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11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搅拌池(10)、厌氧消化池(20)、脱水装置(30)、热解装置(40)及循环运输装置(50),搅拌池(10)与厌氧消化池(20)、厌氧消化池(20)与脱水装置(30)通过输送泵(100)连通,脱水装置(30)与热解装置(40)通过倾斜导管(31)连接;热解装置(40)包括外壳(41)、热解腔(42)、第一电机(43)、第一转轴(44)、螺旋叶片(45)、加热芯体(46)及氮气瓶(47),循环运输装置(50)包括滑轨(51)、运输组件(52)及抬升组件(53)。该系统能最大限度利用污泥产生的能源物质、提高污泥处理效率、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污泥处理成本。污泥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速发展,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效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副产物
‑‑‑‑
污泥的数量也不断上升;污泥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其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且含有大量重金属与病原体,容易腐化发臭,同时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
[0003]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污泥的处理大都采用焚烧法和填埋法(如卫生填埋、直接焚烧、堆肥处理等),但污泥的填埋数量极大且逐年升高,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污泥中的重金属与病原体含量还增加了土壤、地下水等被污染的风险,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若直接对污泥进行焚烧,无法有效避免焚烧后产物对于环境的破坏、且极大浪费了污泥中的能源物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回收污泥中的能源物质、降低污泥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泥处理成本,是目前污泥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

脱水

热解的处理工艺,同时利用污泥热解后形成的生物炭作为催化剂、进行热解循环处理,不仅能够提高热解产能的效率、减少催化剂的消耗、强化各个环节中污泥处置工艺,还能有效避免环境污染,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污泥产生的能源物质、提高污泥处理效率、降低污泥处理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池、厌氧消化池、脱水装置、热解装置及循环运输装置,所述搅拌池与厌氧消化池、厌氧消化池与脱水装置之间通过输送泵连通,脱水装置与热解装置之间通过倾斜导管连接;所述热解装置包括外壳、热解腔、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螺旋叶片、加热芯体及氮气瓶,所述热解腔设置在外壳内且热解腔与外壳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外壳一侧且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外壳与热解腔、且与热解腔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外壁套接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外壁与热解腔内壁接触,所述加热芯体设置在热解腔(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且位于热解腔中段,所述氮气瓶设置在外壳外壁、用于向热解腔内通入氮气;所述外壳靠近倾斜导管的一侧上端设置进料管、远离倾斜导管的一侧下端设置出料管;所述循环运输装置包括滑轨、运输组件及抬升组件,所述滑轨设置在地面且位于搅拌池、厌氧消化池、脱水装置与热解装置的下侧,滑轨上滑动连接运输组件且运输组件与出料管对应、运输组件用于将污泥热解后的生物炭进行收集运输,所
述滑轨位于搅拌池一侧的端部设置抬升组件、用于将运输组件抬升至搅拌池上端、从而将污泥热解后的生物炭导入搅拌池。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池、厌氧消化池、脱水装置、热解装置均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池上端无盖、底部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搅拌池底部、位于搅拌池内,所述搅拌池上端设置“十”字形支架、第二转轴上端与“十”字形支架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搅拌池内的外壁设置多根搅拌杆。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池上端设置用于通入污泥的排料管。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厌氧消化池为密封池体、其上部设置第一导气管且第一导气管上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一导气管用于对厌氧消化池进行抽空气处理以及收集厌氧消化过程的气体。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脱水装置设置一排水管、用于排出污泥中脱除的水分。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远离倾斜导管一侧的上端设置第二导气管且第二导气管上设置第二电磁阀,第二导气管用于排出热解腔内的空气以及收集热解过程的气体。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氮气瓶输出端通过“L”形导管与热解腔靠近倾斜导管的一侧上端连通。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管上设置导通阀,用于控制热解生物炭的出料。
[0015]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轨为两条且两条滑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运输滑块、支撑杆、电动伸缩杆及载物容器,所述运输滑块设置在滑轨上且滑动连接,运输滑块上端面且靠近抬升组件的一侧设置支撑杆、运输滑块上端面且远离抬升组件的一侧设置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电动伸缩杆上设置载物容器且载物容器底面分别与支撑杆、电动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抬升组件包括抬升本体支架、第三电机、螺纹杆及抬升块,所述抬升本体支架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滑轨垂直,抬升本体支架靠近搅拌池的一侧设置竖直滑槽,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抬升本体支架上侧且第三电机输出端贯穿抬升本体支架上端面、位于竖直滑槽内,第三电机输出端连接螺纹杆且螺纹杆底端与竖直滑槽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抬升块位于两条滑轨之间,抬升块一侧卡入竖直滑槽内且滑动连接,抬升块套接在螺纹杆外壁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001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抬升块与运输滑块之间能进行相互定位卡合。
[001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抬升本体支架顶面高于搅拌池顶面。
[001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轨远离抬升组件的一侧设置收集装置,用于直接收集多余的热解生物炭。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申请通过厌氧消化池释放出污泥中的磷,然后通过厌氧消化

