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07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并且所述吸能盒本体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设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内设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与安装层的大小相适配,并且所述牵引板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八个壁面上均开设有一组压溃槽,每组所述压溃槽均设有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牵引板、压溃槽,使得该装置可通过牵引板引导吸能盒本体变形方向,从而该装置在变形时吸能效果能够得到稳定发挥,通过压溃槽便于缓解该装置的变形速度,进而减小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0001]本技术涉及吸能盒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技术介绍

[0002]碰撞安全性能是车身结构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减小由于碰撞造成乘员伤害的程度,这要求车身结构必须具备吸能以及抗变形的能力,即车辆发生碰撞时,其碰撞能量必须被车身构造的特定部位吸收,尽可能的减小车辆撞击的加速度。而吸能盒是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重要部件。现有的吸能盒不但在受到碰撞时变形方向不稳定,从而会影响吸能盒的吸能,而且吸能盒变形速度较快,从而会提高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受到碰撞吸能盒变形方向不稳定、吸能盒变形速度较快而导致的吸能盒吸能效果不佳、乘客身体各个部位受到的伤害会较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并且所述吸能盒本体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设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内设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与安装层的大小相适配,并且所述牵引板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八个壁面上均开设有一组压溃槽,每组所述压溃槽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压溃槽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吸能盒本体内设有吸能蜂窝装置,所述吸能蜂窝装置包括第一蜂窝内芯、第二蜂窝内芯、第三蜂窝内芯。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窝内芯位于吸能盒本体内侧上端,所述第二蜂窝内芯固定安装在第一蜂窝内芯的下端面,所述第三蜂窝内芯固定安装在第二蜂窝内芯的下端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窝内芯、第二蜂窝内芯、第三蜂窝内芯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蜂窝内芯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蜂窝单元,所述第一蜂窝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的横截面均呈正六边形,多个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的大小均相等。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蜂窝内芯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蜂窝单元,所述第二蜂窝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横截面均呈正五边形,多个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大小均相等。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蜂窝内芯内设有芳纶增强管,所述芳纶增强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芳纶增强管等间距依次排列,多个所述芳纶增强管之间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安装板,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吸能盒本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本体的下方设有第二安装板,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吸能盒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四个所
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孔的位置相互对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顶设在第一蜂窝内芯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顶设在第三蜂窝内芯的下端面。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牵引板、压溃槽,相比较传统装置,此装置的增设使得该装置可通过牵引板引导吸能盒本体变形方向,从而该装置在变形时吸能效果能够得到稳定发挥,通过压溃槽便于缓解该装置的变形速度,进而减小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吸能盒本体与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吸能盒本体与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吸能盒本体与牵引板、吸能蜂窝装置爆炸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正剖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吸能盒本体;2、牵引板;3、压溃槽;4、吸能蜂窝装置;401、第一蜂窝内芯;402、第二蜂窝内芯;403、第三蜂窝内芯;5、第一蜂窝单元;6、第二蜂窝单元;7、芳纶增强管;8、聚氨酯泡沫;9、第一安装板;10、第一连接孔;11、第二安装板;12、第二连接孔;13、第一垫块;14、第二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1,所述吸能盒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并且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设有安装层,所
述安装层内设有牵引板2,所述牵引板2与安装层的大小相适配,并且所述牵引板2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八个壁面上均开设有一组压溃槽3,每组所述压溃槽3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压溃槽3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吸能盒本体1内设有吸能蜂窝装置4,所述吸能蜂窝装置4包括第一蜂窝内芯401、第二蜂窝内芯402、第三蜂窝内芯403,相比较传统装置,此装置的增设使得该装置可通过牵引板2引导吸能盒本体1变形方向,从而该装置在变形时吸能效果能够得到稳定发挥,通过压溃槽3便于缓解该装置的变形速度,进而减小乘客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值。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位于吸能盒本体1内侧上端,所述第二蜂窝内芯402固定安装在第一蜂窝内芯401的下端面,所述第三蜂窝内芯403固定安装在第二蜂窝内芯402的下端面,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第二蜂窝内芯402、第三蜂窝内芯40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蜂窝单元5,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的横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并且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设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内设有牵引板(2),所述牵引板(2)与安装层的大小相适配,并且所述牵引板(2)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八个壁面上均开设有一组压溃槽(3),每组所述压溃槽(3)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压溃槽(3)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吸能盒本体(1)内设有吸能蜂窝装置(4),所述吸能蜂窝装置(4)包括第一蜂窝内芯(401)、第二蜂窝内芯(402)、第三蜂窝内芯(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位于吸能盒本体(1)内侧上端,所述第二蜂窝内芯(402)固定安装在第一蜂窝内芯(401)的下端面,所述第三蜂窝内芯(403)固定安装在第二蜂窝内芯(402)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第二蜂窝内芯(402)、第三蜂窝内芯(40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蜂窝内芯(40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蜂窝单元(5),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等间距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的横截面均呈正六边形,多个所述第一蜂窝单元(5)的大小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内芯(402)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林李宁张宇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丰通晟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