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8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悬臂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包括支撑基座、变幅基座、悬臂和悬臂锁定装置,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于变幅基座上,通过开合驱动机构改变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分体式吊具。在起吊初始位置使分体式吊具位于煤框的两侧,之后通过驱动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合并,实现分体式吊具的并拢的同时与煤框的外延卡接,实现对载荷的抓取。实现对载荷的抓取。实现对载荷的抓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悬臂式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悬臂起重机结构独特、安全可靠,具备高效、节能、省时省力、灵活等特点,三维空间内随意操作,在短距、密集性调运的场合,比其它常规性吊运设备更显示其优越性。而矿山井下作业环境狭小且复杂,应用悬臂式起重机可以发挥其灵活可靠的特性,在矿山井下完成提升作业。
[0003]并且,在矿山井下经常有一些物资、工具、管网、辅助材料等需要吊装、移动和运输,还有一些支架、钢梁、小型设备需要安装、拆卸、维修,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在井下狭小空间使用的小型起重设备,目前这些工作大都还只能依靠人力和简易工具进行,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不够安全。
[0004]中国专利ZL201911177110.4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采矿起重机,其中公开了包括前后对称的底座,底座上端面固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固设有固定块,固定块、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有行进装置,行进装置包括四个可转动的行进轮,行进轮转动时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内设有起重装置,起重装置包括可收卷的挂钩用以提起矿石重物,通过行进装置可带动整体进行移动调节安装位置,具有可直接与矿山壁体抵接以及钻孔至矿山壁体内两种安装支撑方式,可根据矿山及采矿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扩大其适用范围,不受地域限制,其次,支撑杆、伸缩杆可收缩及转动,缩小本专利技术整体的体积,便于移动及搬运,装卸便捷。
[0005]中国专利ZL200910074710.8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多功能车的悬臂式起重机,其中公开了主要结构由起重架、起重臂、吊装臂、转向油缸、定位杆、吊环、架槽、安装筒、安装轴、臂轴、安装架、固定轴、护板、固定架、轴架、铰接架、铰接座组成,起重架上设置左右转向油缸、左右转向半角为45
°
,起重臂左右侧设置定位杆,使起重臂能限位定位,保障安全,起重臂、吊装臂上设置固定架、架槽、吊环,以利于吊起多种物料、支架、钢梁、电缆等设备,最大承载力可达2500公斤,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使用方便,安全稳定可靠。
[0006]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仍然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并且针对运输煤矿的煤框的提升,不能够进行可靠又便捷的抓取载有煤矿的煤框。传统的悬臂起重机以及传统的吊具,需要在悬臂下方设置吊钩、吊环、钳夹等吊具结构,然而上述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通过与专用的分体式吊具的配合,能够从煤框的两侧实现与煤框的接合,能够最大化的简化结构、减小占用的空间。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包括支撑基座、变幅基座、悬臂和悬臂锁定装置,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于变幅基座上,通过开合驱动机构改变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分体式吊具;提升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处于张开状态,分体式吊具位于煤框的两侧,所述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并拢,使得所述分体式吊具并拢并卡接所述煤框的上侧外沿,实现分体式吊具对煤框的抓取;所述第一悬臂上设置有锁定孔,在并拢时所述第二悬臂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悬臂锁定装置,所述悬臂锁定装置能够在所述悬臂并拢时与所述锁定孔卡接,实现对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锁定;所述变幅基座为一侧开口的框形结构,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可转动的铰接于所述开口内部,所述变幅基座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通过变幅驱动机构使所述变幅基座转动,能够改变所述悬臂的俯仰角度,所述支撑基座与矿山井下的支撑结构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开合油缸和第二开合油缸,所述变幅驱动机构为变幅油缸;所述变幅基座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和背板,所述侧板竖向设置,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上端,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同向的下端,所述顶板、底板和侧板构成了U形的一侧开口的框形结构,所述侧板的与所述顶板和底板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背板,所述侧板的与所述顶板和底板同向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开合油缸铰接座,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悬臂支撑孔,所述底板的面积大于所述顶板的面积,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变幅油缸上铰接座;所述支撑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底板侧面上的变幅铰接座和变幅油缸底铰接座,两个所述背板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变幅铰接座上,所述变幅油缸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变幅油缸底铰接座和所述变幅油缸上铰接座上,使得所述变幅基座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吊具挂耳,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悬臂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吊具挂耳,所述第一悬臂转轴、第二悬臂转轴与所述悬臂支撑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开合油缸和第二开合油缸的一端分别铰接设置在两个所述开合油缸铰接座上,所述第一开合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悬臂一侧的第一悬臂铰接座上,所述第二开合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