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周鹏专利>正文

一种玩具变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48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9
一种玩具变形车,包括车架、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电源模块、平移架、转轴、曲柄和连接柱;车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车门,车门的内侧设有第一开启臂,第一开启臂的前端铰接在车壳上;车壳后部设有车尾,车尾内侧设有第二开启臂,第二开启臂后端铰接在车壳上;平移架可前后平移安装在车架上,平移架前部与两个第一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后部与第二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中部上设有两个限位部件;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车架上并与行驶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连接柱设于曲柄第二端并处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趣味性高。味性高。味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玩具变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
,具体涉及一种玩具变形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各类儿童玩具大都采用仿真手段制作而成,如玩具飞机、玩具车等等,这些玩具在大体形状、结构和局部细节上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品都很相似,可培养儿童的识物能力,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玩具车大多只是模拟汽车的外形,结构简单,其车门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并不能打开,且仅具备竞速功能,功能单一,不具备变形功能,导致了这类玩具汽车的仿真程度和趣味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玩具变形车,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趣味性较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玩具变形车,包括车架、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车架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变形车还包括平移架、转轴、曲柄和连接柱;所述车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可向外侧开启的车门,车门的内侧设有第一开启臂,第一开启臂的前端铰接在车壳上,且第一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一拉伸弹簧连接;车壳后部上设有可向上摆动的车尾,车尾的内侧设有第二开启臂,第二开启臂的后端铰接在车壳上,第二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二拉伸弹簧连接;平移架可前后平移安装在车架上并处在车壳的内侧,平移架的前部与两个第一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后部与第二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中部上设有前后并排的两个限位部件;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为上下走向,转轴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连接柱设于曲柄第二端上并处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
[0005]工作时,由电源模块向行驶驱动机构供电,再由行驶驱动机构提供玩具变形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变形车通过车轮组件行驶过程中,转轴在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持续转动,通过曲柄带动连接柱绕转轴持续转动,再通过连接柱与两个限位部件之间的配合,带动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前后往复平移运动: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平移架前部带动两个第一开启臂和两个车门绕其前端向外侧摇摆,实现两个车门的自动开启,同时平移架后部带动第二开启臂绕其后端向上摆动,进而带动车尾向上摇摆开启;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两个第一开启臂与平移架的前部分开,并且两个第一开启臂分别在相应的第一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绕其前端向内侧摆动,实现两个车门的自动关闭,同时第二开启臂与平移架的后部分离开,并且两个第二开启臂分别在相应的第二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绕其后端向下摇摆,进而带动车尾向下摇摆复位;如此往复,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
趣味性较高,从而提高了可玩性和趣味性,使玩家不会产生乏味的感觉。
[0006]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架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导向柱,各个导向柱分别处在相应的导向槽中。各个导向柱可分别沿相应的导向槽前后平移,实现平移架相对车架的前后平移运动。
[0007]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平移架中部设有限位杆、定位螺栓和扭力弹簧,限位杆为左右走向,定位螺栓安装在限位杆一端的后侧,扭力弹簧套接在定位螺栓,扭力弹簧的第一扭力臂与车架连接或接触配合,扭力弹簧的第二扭力臂处在限位杆的后侧并与限位杆相平行;限位杆、扭力弹簧的第二扭力臂构成两个所述限位部件。
[0008]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两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为左右走向的限位杆。
[0009]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架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前开启块,两个前开启块与两个所述第一开启臂一一对应,前开启块处在第一开启臂的前侧并与第一开启臂接触配合。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通过平移架前部的两个前开启块推动两个第一开启臂和两个车门绕其前端向外侧摇摆,实现两个车门的自动开启。上述平移架前部与第一开启臂之间也可以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进行配合。
[0010]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架后部设有后开启杆,后开启杆处在所述第二开启臂的前侧并与第二开启臂接触配合。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通过平移架后部的后推杆杆推动第二开启臂绕其后端向上摆动,进而带动车尾向上摇摆开启。上述平移架后部与第二开启臂之间也可以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进行配合。
[0011]优选方案中,所述曲柄为转轮,转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柱设于转轮偏离转轴的部位上。
[0012]优选方案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个前车轮和两个后车轮,两个前车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车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后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行驶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盒、行驶车轮轴、两个行驶车轮、传动轴、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传动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且传动轴的轴线沿上下设置;旋转盒的顶部设有可供传动轴穿过的轴孔,旋转盒通过轴孔可转动安装在传动轴的下端,传动轴伸入到旋转盒的内部;行驶车轮轴可转动安装在旋转盒上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行驶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行驶车轮轴的两端;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均安装在车架上,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旋转盒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传动轴的下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行驶车轮轴传动连接,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工作时,电源模块为驱动电机供电,使驱动电机启动运转;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再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行驶车轮轴和两个行驶车轮转动,提供玩具变形车行驶的动力,并配合车轮组件的两个前车轮和两个后车轮使玩具变形车能够平稳地行驶,同时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带通过曲柄和连接柱带动平移架前后平移;在玩具变形车行驶过程中,旋转盒在受到两个行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会发生转动,两个行驶车轮随着转动一定角度,自由改变行驶方向以切换行进路线,从而使玩具变形车做前进、后退或转弯运动,可提高玩具变形车行驶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可玩性和趣味性,使玩家不会产生乏味的感觉。
[0013]更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组和电源开关,电池组通过电源开关与所
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电池组可以采用串联在一起的若干个碱性干电池组成。电池组用于向驱动电机供电,电源开关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开关机。
[0014]更优选方案中,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转盒向下滑动的限位片,限位片设置在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之间。
[0015]更优选方案中,所述旋转盒的轴孔内壁与传动轴的外壁紧密接触。这样,可使传动轴的侧壁与轴孔内壁之间具有一定摩擦力,在两个行驶车轮受到地面的阻力较小的情况下,旋转盒会在传动轴与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随着传动轴转动,实现变向;在两个行驶车轮受到地面的阻力大于传动轴与轴孔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旋转盒不随着传动轴转动,在受到两个行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实现自由变向。
[0016]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玩具变形车,包括车架、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车架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变形车还包括平移架、转轴、曲柄和连接柱;所述车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可向外侧开启的车门,车门的内侧设有第一开启臂,第一开启臂的前端铰接在车壳上,且第一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一拉伸弹簧连接;车壳后部上设有可向上摆动的车尾,车尾的内侧设有第二开启臂,第二开启臂的后端铰接在车壳上,第二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二拉伸弹簧连接;平移架可前后平移安装在车架上并处在车壳的内侧,平移架的前部与两个第一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后部与第二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中部上设有前后并排的两个限位部件;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为上下走向,转轴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连接柱设于曲柄第二端上并处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玩具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为转轮,转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柱设于转轮偏离转轴的部位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玩具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车架上设有多个导向柱,各个导向柱分别处在相应的导向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玩具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前开启块,两个前开启块与两个所述第一开启臂一一对应,前开启块处在第一开启臂的前侧并与第一开启臂接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玩具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后部设有后开启杆,后开启杆处在所述第二开启臂的前侧并与第二开启臂接触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玩具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中部设有限位杆、定位螺栓和扭力弹簧,限位杆为左右走向,定位螺栓安装在限位杆一端的后侧,扭力弹簧套接在定位螺栓,扭力弹簧的第一扭力臂与车架连接或接触配合,扭力弹簧的第二扭力臂处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刘周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