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00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结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板载天线频率一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包括印制于PCB的表层天线辐射臂,表层天线辐射臂分为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和第三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用于馈入射频信号,第一金属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两个电路模块,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分别与电路模块连接,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路模块,第一电路模块设置有电感、电容和电阻,第二电路模块设置有电感或电容。将原有电极进行分段,各段之间增设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路模块,电路模块设置感性器件和容性器件等,使天线的共振频率可以调节。使天线的共振频率可以调节。使天线的共振频率可以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讯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天线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穿戴产品或5G网络设备中,传统的天线设计结构一般是在电路板上外接天线,尤其是体积比较小的产品会用双片式或多片金属片设计的贴片天线,在介质上方还需要厚膜工艺或薄膜工艺或黏着第一金属片,在介质下方以厚膜工艺或薄膜工艺或黏着第二金属片。
[0003]出现了和电路板一体的板载天线替代传统天线,不需要再外接天线,直接在原有电路板上做设计,省去外接天线。
[0004]但无论是外接天线还是和电路板一体的板载天线,只能实现单一频率,不同的频率需求只能通过更换专门天线或更改设计来实现,造成使用单一产品应用受限制,产品种类增加,成本会大幅度提高,且天线效率低、增益低,无法满足市场上产品小型化、智能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针对现有技术缺失,实现天线频率可调。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包括印制于PCB的表层天线辐射臂,表层天线辐射臂分为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和第三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用于馈入射频信号,第一金属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两个电路模块,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分别与电路模块连接,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路模块,第一电路模块设置有电感、电容和电阻,第二电路模块设置有容性器件或感性器件。将原有电极进行分段,各段之间增设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路模块,电路模块设置感性器件和容性器件等,使天线的共振频率可以调节。
[0008]进一步的,PCB还设置有中间层,中间层设置有与表层天线辐射臂平行的内层天线辐射臂,通过在多层板的中间层设置内层天线辐射臂,使辐射面大大增加,天线效率和增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0009]进一步的,第二金属电极与第二电路模块连接,第三金属电极与第一电路模块连接,第三金属电极向下90度弯折再向左90度延伸形成第四金属电极,第四金属电极平行于第二金属电极。
[0010]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三电路模块,第三电路模块与第二电路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五金属电极,第三电路模块还连接有第六金属电极。
[0011]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三电路模块,第三电路模块与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分支电极,第三电路模块与第三金属电极的弯折部连接,第一分支
电极平行于第四金属电极,第二电路模块还连接有与第二金属电极平行的第六金属电极。
[0012]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三电路模块,第三电路模块与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分支电极,第三电路模块与第四金属电极连接,第一分支电极垂直于第四金属电极。
[0013]进一步的,还形成有与第二金属电极连接的第二分支电极,第二分支电极与第一金属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四电路模块。
[0014]进一步的,第三电路模块和第四电路模块设置有电感和/或电容和/或电阻,或者第三电路模块和第四电路模块内部为直通电路。
[0015]进一步的,第六金属电极靠近PCB的边缘。
[0016]进一步的,设置直通电路替换第一电路模块,使第一电路模块两端的电极片连通。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具有以下优点:
[0018]将原有电极进行分段,各段之间增设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路模块,电路模块设置感性器件和容性器件等,使天线的共振频率可以调节,通过金属电极,既可以调整容量来改变共振频率,又不用增加其他天线,提升产品的结合力和稳定能力,降低了产品失效机率;通过电路模块,既可以调整容量,又不用再使用传统的天线,不需要再外置任何天线,可以使产品更加小型化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在多层板的中间层设置内层天线辐射臂,使辐射面大大增加,天线效率和增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PCB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PCB内置天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模块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模块实施例二的电路图;
[0029]图11为其他类型的外置贴片类天线信号强度测试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信号强度测试图。
[0031]图中:10、表层天线辐射臂;11、第六金属电极;12、第二金属电极;121、第一分支电极;12

、第二分支电极;13、第三电路模块;14、第五金属电极;15、第二电路模块;15

、第四电路模块;16、第一金属电极;17、第一电路模块;18、第三金属电极;19、第四金属电极;1A、非金属覆盖部;20、内层天线辐射臂;30、顶层;40、中间层;50、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参阅图1,该PCB为单层板或多层板,PCB板上印制有表层天线辐射臂10,表层天线辐射臂10以外的区域为非金属覆盖部1A。
[0034]参阅图1至图2,在多层板结构中,以三层板为例,包括顶层30、中间层40和底层50,顶层30和/或底层50的外表面设置有表层天线辐射臂10,中间层40设置有与表层天线辐射臂10非对称或对称平行的内层天线辐射臂20,从而可以大幅度增加天线信号。内层天线辐射臂20通过打孔、非打孔与表层天线辐射臂10连接。其中,若存在中间层40,则中间层40的层数为1~6层。
[0035]为实现天线频率范围的可调调节,表层天线辐射臂10之间设置有电路模块,通过在电路模块上分布设置容性器件和/或感性器件和/或阻性器件实现共振频率的调节。
[0036]实施例一,参阅图3,表层天线辐射臂10包括用于馈入射频信号的第二金属电极12,第一金属电极16和第三金属电极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包括印制于PCB的表层天线辐射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天线辐射臂(10)分为第一金属电极(16)、第二金属电极(12)和第三金属电极(18),所述第二金属电极(12)用于馈入射频信号,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两个电路模块,所述第二金属电极(12)、第三金属电极(18)分别与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模块(17)和第二电路模块(15),所述第一电路模块(17)设置有电感和/或电容和/或电阻,所述第二电路模块(15)设置有容性器件或感性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还设置有中间层(40),所述中间层(40)设置有与表层天线辐射臂(10)平行的内层天线辐射臂(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12)与第二电路模块(15)连接,所述第三金属电极(18)与第一电路模块(17)连接,所述第三金属电极(18)向侧边延伸有第四金属电极(19),所述第四金属电极(19)平行于第二金属电极(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三电路模块(13),所述第三电路模块(13)与第二电路模块(15)之间连接有第五金属电极(14),所述第三电路模块(13)还连接有第六金属电极(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频率可调的PCB内置天线,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第三电路模块(13),所述第三电路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馗蒋水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巴人国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