(1)的前侧固定有前连接架(2),前镇压辊(1)通过前后辊联动装置(3)与加强镇压系统(6)相连接,在前镇压辊(1)和前后辊联动装置(3)之间设置有播种传动装置(4),在播种传动装置(4)上安装有种箱(5),前后辊联动装置(3)上安装有深浅调节手柄(7)和播种调速机构(10),加强镇压系统(6)上固定有扶架(8)和启动装置(9);所述加强镇压系统(6)包括后连接架(61)、后镇压辊(62)、镇压带(63)和二号刮板(64),后镇压辊(62)安装在后连接架(61)的框架内,镇压带(63)缠绕在后镇压辊(62)上,在后连接架(61)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播种机轮胎(11)。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丽张云生周吉红周继华牛曼丽徐阳涛熊海龙郭自军王立臣刘志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