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20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涉及辅助呼吸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便携箱体,所述便携箱体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便携箱体的内部安装有锂电池、吸气泵、充气泵、气压传感器和主板,所述吸气泵、充气泵和智能血氧检测模块通过气管束连接有气囊背心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通过过在辅助呼吸背心内置左气囊、右气囊和腹部气囊,调控三通管、吸气泵和充气泵之间的运作频率,可实现辅助患者自主呼吸的效果,避免长期使用机械通气,避免出现并发症,减少医疗护理花费,根据患者实时情况得出最佳辅助方案,具有较为稳定的力度和按压频率,避免人工操作,减少人力,辅助效果较好。辅助效果较好。辅助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呼吸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

技术介绍

[0002]呼吸肌功能障碍是指多种疾病使呼吸肌或支配呼吸肌的脊髓、周围神经、神经

肌肉接头处受累,引起呼吸肌肌力减退或丧失,进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滞留,甚至呼吸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有以下常见病因,1.脊髓疾病如高颈段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脊髓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等;2.周围神经疾病如Guillain

Barr
è
综合征等;3.神经

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4.骨骼肌疾病如各种炎性及非炎性肌病、重症周期性麻痹等;5.肺部疾病如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引起的慢性呼吸肌疲劳无力。
[0003]呼吸生理学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控制膈肌(最主要呼吸动力肌)和肋间肌(次要辅助呼吸动力肌)收缩来实现的。由于吸气为主动运动,吸气肌麻痹可引起肺活量、潮气量减少,患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包括便携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箱体(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便携箱体(1)的内部安装有锂电池、吸气泵(101)、充气泵(102)、气压传感器和主板,所述吸气泵(101)、充气泵(102)和智能血氧检测模块(105)通过气管束(4)连接有气囊背心机构(5),所述主板上安装有嵌入式检测控制系统,所述嵌入式检测控制系统包含智能血氧检测模块(105)、电源模块、警报模块、定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呼吸控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呼吸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得出的最佳控制方案精确控制吸气泵(101)、充气泵(102)和电磁阀(104)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气囊背心机构(5)包括背心后身片(51)、挎肩收紧带(52)、左压力传感器(53)、右压力传感器(54)和第一基布(55),所述背心后身片(51)的一侧表面缝合有第一基布(55),所述第一基布(55)远离背心后身片(51)的一侧表面缝合有第二基布(57),所述第一基布(55)的左侧表面粘贴有左气囊(551),所述第一基布(55)的右侧表面粘贴有右气囊(552),所述左气囊(551)和右气囊(552)之间通过第一进气管(555)和第一排气管(556)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555)和第一排气管(556)上均安装有第一管道连接件(557),所述第二基布(57)的中部粘贴安装有腹部气囊(571),所述腹部气囊(571)上安装有第二进气管(572)和第二排气管(573),所述第二进气管(572)和第二排气管(573)远离腹部气囊(571)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管道连接件(5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囊(551)的外表面设有左空槽(554),所述右气囊(552)的外表面设有右空槽(553),所述左空槽(554)中安装有左压力传感器(53),所述右空槽(553)中安装有右压力传感器(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布(57)中嵌入安装有血氧探头端(575),所述血氧探头端(575)上连接有血氧探测气压管(57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平黎松波黎建文凌仁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思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