脱水处理

热解处理制备获得污泥沼渣热解生物炭,通过滑轨、运输组件与抬升组件的配合将获得的热解生物炭循环回流到搅拌池内,利用搅拌池实现热解生物炭与污泥的充分混合,然后再进行厌氧消化,通过热解生物炭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能效率;同时,含有热解生物炭的沼渣在进行脱水时能够有效替代脱水调理剂,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脱水剂的消耗;随后,含有热解生物炭的沼渣通过倾斜导管进入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热解生物炭作为热解催化剂
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污泥热解产能的效率、减少热解催化剂的消耗、降低热解能源的消耗,同时产生热解生物炭进行循环使用。并且,本申请系统中产生的厌氧沼气及热解气、生物质油气收集后能够有效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
[0021]本申请系统实现了厌氧消化

脱水处理

热解处理的循环工艺,利用热解后的生物炭强化污泥处理的各个环节(即厌氧消化、脱水处理、热解处理等环节),从而有效提高污泥处理效率、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减少污泥处理的消耗,同时有效避免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泥循环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池(10)、厌氧消化池(20)、脱水装置(30)、热解装置(40)及循环运输装置(50),所述搅拌池(10)与厌氧消化池(20)、厌氧消化池(20)与脱水装置(30)之间通过输送泵(100)连通,脱水装置(30)与热解装置(40)之间通过倾斜导管(31)连接;所述热解装置(40)包括外壳(41)、热解腔(42)、第一电机(43)、第一转轴(44)、螺旋叶片(45)、加热芯体(46)及氮气瓶(47),所述热解腔(42)设置在外壳(41)内且热解腔(42)与外壳(41)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电机(43)设置在外壳(41)一侧且第一电机(43)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44),第一转轴(44)贯穿外壳(41)与热解腔(42)、且与热解腔(42)远离第一电机(43)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44)外壁套接螺旋叶片(45)且螺旋叶片(45)外壁与热解腔(42)内壁接触,所述加热芯体(46)设置在热解腔(42)与外壳(41)之间且位于热解腔(42)中段,所述氮气瓶(47)设置在外壳(41)外壁;所述外壳(41)靠近倾斜导管(31)的一侧上端设置进料管(411)、远离倾斜导管(31)的一侧下端设置出料管(412);所述循环运输装置(50)包括滑轨(51)、运输组件(52)及抬升组件(53),所述滑轨(51)设置在地面且位于搅拌池(10)、厌氧消化池(20)、脱水装置(30)与热解装置(40)的下侧,滑轨(51)上滑动连接运输组件(52)且运输组件(52)与出料管(412)对应,所述滑轨(51)位于搅拌池(10)一侧的端部设置抬升组件(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10)、厌氧消化池(20)、脱水装置(30)、热解装置(40)均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10)上端无盖、底部设置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12)且第二转轴(12)贯穿搅拌池(10)底部、位于搅拌池(10)内,所述搅拌池(10)上端设置“十”字形支架(13)、第二转轴(12)上端与“十”字形支架(13)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位于搅拌池(10)内的外壁设置多根搅拌杆(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与脱水热解的污泥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10)上端设置用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玲吴彦夏亚平兰国新付川李廷真王茂清邓佩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格林卡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