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4407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2
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双铝隔热遮阳膜自上而下由离型膜层、第一安装胶层、第一基材层、双铝层、第二安装胶层、第二基材层和耐刮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所述双铝层自上而下由第一折射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铝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折射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铝合金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折射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铝层使铝合金材料完整贴合,从而防止铝合金成分与空气和水接触而发生氧化变黑现象,从而提高隔热效果和清晰度,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热膜
,特别涉及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贴在汽车玻璃或建筑物玻璃表面的贴膜,通常称为窗膜,用以提供隔热、防紫外线以及防红外线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窗膜主要为双银隔热遮阳膜,此种膜不耐酸雨,且表面和边缘容易氧化。此外,由于双银膜中的主要成分为银合金,当该成分与空气、水等接触,易发生氧化变黑现象,从而导致膜的隔热效果变差、清晰度降低,以及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市面上双银隔热遮阳膜的表面和边缘氧化变黑问题,从而提高隔热效果和清晰度,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该双铝隔热遮阳膜自上而下由离型膜层、第一安装胶层、第一基材层、双铝层、第二安装胶层、第二基材层和耐刮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所述双铝层自上而下由第一折射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铝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折射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铝合金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折射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
[0005]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0~200um,所述第一安装胶层的厚度为 2~15um,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10~200um,所述第二安装胶层的厚度为 3~5um,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16~150um,所述耐刮层的厚度为1~15um;
[0006]所述第一折射层的厚度为30~40u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7um,所述第一铝合金层的厚度为8~12um,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2~0.45um,所述第二折射层的厚度为65~72u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9um,所述第二铝合金层的厚度为8~12um,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22~0.45um,所述第三折射层的厚度为25~40um。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胶层、和第二安装胶层均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材料均为PET,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88%。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射层,第二折射层和第三折射层的材料均为五氧化二钽,折射率为2.28。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均为ITO,折射率为2.02。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材料均为铬。
[0012]进一步地,所述耐刮层的材料为改性聚氨酯,硬度为4H。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S10,通过涂布工艺在第一基材层的一表面上涂布安装胶,形成第一安装胶
层,并在第一安装胶层的表面上复合一层离型膜,形成离型膜层;
[0015]步骤S11,在第一基材层的另一表面上,通过磁控溅射工艺逐层溅射第一折射材料、第一金属氧化物、第一铝合金、第一阻隔材料、第二折射材料、第二金属氧化物、第二铝合金、第二阻隔材料和第三折射材料,即依序形成第一折射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铝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折射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铝合金层、第二阻隔层、第三折射层;
[0016]步骤S12,通过涂布工艺在第三折射层的表面上涂布安装胶,形成第二安装胶层,并在第二安装胶层的表面上贴合一层PET,形成第二基材层;
[0017]步骤S13,通过涂布工艺在第二基材层的另一表面上涂布一层耐刮涂层,形成耐刮层。
[0018]进一步地,磁控溅射沉积镀膜时,腔室内的温度恒定,温度范围为

15℃~ 20℃;
[0019]腔室中通入体积比为5:1~50:1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设定溅射真空度为10
‑6Torr,镀膜的稳定气压为10
‑3Torr;
[0020]双旋转阴极、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的功率为10KW~20KW;
[0021]单旋转阴极、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功率为0.3KW~2.5KW。
[0022]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第一,该双铝隔热遮阳膜的基材均采用PET材料,厚度均匀,拉伸性大、韧性强,可任意贴合在有弧度的汽车玻璃以及建筑物玻璃上,其可见光波段透过率≥88%,清晰度高;
[0024]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双铝磁控溅射材料工艺,选用高折射氧化物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铝合金材料搭配组合的工艺,使铝合金材料完整贴合,从根本上杜绝了铝合金成分与空气和水接触而发生氧化变黑的问题,且该双铝隔热遮阳膜的红外线阻隔率大于或等于82%,能有效隔热降温节能,并保证高清晰度,延长使用寿命;
[0025]第三,该膜上所涂布的耐刮层为改性聚氨酯硬化涂层,硬度高达4H,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膜层会呈蜘蛛网状分裂,将冲击力进行分散,不会造成玻璃飞溅,从而保护车内或建筑内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双铝隔热遮阳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双铝隔热遮阳膜的透过率光谱曲线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离型膜层1第一安装胶层2第一基材层3第一折射层4第一金属氧化物层5第一铝合金层6第一阻隔层7第二折射层8第二金属氧化物层9第二铝合金层10第二阻隔层11第三折射层12第二安装胶层13第二基材层14耐刮层15
ꢀꢀ
[003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该双铝隔热遮阳膜自上而下由离型膜层1、第一安装胶层2、第一基材层3、双铝层、第二安装胶层13、第二基材层14和耐刮层15依序叠加覆合而成,所述双铝层自上而下由第一折射层4、第一金属氧化物层5、第一铝合金层6、第一阻隔层7、第二折射层8、第二金属氧化物层9、第二铝合金层10、第二阻隔层11和第三折射层12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该双铝隔热遮阳膜自上而下由离型膜层、第一安装胶层、第一基材层、双铝层、第二安装胶层、第二基材层和耐刮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所述双铝层自上而下由第一折射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铝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折射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铝合金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折射层依序叠加覆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0~200um,所述第一安装胶层的厚度为2~15um,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10~200um,所述第二安装胶层的厚度为3~5um,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16~150um,所述耐刮层的厚度为1~15um;所述第一折射层的厚度为30~40um,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7um,所述第一铝合金层的厚度为8~12um,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2~0.45um,所述第二折射层的厚度为65~72um,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9um,所述第二铝合金层的厚度为8~12um,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22~0.45um,所述第三折射层的厚度为25~4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胶层、和第二安装胶层均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材料均为PET,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8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层,第二折射层和第三折射层的材料均为五氧化二钽,折射率为2.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铝隔热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秋平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