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距移轴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07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距移轴镜头,其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及光焦度为负的第四透镜组,第一透镜组为前固定组,第四透镜组为后固定组,第二透镜组为补偿组,第三透镜组为变倍组,以使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移动,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阑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微距移轴镜头通过采用四组连续变焦结构,以当物距从远到近变化时,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向物方一侧移动,以改变镜头焦距,使镜头的放大率变大,第二透镜组向像面一侧移动,通过改变其与第三透镜组的相对位置,补偿像面因物距变化产生的偏移,使镜头始终清晰成像。使镜头始终清晰成像。使镜头始终清晰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距移轴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相机镜头
,尤其涉及一种微距移轴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于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工艺品及近距离观察工件等。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线上销售的行列,很多商家需要使用微距镜头将商品拍摄成照片展示到网上供客户浏览。由于不同商品具备的特点不同,所拍摄的图片需要重点特写的位置不同,有的在中间,有的在边缘位置,有的在图片的某个特殊的位置,如果使用传统微距镜头进行拍摄商品,由于传统微距镜头只能清楚聚焦在垂直于镜头中轴的平面,这大大增加那些特写不在图片中心位置商品的拍摄难度,拍摄时往往都需要借助辅助支架,并且后期需要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图片编辑。移轴镜头可以摆动镜头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可以使一个倾斜平面聚焦到焦平面上,从而使倾斜平面上的物体成像清晰,这样就能不借助辅助支架实现图片任意位置进行特写拍摄的创作。然而传统移轴镜头没有微距功能,焦距长的镜头的物距较远,无法进行微距拍摄;焦距短的移轴镜头虽然最小物距较短,可以进行微距拍摄,但是其放大率较小,畸变较大,无法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距移轴镜头以拍摄细微物体并可直接对图片的任意位置进行特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微距移轴镜头,所述微距移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及光焦度为负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为前固定组,所述第四透镜组为后固定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为补偿组,所述第三透镜组为变倍组,以使所述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及第四透镜组之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及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阑片。
[000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与所述微距移轴镜头在无穷远物距清晰成像时的焦距之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6]0.45<f1/f0<0.55
[0007]式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0表示微距移轴镜头在无穷远物距清晰成像时的焦距。
[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在调焦时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9]‑
1.35<f4/f
123
<

1.15
[0010]式中,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f
123
表示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的组合焦距。
[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第十一透镜。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所述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十透镜及第十一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透镜组设于前镜筒内,所述光阑片设于光阑套组内,所述微距移轴镜头包括基座及移轴转接座,所述基座的中心轴与光轴同轴,所述前镜筒通过所述光阑套组设于所述基座外且位于所述基座的靠近物方的一端,所述第二透镜组设于所述基座内且位于所述基座的靠近物方的一端,所述第三透镜组设于所述基座内且位于所述基座的靠近像面的一端,所述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基座移动,所述基座的靠近像面的一端外套接有所述移轴转接座,所述移轴转接座的靠近像面的一端连接有一移轴传动件,所述第四透镜组设于K片镜筒内,所述K片镜筒设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靠近像面的一端且与所述基座的靠近像面的一端连接。
[00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移轴转接座的衔接面的半径与所述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的半径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5]0.995<R7/R10<1
[0016]式中,R7表示移轴转接座的衔接面的半径,R10表示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的半径。
[001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与光轴的交点到该衔接面的圆心的距离以及所述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像面的距离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8]1.75<D1/D2<1.85
[0019]式中,D1表示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与光轴的交点到该衔接面的圆心的距离,D2表示移轴传动件的衔接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像面的距离。
[002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移轴传动件的靠近像面的一端连接有转角套环,所述转角套环的靠近像面的一端设有卡口接座,并通过转角锁圈将所述卡口接座锁于所述转角套环上,以使所述卡口接座在所述转角套环上绕中心轴做360
°
旋转。
[002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角套环的靠近物方的一端上相对设有平行于光轴的移轴齿条及移轴限位块,所述移轴限位块的悬空端伸入于所述移轴转接座的内部,所述移轴限位块内插设有移轴锁紧螺杆,所述移轴锁紧螺杆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移轴转接座外并套接于一锁紧旋钮内,所述移轴转接座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移轴齿条啮合的移轴齿轮,所述移轴转接座外设有移轴旋钮,所述移轴旋钮与所述移轴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移轴转接座上;其中,所述移轴齿条的模数及齿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2]R7=m
×
n
[0023]式中,m表示移轴齿条的模数,n表示移轴齿条的齿数,R7表示移轴转接座的衔接面的半径。
[002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一种微距移轴镜头通过设置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
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及光焦度为负的第四透镜组的光学系统,通过采用四组连续变焦结构,以当物距从远到近进行变化时,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固定不动,第三透镜组向物方一侧移动,以改变镜头焦距,使镜头的放大率变大,第二透镜组向像面一侧移动,通过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的相对位置,补偿像面因物距变化产生的偏移,使镜头始终清晰成像,以同时具备远摄和微距的拍摄功能,防止微距拍摄时的物体成像发生畸变,在拍摄时能在图片的任意位置进行特写,无需借助辅助支架,操作使用方便,也无需通过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节省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移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及光焦度为负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为前固定组,所述第四透镜组为后固定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为补偿组,所述第三透镜组为变倍组,以使所述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及第四透镜组之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及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阑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与所述微距移轴镜头在无穷远物距清晰成像时的焦距之间满足以下条件式:0.45<f1/f0<0.55式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0表示微距移轴镜头在无穷远物距清晰成像时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组G4的焦距与所述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及第三透镜组G3的组合焦距在调焦时满足以下条件式:

1.35<f4/f
123
<

1.15式中,f4表示第四透镜组G4的焦距,f
123
表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及第三透镜组G3的组合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面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第十一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所述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十透镜及第十一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移轴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设于前镜筒内,所述光阑片设于光阑套组内,所述微距移轴镜头包括基座及移轴转接座,所述基座的中心轴与光轴同轴,所述前镜筒通过所述光阑套组设于所述基座外且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涛周明东彭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博圳道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