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抗震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44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一种防震抗震台,包括置于外围的抗震台外壳,因抗震台外壳内部设置有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机构设置于弹簧晃动架下面。左右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当左右移动机构感应到预警信号时,利用纵向移动机构置于横向移动机构上面,使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而带动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移动,左右移动机构带动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使得抗震台上盖进行来回晃动的动作,实现达到震动预警提示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另外与此同时,有利于推广普及使用的和预报提示准确及时的功能。使用的和预报提示准确及时的功能。使用的和预报提示准确及时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抗震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抗震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文物技术方面的防震抗震台。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一种非人力可以抵抗的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地震可以在瞬间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地震自古有时发生。由于人力不可抗拒,如能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警,以及及时撤离,所以地震预警装置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古代有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在地震之前也会有许多奇特的地理现象可以有效预知地震,例如动物的异常表现和天气的异常表现。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种自然预知方法已经不适用。如今在地方都安装有地震预警装置,这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所述的地震探测和报警装置在国家专业的地震探测纵向或科研机构使用,由于所述地震探测和报警装置的机器紧密,庞大,价格昂贵,设置地震探测器或报警装置内部的传感器需要放置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深度,无法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普及使用。当地震灾难突然发生,广大居民不能第一时间收到报警提示,并及时避灾,人们往往措手不及,难以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成型,所以,现有大部分的地震报警系统存在占地面积大,预报不准确,成本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预报提示准确及时,便于推广普及使用的防震抗震台。
[0004]为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防震抗震台,其包括置于外围的抗震台外壳,所述抗震台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左右晃动的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机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设置于弹簧晃动架下面;当左右移动机构感应到预警信号时,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带动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
[0005]进一步限定,所述抗震台外壳包括直接置于底部的抗震台底壳,安装在抗震台底壳上面的置于弹簧晃动架上面的抗震台上盖。
[0006]进一步限定,所述弹簧晃动架包括安装在抗震台底壳上的支撑杆,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向四周方向设置的四根弹簧杆,所述弹簧杆与弹簧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包括直接固定在抗震台底壳上面的垂直杆,安装在垂直杆上端的圆环台,设置于圆环台四周的与弹簧杆相互连接的弹簧连接柄。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纵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第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和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置于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的上面。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两端的第一横向
移动轴承座,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横向移动轴承座之间第一横向移动轴,活动安装在第一横向移动轴上面的两个第一横向移动台;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是相同。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一端内部的或设置于抗震台底壳边缘上的第一纵向移动轴承座,安装在两端第一纵向移动轴承座之间的第一纵向移动轴,安装在第一纵向移动轴上面的两个第一纵向移动台;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是相同。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抗震台上盖包括上盖框体,设置于上盖框体内侧的置于第一纵向移动台上面的支撑台,设置于支撑台上的用于收容弹簧杆的弹簧凹槽。
[0011]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因所述抗震台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左右晃动的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机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设置于弹簧晃动架下面。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纵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当左右移动机构感应到预警信号时,利用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置于横向移动机构上面,使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而带动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移动,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带动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使得抗震台上盖进行来回晃动的动作,实现达到震动预警提示目的。与现有同类抗震仪器或设备相互比较,本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另外与此同时,有利于推广普及使用的和预报提示准确及时的功能。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震抗震台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震抗震台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震抗震台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下面结合第一种实施例说明一种防震抗震台,其包括置于外围的抗震台外壳,设置于抗震台外壳内部的用于左右晃动的弹簧晃动架,以及左右移动机构。
[0018]所述抗震台外壳包括直接置于底部的抗震台底壳1,安装在抗震台底壳1上面的置于弹簧晃动架上面的抗震台上盖2。所述抗震台上盖2包括上盖框体,设置于上盖框体内侧的置于第一纵向移动台上面的支撑台,设置于支撑台上的用于收容弹簧杆4的弹簧凹槽。
[0019]所述弹簧晃动架包括安装在抗震台底壳1上的支撑杆3,安装在支撑杆3上端的向四周方向设置的四根弹簧杆4,所述弹簧杆4与弹簧杆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3包括直接固定在抗震台底壳上面的垂直杆,安装在垂直杆上端的圆环台,设置于圆环台四周的与弹簧杆4相互连接的弹簧连接柄。
[0020]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1内部的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抗震台底壳1内部的纵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第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的第一纵向移动机构和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置于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的上面。
[0021]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1内部两端的第一横向移动轴承座5,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横向移动轴承座5之间第一横向移动轴6,活动安装在第一横向移动轴6上面的两个第一横向移动台7;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是相同。
[0022]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1一端内部的或设置于抗震台底壳1边缘上的第一纵向移动轴承座8,安装在两端第一纵向移动轴承座8之间的第一纵向移动轴9,安装在第一纵向移动轴9上面的两个第一纵向移动台10;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是相同。
[0023]安装时,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安装在抗震台底壳1内,所述抗震台上盖2安装在抗震底壳1上面。所述弹簧晃动架安装在抗震台底壳1内,所述弹簧晃动架位于左右移动机构。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抗震台,其包括置于外围的抗震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台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左右晃动的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机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设置于弹簧晃动架下面;当左右移动机构感应到预警信号时,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带动弹簧晃动架左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震抗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台外壳包括直接置于底部的抗震台底壳,安装在抗震台底壳上面的置于弹簧晃动架上面的抗震台上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震抗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晃动架包括安装在抗震台底壳上的支撑杆,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向四周方向设置的四根弹簧杆,所述弹簧杆与弹簧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包括直接固定在抗震台底壳上面的垂直杆,安装在垂直杆上端的圆环台,设置于圆环台四周的与弹簧杆相互连接的弹簧连接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震抗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移动机构,第二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抗震台底壳内部的纵向设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后元接勇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盛鼎展览展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