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7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旨在解决单一同步方式无法实现控制器适应性控制的技术问题。该控制器包括整流稳压模块、交流同步模块、控制模块、同步线同步模块;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交流同步模块由光耦合器件O1、4个电阻以及电容C8和NPN型三极管Q1构成,同步线同步模块主要由数据缓冲驱动器和数据收发器构成。本控制器对于工程布线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突破了电磁干扰环境的限制,使得两种控制方式在一个项目中可以混合使用,降低了后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降低了后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降低了后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LED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LED照明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以多样化、强调设计与流行、功能性的巨大优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LED灯具具有节能环保,长寿命,高光效等特点,可用于照明、装饰等用途。但对于具有干个LED发光单元的灯具,需要按一定规则同步进行图案、色彩、亮度、亮灭等变化的控制,如路灯、装饰用灯具等。
[0003]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0520070771.4、名称为 《LED灯具同步控制装置》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与市电电源频率同步的交流同步方法,但其仍有不足之处:易受现场电磁环境的干扰,且被干扰后不可实现自我修复,因而同步可靠性极差;又如申请号为CN200820166781.1 、名称为《LED数码管灯控制器》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采用同步线来实现同步功能的控制方式,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种控制方法需要用同步线连接各控制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无法进行同步线的步线,此种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旨在解决单一同步方式无法实现控制器适应性控制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包括整流稳压模块、交流同步模块、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线同步模块,所述交流同步模块依据交流电源提供交流同步信号,所述交流同步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作为同步基准信号;所述同步线同步模块用于收发同步控制信号,并可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通讯。
[0007]进一步的,所述交流同步模块包括光耦O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8、三极管Q1, 所述光耦O1发射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3与交流电源火线连接,所述光耦O1接收端的C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5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光耦01 接收端的C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8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1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控制模块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同步线同步模块包括数据缓冲驱动器U3、数据发送器U4、数据接收器U5、保险丝F1、保险丝F2、保险丝F3、保险丝F4,所述数据缓冲驱动器U3的A端子和所述数据缓冲驱动器U3的OE非端子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数据缓冲器U3的Y端子与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DI端子连接,所述保险丝F1连接到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A口,所述保险丝F2连接到所述收发器U4的B口,所述保险丝F3连接到所述数据接收器U5的A口,所述保险丝F4连接到所述数据接收器U5的B口,所述数据接收器U5的R0端子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同步线同步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到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两输出端子,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连接到所述数据接收器U5的两输出端子,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接地。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稳压模块包括整流桥D1、滤波电容C1、电容C4、稳压芯片U1、稳压芯片U2、滤波电容C2、电容C5、滤波电容C3、电容C6,所述整流桥D1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容C1连接在整流桥两输出端子之间,所述C4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所述整流桥D1正极输出端与稳压芯片U1和稳压芯片U2的VIN口分别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2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VOUT和VSS引脚之间,所述电容C5与所述滤波电容C2并联,所述滤波电容C3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VOUT和VSS引脚之间,所述电容C7与所述滤波电容C3并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所述晶振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晶振电路用于提供所述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所述复位电路用于提供所述单片机的复位信号。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对于工程布线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对于无法使用同步线布线的场合可以不必布线,直接使用交流同步进行同步控制。
[0014]2.本技术突破了电磁干扰环境的限制,在交流同步受到环境中电磁干扰无法进行同步控制时可以改用同步线控制,避免电磁干扰。
[0015]3.本技术使得两种控制方式在一个项目中可以混合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适用性和灵活性,可以降低后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交流同步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同步线同步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流稳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或依赖的程序均为本
的常规程序或简单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常规选择或者适应性调整。
[0022]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芯片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0023]实施例1: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参见图1,包括整流稳压模块、交流同步模块、控制模块、同步线同步模块、驱动模块、外接存储器模块、显示模块、接口模块、按键模块。
[0024]参见图4整流稳压模块包括型号为MB10F的整流桥D1、滤波电容C1、电容C4、型号为AMS1117的3.3V稳压芯片U1、型号为AMS1117的5V稳压芯片U2、滤波电容C2、电容C5、滤波电
容C3、电容C6,整流桥D1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滤波电容C1连接在整流桥两输出端子之间,所述C4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整流桥D1正极输出端与稳压芯片U1和稳压芯片U2的VIN口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2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VOUT和VSS引脚之间,电容C5与滤波电容C2并联,滤波电容C3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VOUT和VSS引脚之间,电容C7与滤波电容C3并联。
[0025]控制模块包括型号为STM32F10的单片机、8Mhz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与单片机的OSC_IN和OSC_OUT端口连接。复位电路与单片机的NRST端口连接。
[0026]参见图2,交流同步模块包括型号为EL817的光耦合器O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8、NPN型三极管Q1,光耦合器O1发射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包括整流稳压模块、交流同步模块、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线同步模块;所述交流同步模块依据交流电源提供交流同步信号,所述交流同步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作为同步基准信号;所述同步线同步模块用于收发同步控制信号,并可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通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同步模块包括光耦合器O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8、三极管Q1,所述光耦合器O1发射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3与交流电源火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O1接收端的C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5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光耦合器01 接收端的C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8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1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控制模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双重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线同步模块包括数据缓冲驱动器U3、数据发送器U4、数据接收器U5、保险丝F1、保险丝F2、保险丝F3、保险丝F4,所述数据缓冲驱动器U3的A端子和所述数据缓冲驱动器U3的OE非端子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数据缓冲驱动器U3的Y端子与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DI端子连接,所述保险丝F1连接到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A口,所述保险丝F2连接到所述数据发送器U4的B口,所述保险丝F3连接到所述数据接收器U5的A口,所述保险丝F4连接到所述数据接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熊波赵崇崇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朗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