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467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PCB板,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模块,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模块沿前后方向插装于壳体内,每个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底座以及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的屏蔽线缆组件,每个屏蔽线缆组件的前端具有向前伸出于壳体的触头端,多个端子模块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在壳体内;PCB板通过螺钉与线缆连接器固定连接,以使触头端与PCB板稳定弹性接触导通。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的触头端采用LGA弹片式结构实现与PCB板的弹性接触导通,连接形式简便且连接状态更佳稳定,利于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利于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利于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速线缆连接器
中,采用上下两面屏蔽结构对高速线缆及与高速线缆连接的端子进行屏蔽,此类屏蔽结构的包裹性难以满足连接器的高速性能,屏蔽效果差则不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此外,在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在与PCB板连接的端接端面上,一般是采用鱼眼结构,鱼眼结构通过与PCB板上对应的孔位压接,实现线缆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随着技术的发展,连接器的尺寸越来越小,鱼眼结构也相应的越来越小,若依然采用鱼眼压接的方式实现与PCB板的连接,不利于结构稳定,且实现可靠连接的方式或过程较为复杂,也使得线缆连接器与PCB板的装配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线缆连接器,包括:
[0005]壳体;
[0006]端子模块,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模块沿前后方向插装于壳体内,每个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底座以及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的屏蔽线缆组件,每个屏蔽线缆组件的前端具有向前伸出于壳体前端面并用于与PCB板弹性接触导通的触头端,多个端子模块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层叠排列布置在壳体内。
[0007]进一步的,壳体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对应屏蔽线缆组件的安装槽,每个屏蔽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屏蔽壳以及端子,端子通过绝缘体安装在屏蔽壳内,每个绝缘体内设有两个端子,端子的前端为所述触头端,两个端子组成一个差分对;线缆包括线缆绝缘层、设于线缆绝缘层内的内导体、设于线缆绝缘层外的屏蔽层以及铆接于屏蔽层前端外侧的屏蔽片,线缆的前端通过屏蔽片与屏蔽壳铆接,内导体与端子的接线端对应连接;
[0008]端子模块还包括屏蔽扣板,屏蔽扣板扣设于绝缘底座上,屏蔽扣板罩盖同一端子模块中的所有屏蔽壳,且屏蔽扣板与各屏蔽壳接触导通。
[0009]进一步的,绝缘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屏蔽壳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0010]进一步的,同一个端子模块中的相邻绝缘体之间的定位凸起相互连接以形成连接臂,连接臂卡接于相邻屏蔽壳的对应定位槽内;相邻安装槽的之间的肋上设有通槽,相邻绝缘体之间的连接臂还落入对应的通槽中,且连接臂和通槽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
[0011]进一步的,屏蔽片包括前后延伸的屏蔽片主体部,屏蔽片主体部的前端分别向两
侧延伸折弯形成一对铆接主体部,铆接主体部呈弧形片式结构,铆接主体部用于与屏蔽层外表面接触配合;屏蔽片主体部的后端分别向两侧延伸折弯形成一对铆接分支部,铆接分支部用于箍紧屏蔽层,铆接主体部与铆接分支部之间具有间隙。
[0012]进一步的,绝缘底座的后端设置注塑体,注塑体与绝缘底座为一体连接,注塑体包裹线缆与端子的连接处,注塑体使绝缘底座与屏蔽线缆组件相对固定。
[0013]进一步的,壳体前后贯通,壳体的前端内部固设有导电塑胶板;端子模块安装入壳体中后,各端子模块中所有屏蔽壳的前端面均与导电塑胶板接触;导电塑胶板上开设有容纳各个差分对的触头端的屏蔽腔,屏蔽腔前端敞开以使触头端能够向前伸出。
[0014]进一步的,导电塑胶板面向PCB板的端面上固设有屏蔽网板,屏蔽网板上开设有与差分对相对应的信号端子避孔,屏蔽网板上还设置有向PCB板方向凸出的接地弹针,接地弹针用于与PCB板上的接地结构连接。
[0015]进一步的,屏蔽网板上每排设置的信号端子避孔和接地弹针为交替排列。
