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26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挤出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中间模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中间流道,上模体和前上模体配合形成上层流道,下模体和前下模体配合形成下层流道,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均包括进口流道和衣架主体流道,所述上模体、下模体内靠近进口流道的部分均匀分布多根加热棒;所述上模体、下模内位于最外侧加热棒外侧的部分设置热油流道;所述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内均匀分布加热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得到稳定性好的多层复合电池隔膜,热油流道的主要部分针对衣架主体流道部分加热,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热能浪费。少热能浪费。少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0001]本技术属于挤出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0002]PE电池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聚乙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是塑料薄膜重要基础原料,按其工业生产方法,分为高压、中压、低压等不同产品品种,生产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其分子结构,进而影响产品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电池隔膜需要同时满足具有较高的离子通透性和防止电极材料通过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多层隔膜形成多层基材,保证离子通透性的同时提高多层基材的稳定性;
[0003]常见模头中采用加热棒对模头进行加热,加热棒通常由模头后方插入,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而模头内的流道通常为衣架式流道,包括进口流道和衣架主体流道,导入熔液会有由窄变宽的一个过程,位于远离进口流道两侧的加热棒的热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浪费,为了更高效的利用热能,对模头的加热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加热棒设置过多,在进油管道处会产生一定热能浪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包括中间模体、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所述中间模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中间流道,上模体和前上模体配合形成上层流道,下模体和前下模体配合形成下层流道,所述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均包括进口流道和衣架主体流道,衣架主体流道前端设有稳流道,所述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之间设有复合流道,所述上模体和前上模体相接处的面为相接面,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相接处的面为靠接面,所述上层流道的进口流道位于上模体内,上层流道的衣架主体流道位于上模体和前上模体的相接面;所述下层流道与上层流道相对于上模体和下模体的靠接面对称设置;
[0006]所述上模体、下模体内靠近进口流道的部分均匀分布多根加热棒;所述上模体、下模体内位于最外侧加热棒外侧的部分设置热油流道;所述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内均匀分布加热棒。
[0007]具体的,所述热油流道包括进油直道和导油弯道,所述导油弯道为方波形结构;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内的进油直道与加热棒平行,上模体内的导油弯道所在平面向下弯折,下模体内的导油弯道所在平面向上弯折,能够提高导热性,同时对上层流道、下层流道以及中间流道前端的导流道内的熔体实现持续的加热,避免热能浪费。
[0008]具体的,上模体内的导油弯道位于中间流道的衣架主体流道的前端,因为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衣架主体流道位于中间流道前端,通过合理设置导油弯道的位置,同时对
导油弯道两侧的模体部分进行有效加热。
[0009]具体的,所述进油直道的后端连接进口接头,导油弯道端口连接出口接头,进口接头设置于上模体、下模体的后端,出口接头设置于上模体、下模体的侧壁,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之间连接油温机,在上模体、下模体、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的相应位置设置温度探测器,通过探测实时温度结合实际要求实现对油温机的温度调节。
[0010]具体的,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前端交汇于复合流道,能够得到三层复合的电池隔膜,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使电池隔膜的中间层具有较好的离子通透性,电池隔膜的外层具有稳定性。
[0011]具体的,上模体与下模体内的加热棒平行于中间流道,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的加热棒分别平行于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衣架主体流道,能够对衣架主体流道内的熔体有效加热。
[0012]电池隔膜的原料为PE和白油的质量比为42

47%:58

53%。
[00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根据膜材特点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实现对多层复合电池隔膜进行挤出,上下两侧温度高、中间温度相对较低,使多层复合电池隔膜保证离子通透性的同时提高多层基材的稳定性;
[0015](2)通过合理设置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位置,方便合理设置加热棒,在上模体和前上模体之间、下模体和前下模体之间不用设置隔热层,保证热能的有效利用,简化多层复合模头的结构;
[0016](3)通过合理设置热油流道的位置和结构,减少在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内远离进口流道处加热棒的设置,热油流道的主要部分针对衣架主体流道部分加热,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热能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2是挤出模头进油直道处的剖面图。
[0019]图3是下模体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前下模体的俯视图。
[0021]图5是上模体、下模体内部分热油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1

调节组件,12

前上模体,13

前下模体,14

上模体,15

下模体,2

加热棒, 31

中间流道,311

进口流道,312

衣架主体流道,32

上层流道,33

导流道,34

复合流道,35

模唇区,41

热油流道,411

进油直道,412

导油弯道,413

出口接头,414

进口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5中所示,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包括中间模体、前上模体12和前下模体13,所述中间模体包括上模体14和下模体15,上模体14和下模体15之间设有中间流道31,上模体14和前上模体12配合形成上层流道32,下模体15和前下模体13配合形成下层流道,所述中间流道31、上层流道32和下层流道均包括进口流道311和衣架主体流道312,衣架主体流道311前端设有导流道33,所述前上模体12和前下模体13之间设有复合流道34,复合流道34前端设有模唇区35,在前上模体12前部设置调节组件11实现对模唇区35高度的调节(该技术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不展开说明),所述上层流道32的进口流道311位于上模体内,上层流道32的衣架主体流道312位于上模体14和前上模体12的相接面;所述下层流道与上层流道32相对于上模体14和下模体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包括中间模体、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所述中间模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中间流道,上模体和前上模体配合形成上层流道,下模体和前下模体配合形成下层流道,所述中间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均包括进口流道和衣架主体流道,衣架主体流道前端设有稳流道,所述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之间设有复合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流道的进口流道位于上模体内,上层流道的衣架主体流道位于上模体和前上模体的相接面;所述下层流道与上层流道相对于上模体和下模体的靠接面对称设置;所述上模体、下模体内靠近进口流道的部分均匀分布多根加热棒;所述上模体、下模内位于最外侧加热棒外侧的部分设置热油流道;所述前上模体和前下模体内均匀分布加热棒。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池隔膜用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流道包括进油直道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权范建国孙卫建潘镇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