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20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树脂膜领域。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350~420份;乙二醇苯醚0.9~1.7份;卡巴肼2.7~4.4份;分散剂1.3~2.1份;润湿剂1.3~2.1份;消泡剂0.2~0.6份;溶剂185~285份。一种抗菌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氨酯树脂、乙二醇苯醚、卡巴肼、分散剂、润湿剂和消泡剂混合搅拌,真空脱泡,得到混合料体;将混合料体涂覆于离型材料,加热烘干,降温,在离型材料上形成膜,分离离型材料和膜,所得膜为抗菌聚氨酯膜。本申请具有使树脂膜获得更好的抗菌功能的优点。使树脂膜获得更好的抗菌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树脂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材料是当今市场研究的一大热门,材料的改进方式也是层出不穷,除了材料自身合成方式的改进外,还有在材料表面复合树脂膜的改进方式,将树脂膜的功能赋予待改进的材料。目前医用防护服、手术手套、户外登山服、水上运动服、鞋材、雨衣、箱包、汽车座椅材料等等产品,都可以通过复合树脂膜来获得更优异的性能。
[0003]对于上述医用防护服、手术手套等产品,复合树脂膜后,常见的改进效果是增强了产品的防水透湿性能,防水透湿的原理是树脂膜的孔洞整齐致密,孔径水分子无法通过,只能通过汗汽或水蒸汽,从而达到外部防水、内部排汗散热的效果。
[0004]除了给产品赋予防水透湿的功能外,对于医用防护服、手术手套领域的要求,还需要增加抗菌功能,例如在树脂膜中添加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对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现,纳米银颗粒容易团聚,稳定性较低,添加在树脂膜中的抗菌功能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树脂膜获得更好的抗菌功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菌聚氨酯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350~420份;乙二醇苯醚0.9~1.7份;卡巴肼2.7~4.4份;分散剂1.3~2.1份;润湿剂1.3~2.1份;消泡剂0.2~0.6份;溶剂185~285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以聚氨酯树脂为树脂膜的基料,添加乙二醇苯醚和卡巴肼,乙二醇苯醚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功能,卡巴肼不仅也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卡巴肼具有甲醛吸附作用,可以捕获靠近树脂膜的甲醛,并中和甲醛,达到除醛的效果,另外乙二醇苯醚和卡巴肼均为低毒添加剂,添加后对人体和环境影响小。
[0008]另外乙二醇苯醚呈微粘性液体,推测因此而使得乙二醇苯醚与卡巴肼容易相结合,并在分散剂的协助下,提高卡巴肼在聚氨酯体系内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聚氨酯膜的抗菌、除醛性能,同时对聚氨酯膜本身的物性影响小,使聚氨酯膜的综合性能提高。
[0009]可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二异氰
酸酯、有机硅多元醇、1,4

丁二醇和二正丁胺,所述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二异氰酸酯、有机硅多元醇、1,4

丁二醇和二正丁胺的重量比为80:(17~25):(50~60):(0.4~0.9):(13~22):(0.1~0.3)。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有机硅多元醇的疏水性使聚氨酯树脂获得良好的防水性能,上述原料中采用聚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复配作为聚醚多元醇,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树脂在成膜后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
[0011]可选的,所述聚乙二醇选用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和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与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1~1.5),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选用分子量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和分子量2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分子量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和分子量2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1.5~2.3)。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选择上述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进行复配,聚氨酯在防水和透湿方面的性能更加优异,并提高抗菌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为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接枝有乙烯脲和氨丁三醇,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乙烯脲与氨丁三醇的重量比为400:(3.5~5.8):(2.5~4)。
[0014]可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原料还包括乙烯脲和氨丁三醇,所述聚乙二醇、乙烯脲和氨丁三醇的重量比为80:(3.5~5.8):(2.5~4)。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乙烯脲和氨丁三醇,使聚氨酯树脂具有消除甲醛、去异味的功能,并且随着乙烯脲和氨丁三醇的加入,所制得的聚氨酯的物性受乙二醇苯醚和卡巴肼的影响降低,即聚氨酯的防水透湿性能得以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并提高除醛去异味的效果。
[0016]可选的,述分散剂为聚醚类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的组合,所述聚醚类分散剂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重量比为5:(5~7)。
[0017]聚醚类分散剂可以是Tego

740w润湿分散剂、Tego

755w润湿分散剂和Tego

655润湿分散剂等含有聚醚的分散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类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有助于提高卡巴肼在聚氨酯体系内的分散性。
[0019]可选的,所述润湿剂为聚硅氧烷类润湿剂。
[0020]润湿剂可以为BYK

P104S、BYK

3760和BYK

W940等含有聚硅氧烷的润湿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硅氧烷类润湿剂可以提高聚氨酯膜的均匀性,有助于聚氨酯膜各处的耐水压保持一致,提高防水效果。
[0022]可选的,所述消泡剂为破泡聚硅氧烷溶液。
[0023]消泡剂可以为BYK

012、BYK

016和BYK

022等含有破泡聚硅氧烷的消泡剂。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泡聚硅氧烷溶液有助于抑制成膜时气泡,进一步提高聚氨酯膜的均匀性。
[0025]可选的,所述抗菌聚氨酯膜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为3~5份的气相二氧化硅。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相二氧化硅可作为消光剂,降低聚氨酯膜的光泽,同时可以提升聚氨酯膜的手感。
[0027]可选的,所述抗菌聚氨酯膜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为20~35份的颜料。
[0028]颜料可以是钛白粉、钴蓝和钛镍黄等,起到上色作用即可。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聚氨酯膜的上色,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领域。
[0030]可选的,所述溶剂为丁酮、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菌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氨酯树脂、乙二醇苯醚、卡巴肼、分散剂、润湿剂和消泡剂混合搅拌,真空脱泡,得到混合料体;将所述混合料体涂覆于离型材料,加热烘干,降温,在离型材料上形成膜,分离离型材料和膜,所得膜为抗菌聚氨酯膜。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型材料为混合料体提供成膜的基础,便于抗菌聚氨酯膜的成型。
[0033]可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将聚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在75~80℃融熔,加入二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有机硅多元醇进行反应,再加入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 350~420份;乙二醇苯醚 0.9~1.7份;卡巴肼 2.7~4.4份;分散剂 1.3~2.1份;润湿剂 1.3~2.1份;消泡剂 0.2~0.6份;溶剂 185~28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二异氰酸酯、有机硅多元醇、1,4

丁二醇和二正丁胺,所述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二异氰酸酯、有机硅多元醇、1,4

丁二醇和二正丁胺的重量比为80:(17~25):(50~60):(0.4~0.9):(13~22):(0.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选用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和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与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1~1.5),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选用分子量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和分子量2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分子量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和分子量2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1.5~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聚氨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为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接枝有乙烯脲和氨丁三醇,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乙烯脲与氨丁三醇的重量比为400: (3.5~5.8):(2.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日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