悬臂一侧的第二悬臂铰接座上,实现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延展平面上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悬臂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架、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锁定臂和支撑臂,所述驱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支撑臂,所述第一驱动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所述第一驱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支撑臂上还铰接有锁定臂,所述第二驱动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板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锁定臂的中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板转动,第一驱动板通过第二驱动板带动所述锁定臂转动,实现所述锁定臂在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的转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板包括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为L形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的折弯处之间连接有第三转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臂包括夹持臂、斜短臂、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夹持臂和斜短臂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夹持臂和斜短臂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结合臂、短撑臂、锁定臂转轴、驱动板定位孔和避让槽,所述结合臂和短撑臂的夹角为锐角,在所述结合臂和短撑臂的连接位置处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结合臂和短撑臂的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驱动板定位孔,所述短撑臂上远离所述驱动板定位孔的一端设置有锁定臂转轴,所述结合臂上远离所述驱动板定位孔的一端设置有避让槽,在所述锁定臂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避让槽容纳所述锁定臂。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板的第一转轴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包括支撑基座(1)、变幅基座(2)、悬臂(3)和悬臂锁定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3)包括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于变幅基座(2)上,通过开合驱动机构改变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分体式吊具(5);提升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处于张开状态,分体式吊具(5)位于煤框(6)的两侧,所述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并拢,使得所述分体式吊具(5)并拢并卡接所述煤框(6)的上侧外沿,实现分体式吊具(5)对煤框(6)的抓取;所述第一悬臂(31)上设置有锁定孔(315),在并拢时所述第二悬臂(3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悬臂锁定装置(4),所述悬臂锁定装置(4)能够在所述悬臂(3)并拢时与所述锁定孔(315)卡接,实现对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的锁定;所述变幅基座(2)为一侧开口的框形结构,所述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可转动的铰接于所述开口内部,所述变幅基座(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1)上,通过变幅驱动机构使所述变幅基座(2)转动,能够改变所述悬臂(3)的俯仰角度,所述支撑基座(1)与矿山井下的支撑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开合油缸(313)和第二开合油缸(323),所述变幅驱动机构为变幅油缸(14);所述变幅基座(2)包括顶板(21)、底板(22)、侧板(23)和背板(24),所述侧板(23)竖向设置,所述顶板(21)设置于所述侧板(23)的上端,所述底板(22)设置于所述侧板(23)的同向的下端,所述顶板(21)、底板(22)和侧板(23)构成了U形的一侧开口的框形结构,所述侧板(23)的与所述顶板(21)和底板(22)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背板(24),所述侧板(23)的与所述顶板(21)和底板(22)同向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开合油缸铰接座(25),所述顶板(21)和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悬臂支撑孔(27),所述底板(22)的面积大于所述顶板(21)的面积,所述底板(22)远离所述侧板(23)的一端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变幅油缸上铰接座(26);所述支撑基座(1)包括基座底板(11)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底板(11)侧面上的变幅铰接座(12)和变幅油缸底铰接座(13),两个所述背板(24)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变幅铰接座(12)上,所述变幅油缸(14)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变幅油缸底铰接座(13)和所述变幅油缸上铰接座(26)上,使得所述变幅基座(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悬臂(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转轴(3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吊具挂耳(324),所述第二悬臂(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悬臂转轴(32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吊具挂耳(314),所述第一悬臂转轴(311)、第二悬臂转轴(321)与所述悬臂支撑孔(27)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开合油缸(313)和第二开合油缸(323)的一端分别铰接设置在两个所述开合油缸铰接座(25)上,所述第一开合油缸(31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悬臂(31)一侧的第一悬臂铰接座(312)上,所述第二开合油缸(32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悬臂(32)一侧的第二悬臂铰接座(322)上,实现所述第一悬臂(31)、第二悬臂(32)在所述顶板(21)和底板(22)的延展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振魏强陈仰镇王存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