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41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包括沿站台方向依次布设的若干个活动门组,每个活动门组由关闭状态时顺序排列布设在第一排的第一活动门、第二排的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排的第三活动门组成;每个活动门组仅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不同排,使第一活动门合第三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所属活动门组中心方向移动至多两扇活动门宽度,第二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相邻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作用下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一扇活动门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活动门组内任意位置均可开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不同高铁车型在不同停车位置的站台门自适应需求。台门自适应需求。台门自适应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


[0001]本技术属于高速铁路站台门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

技术介绍

[0002]站台门系统是指安装在车站站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和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的连续性屏障,一般有全高、半高之分,简称站台门。当列车到达车站或从车站出发时,站台门可自动根据列车运行状态开启和关闭,将行车空间与乘客候车空间做一个机械化的隔离,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由于高铁列车车型众多、不同车型对应有不同的车门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现有固定开门位置的站台门难以适应高铁不同车型的需求。
[0003]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3109309U,名称为“一种错层式高铁站台门”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整体布置为两层、相邻活动门错位排列的站台门结构。该站台门结构以四个活动门为一个单元,单元内每扇活动门均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至少向其一侧移动一扇以上的活动门宽度,通过分别控制每个活动门对应的驱动装置来实现活动门的开闭。虽然该站台门能够实现不同列车停车位置的活动门开门,但每扇活动门均配有一个驱动装置,其驱动装置数量多、投资较高;同时当活动门需要移动一扇活动门以上的距离时,需要旁边的门体移动为其挪出空间,导致整体驱动控制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较少、控制逻辑简单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包括沿站台方向依次布设的若干个活动门组,每个所述活动门组由关闭状态时顺序排列且分别布设在第一排的第一活动门、第二排的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排的第三活动门组成,使站台门关闭时,相邻和相隔一扇的活动门布设于不同的排,相隔两扇的活动门布设于相同的排;
[0006]每个所述活动门组仅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对应活动门的底部或顶部,且两个驱动装置不同排,使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所属的活动门组中心方向移动至多两扇活动门宽度,第二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相邻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的作用下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一扇活动门宽度。
[0007]优选的,各个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站台地面层以下。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一狭缝,所述第二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二狭缝,所述第三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三狭缝;
[0009]每个活动门门体下部分别设置有通过对应狭缝的上凸式连接板,各个所述连接板
上部分别与对应活动门相连,各个所述连接板下部分别与对应导向块在站台地面层下方相连;
[0010]在站台地面层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三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四导轨和第五导轨。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门、第三活动门对应的导向块为“T”字形导向块,所述第二活动门对应的导向块为倒“C”字形导向块。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在站台地面层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形成位于上部的支撑空间和位于下部的驱动空间,所述支撑空间主要用于支撑各个导轨和所述站台地面层,所述驱动空间主要用于布设活动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空间包括轨道侧空间和站台侧空间。
[0013]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减速器、与减速器连接的主动轮、以及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同步带,每个所述同步带与对应活动门的导向块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门门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簧挡柱,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在面向第二活动门侧的右门框上均设有与弹簧挡柱相配合的凹槽,使所述第二活动门可在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的拖动下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为一扇活动门宽度的距离。
[0015]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挡柱相对于第二活动门呈旋转对称布置,每个所述弹簧挡柱包括套筒、安装在套筒内部的第一弹簧及与第一弹簧相配合的圆头挡柱,所述套筒安装在相应门框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圆头挡柱上,第一弹簧一端与套筒抵接,另一端与圆头挡柱抵接,所述圆头挡柱伸出门框与凹槽抵接。
[0016]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凹槽包括缓和曲线段和与缓和曲线段平滑连接的圆弧段,其中,所述缓和曲线段布设在靠近所属活动门中心的一侧,所述圆弧段布设在远离所属活动门中心的一侧。
[0017]优选的,每个所述活动门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挡板,其中一个挡板安装在第一活动门上,另一个挡板安装在第三活动门上,两个所述挡板相对于活动门组呈旋转对称布置,使所述第二活动门可在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挡板的推动下随其移动。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门门框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电磁发生器、与电磁发生器配套的顶杆及与套设在顶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顶杆延伸至站台地面层下方;所述电磁发生器通电时,所述顶杆可向下运动压缩所述第二弹簧,并与第二活动门的导轨上表面接触,使所述第二活动门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不被移动;所述电磁发生器断电时,所述顶杆可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使所述第二活动门可在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的作用下随之移动。
[0019]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高铁站台门采用三层错叠式活动门体设计,三个依次布设在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活动门为一个活动门组,每个活动门组均被配置为仅在其组内移动。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活动门组两端的活动门可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两扇活动门宽度、中间的活动门可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一扇活动门宽度,从而实现活动门组内的任意位置均可开
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不同高铁车型在不同停车位置的站台门自适应需求。
[0021]2、本技术的高铁站台门,其活动门组仅两端的活动门设有独立的驱动装置,中间的活动门未设置驱动装置,使得中间活动门可在相邻活动门的作用下而跟随其运动。本技术不仅实现了活动门组内活动门的独立驱动,避免了各活动门驱动装置的物理干涉,同时减少了驱动装置的数量,节省了一定的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活动门组关门状态正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活动门组关门状态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高铁站台门侧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高铁站台门底部驱动装置结构侧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活动门组的弹簧挡柱与凹槽配合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活动门组的三层活动门完全重叠的俯视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活动门组的电磁铁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站台方向依次布设的若干个活动门组,每个所述活动门组由关闭状态时顺序排列且分别布设在第一排的第一活动门、第二排的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排的第三活动门组成,使站台门关闭时,相邻和相隔一扇的活动门布设于不同的排,相隔两扇的活动门布设于相同的排;每个所述活动门组仅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对应活动门的底部或顶部,且两个驱动装置不同排,使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所属的活动门组中心方向移动至多两扇活动门宽度,第二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相邻第一活动门或第三活动门的作用下向其一侧移动至多一扇活动门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站台地面层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一狭缝,所述第二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二狭缝,所述第三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三狭缝;每个活动门门体下部分别设置有通过对应狭缝的上凸式连接板,各个所述连接板上部分别与对应活动门相连,各个所述连接板下部分别与对应导向块在站台地面层下方相连;在站台地面层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三活动门的导向块相配合的第四导轨和第五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门、第三活动门对应的导向块为“T”字形导向块,所述第二活动门对应的导向块为倒“C”字形导向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在站台地面层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形成位于上部的支撑空间和位于下部的驱动空间,所述支撑空间主要用于支撑各个导轨和所述站台地面层,所述驱动空间主要用于布设活动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空间包括轨道侧空间和站台侧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刘红娇李毅张磊赵滨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