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0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的内壁延中心对称可拆卸安装有防护门本体。上述方案中,防护门通过设置流量监测装置,当需要统计人流量时,此时握住门把手,将防护门本体向一侧拉动,然后启动流量监测装置,当人通过防护门本体时,此时流量监测装置内部的红外传感器会工作,紧接着红外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本体,然后单片机本体再将信号传输至电脑中,进行记录,使得将人员进行统计,因为红外传感器和单片机本体具备自动工作的功能,所以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难度,同时也能够便于人流量的统计,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门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

技术介绍

[0002]防护门属于民防防护设备,常安装于防护工程的出入口处;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防护门分为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屏蔽门等。
[0003]如公开了CN209653787U的一种密封防护门,其主要通过在密封门底部设置气囊,在底框上设置凹槽,气囊充气时两者密切贴合,还设置了用于粘贴密封条的粘贴板,以及设置在门框右下角的密封装置,共同实现了全方位的密封,解决了现有密封门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使门框和密封门更好的贴合在一起,提高了密封性能;但是当需要统计人流量时,此时会给工作人员增加难度,同时也会导致统计值不准确,并且当推拉式防护门与安装框架长时间发生冲击时,就会导致安装框架发生形变,进而导致防护门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的内壁延中心对称可拆卸安装有防护门本体,所述防护门本体正面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正面的中部焊接有门把手,所述安装滑槽内壁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防冲击组件,所述安装框架外表面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流量监测装置。
[0006]其中,所述门把手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板的正面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防护门本体正面一侧镶嵌安装的固定螺母相适配。
[0007]其中,所述防冲击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稳定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等距并排可拆卸安装有四个稳定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滑槽内壁一侧镶嵌安装的连接螺母相适配。
[0008]其中,所述稳定板侧壁的中部焊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稳定板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侧壁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防护门本体外表面的一侧相适配。
[0009]其中,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壳、防护壳和防护管,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以矩形阵列开设有四个连接槽,所述安装壳的背面通过连接槽卡接有防护壳,所述安装壳的侧壁连通有防护管。
[0010]其中,所述防护壳的正面以矩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四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相适配,连接槽的深度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相同。
[0011]其中,所述安装壳背面的中部可拆卸安装有单片机本体,所述单片机本体的输入端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输入端连接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位于所述防护管内壁的一侧,所述单片机本体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有电脑。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护门通过设置流量监测装置,当需要统计人流量时,此时握住门把手,将防护门本体向一侧拉动,然后启动流量监测装置,当人通过防护门本体时,此时流量监测装置内部的红外传感器会工作,紧接着红外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本体,然后单片机本体再将信号传输至电脑中,进行记录,使得将人员进行统计,因为红外传感器和单片机本体具备自动工作的功能,所以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难度,同时也能够便于人流量的统计,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2、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护门通过设置防冲击组件,当防护门本体发生移动时,防护门本体的侧壁将会与安装框架内壁的一侧发生碰撞,此时防冲击组件内部的缓冲块会代替安装框架与防护门本体发生碰撞,碰撞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此时产生的冲击力会使缓冲块去压缩缓冲弹簧,当缓冲弹簧被压缩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缓冲力,使得缓冲弹簧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抵消,从而保证安装框架不会发生形变,防止防护门本体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框架与防护门本体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冲击组件拆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流量监测装置拆分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安装框架;2、安装滑槽;3、防护门本体;4、门把手;5、防冲击组件;6、流量监测装置;51、安装板;52、稳定板;53、缓冲弹簧;54、缓冲块;55、限位槽;61、安装壳;62、防护壳;63、连接杆;64、单片机本体;65、连接线;66、红外传感器;67、防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6]实施例1:请参阅图1

3,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2,安装滑槽2的内壁延中心对称可拆卸安装有防护门本体3,防护门本体3正面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正面的中部焊接有门把手4,安装滑槽2内壁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防冲击组件5,安装框架1外表面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流量监测装置6,门把手4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板的正面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防护门本体3正面一侧镶嵌安装的固定螺母相适配,防冲击组件5包括安装板51和稳定板52,安装板51的侧壁等距并排可拆卸安装有四个稳定板52,安装板51的侧壁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一端通过安装板51与安装滑槽2内壁一侧镶嵌安装的连接螺母相适配,稳定板52侧壁的中部焊接有缓冲弹簧53,缓冲弹簧
53的一端通过稳定板52连接有缓冲块54,缓冲块54侧壁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55,限位槽55的内壁与防护门本体3外表面的一侧相适配。
[0017]有益性:通过在安装滑槽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螺母,在安装板51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螺栓,利用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防冲击组件5可拆卸的效果。
[0018]实施例2:请参阅图4,流量监测装置6包括安装壳61、防护壳62和防护管67,安装壳61的背面以矩形阵列开设有四个连接槽,安装壳61的背面通过连接槽卡接有防护壳62,安装壳61的侧壁连通有防护管67,防护壳62的正面以矩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四个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相适配,连接槽的深度与连接杆63的长度相同,安装壳61背面的中部可拆卸安装有单片机本体64,单片机本体64的输入端连接有连接线65,连接线65的输入端连接有红外传感器66,红外传感器66的位置位于防护管67内壁的一侧,单片机本体64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有电脑。
[0019]有益性:通过设置防护管67是为了避免其他物体与红外传感器66发生接触,从而保证红外传感器66的质量,减少损失。
[0020]其中,单片机本体64为CI牌;红外传感器66为鑫社电气牌,SYM18J

D50N1型号。
[00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防护门本体3在使用的时候,为了便于统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包括安装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2),所述安装滑槽(2)的内壁延中心对称可拆卸安装有防护门本体(3),所述防护门本体(3)正面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正面的中部焊接有门把手(4),所述安装滑槽(2)内壁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防冲击组件(5),所述安装框架(1)外表面的两侧均可拆卸安装有流量监测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4)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板的正面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防护门本体(3)正面一侧镶嵌安装的固定螺母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组件(5)包括安装板(51)和稳定板(52),所述安装板(51)的侧壁等距并排可拆卸安装有四个稳定板(52),所述安装板(51)的侧壁以矩形阵列螺纹连接有四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板(51)与安装滑槽(2)内壁一侧镶嵌安装的连接螺母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监测人流量的自动控制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52)侧壁的中部焊接有缓冲弹簧(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超越李江河张耀林杲井春徐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拓华人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