[0016]高速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PCB板,线缆连接器包括:
[0017]壳体;
[0018]端子模块,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模块沿前后方向插装于壳体内,每个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底座以及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的屏蔽线缆组件,每个屏蔽线缆组件的前端具有向前伸出于壳体的触头端,多个端子模块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在壳体内;PCB板通过螺钉与线缆连接器固定连接,以使触头端与PCB板稳定弹性接触导通。
[0019]进一步的,壳体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对应屏蔽线缆组件的安装槽,每个屏蔽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屏蔽壳以及端子,端子通过绝缘体安装在屏蔽壳内,每个绝缘体内设有两个端子,端子的前端为所述触头端,两个端子组成一个差分对;线缆包括线缆绝缘层、设于线缆绝缘层内的内导体、设于线缆绝缘层外的屏蔽层以及铆接于屏蔽层前端外侧的屏蔽片,线缆的前端通过屏蔽片与屏蔽壳铆接,内导体与端子的接线端对应连接;端子模块还包括屏蔽扣板,屏蔽扣板扣设于绝缘底座上,屏蔽扣板罩盖同一端子模块中的所有屏蔽壳,且屏蔽扣板与各屏蔽壳接触导通。
[0020]进一步的,绝缘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屏蔽壳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0021]进一步的,同一个端子模块中的相邻绝缘体之间的定位凸起相互连接以形成连接臂,连接臂卡接于相邻屏蔽壳的对应定位槽内;相邻安装槽的之间的肋上设有通槽,相邻绝缘体之间的连接臂落入对应的通槽,且连接臂和通槽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
[0022]进一步的,屏蔽片包括前后延伸的屏蔽片主体部,屏蔽片主体部的前端分别向两侧延伸折弯形成一对铆接主体部,铆接主体部呈弧形片式结构,铆接主体部用于与屏蔽层外表面接触配合;屏蔽片主体部的后端分别向两侧延伸折弯形成一对铆接分支部,铆接分支部用于箍紧屏蔽层,铆接主体部与铆接分支部之间具有间隙。
[0023]进一步的,绝缘底座的后端设置注塑体,注塑体与绝缘底座为一体连接,注塑体包裹线缆与端子的连接处,注塑体使绝缘底座与屏蔽线缆组件相对固定。
[0024]进一步的,壳体前后贯通,壳体的前端内部固设有导电塑胶板;端子模块安装入壳体中后,各端子模块中所有屏蔽壳的前端面均与导电塑胶板接触;导电塑胶板上开设有容
纳各个差分对的触头端的屏蔽腔,屏蔽腔前端敞开以使触头端能够向前伸出。
[0025]进一步的,导电塑胶板面向PCB板的端面上固设有屏蔽网板,屏蔽网板上开设有与差分对相对应的信号端子避孔,屏蔽网板上还设置有向PCB板方向凸出的接地弹针,接地弹针用于与PCB板上的接地结构连接。
[0026]进一步的,屏蔽网板上每排设置的信号端子避孔和接地弹针为交替排列。
[002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的触头端采用LGA弹片式结构实现与PCB板的弹性接触导通,连接形式简便且连接状态更佳稳定,利于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
[002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端子模块,设有两个以上,各端子模块沿前后方向插装于壳体内,每个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底座以及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的屏蔽线缆组件,每个屏蔽线缆组件的前端具有向前伸出于壳体前端面并用于与PCB板弹性接触导通的触头端,多个端子模块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布置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对应屏蔽线缆组件的安装槽,每个屏蔽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屏蔽壳以及端子,端子的前端为所述触头端,端子通过绝缘体安装在屏蔽壳内,每个绝缘体内设有两个端子,两个端子组成一个差分对;线缆包括线缆绝缘层、设于线缆绝缘层内的内导体、设于线缆绝缘层外的屏蔽层以及铆接于屏蔽层前端外侧的屏蔽片,线缆的前端通过屏蔽片与屏蔽壳铆接,内导体与端子后端的接线端对应连接;端子模块还包括屏蔽扣板,屏蔽扣板扣设于绝缘底座上,屏蔽扣板罩盖同一端子模块中的所有屏蔽壳,且屏蔽扣板与各屏蔽壳接触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屏蔽壳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个端子模块中的相邻绝缘体之间的定位凸起相互连接以形成连接臂,连接臂卡接于相邻屏蔽壳的对应定位槽内;相邻安装槽的之间的肋上设有通槽,相邻绝缘体之间的连接臂落入对应的通槽,且连接臂和通槽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刘成荫阎瑞兵谢亚军孙海洋陈功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