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7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支脚,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外围固定有多个侧座,所述侧座的外侧均竖向开设有配合槽,且所述配合槽的内侧均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支脚可拆卸的固定在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外侧,后续需要更换支脚时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即可起吊反应釜本体使对应的支脚脱分,并能够再次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新的支脚装上,支脚的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在支脚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更换新的支脚。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更换新的支脚。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更换新的支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超浓缩灭火剂制备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为保护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部位,如电信机房、广播电视设备、发电机房、电气设备房、变压器、油断路器、电动机、图书档案楼、科研试验楼、贵重仪器设备房、大型船舶、油品厂房等场所,避免火灾损失,广泛使用了浓缩气体灭火剂进行消防,浓缩气体灭火剂包括七氟丙烷、混合气体IG541、二氧化碳、氟利昂、惰性气体及烟雾灭火系统,浓缩气体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合成反应釜来对配料进行搅拌混合,并在搅拌过程中使配料彼此反应合成得到产品,合成反应釜在安放时必须在四周设置支脚,以稳固的支撑合成反应釜,防止合成反应釜意外倾倒而出现安全事故,但是目前的合成反应釜在设置支脚时往往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反应釜下部四周,当支脚出现裂痕等安全隐患而需要更换时,需要通过切割打磨的方式将原先的支脚取下,还要再次采取焊接的方式将新的支脚装上,拆装起来很不方便且费事费力,同时由于往往采用在合成反应釜制作环节便将支脚焊接完成的设置方式,造成后续转运至安装位置时支脚使合成反应釜不便于稳定躺卧,转运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支脚可拆卸的固定在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外侧,后续需要更换支脚时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即可起吊反应釜本体使对应的支脚脱分,并能够再次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新的支脚装上,支脚的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支脚,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外围固定有多个侧座,所述侧座的外侧均竖向开设有配合槽,且所述配合槽的内侧均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
[0006]所述支脚均竖向设置且与所述侧座的数量对应,所述支脚的顶部内侧均固定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分别与所述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且所述拆装组件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水平滑动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通有加料管,且所述加料管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开闭的封盖,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端悬空且竖向固定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外侧安装有用以控制开闭的阀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封盖与所述加料管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阀门的类型为电磁阀。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脚的底端面均包覆固定有防滑底垫。
[0010]作为优选,所述拆装组件包括配合座和限位杆,所述配合座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支脚顶部内侧,所述配合座与所述配合槽一一对应且竖向滑动配合,所述配合座的内侧均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均同轴设置有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水平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均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伸出对应的所述配合座外侧且位于对应所述支脚的上方位置,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压簧,且所述压簧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内端均固定有套环,且所述套环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杆同轴固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套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均同轴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均固定有手柄。
[0012]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
[0013]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在竖向上为盲槽且自下而上开设,且所述配合座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配合槽槽顶接触。
[0014]采用上述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初始时,所述支脚顶部的所述配合座与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外侧所述侧座的所述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同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径向水平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的限制能够锁止所述配合座无法脱出所述配合槽,从而此时所述支脚可拆卸的竖直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围,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支脚的设置能够使所述反应釜本体稳固的立在设置位置防止出现意外倾倒,当某个所述支脚出现裂痕等安全隐患而需要更换新的所述支脚时,先竖向起吊所述反应釜本体上升一段距离,上升距离至少为所述侧座的竖向尺寸,手持对应的所述手柄外拉所述限位杆脱出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此过程中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保持所述限位杆的外拉并竖向向下移动所述手柄即可使所述配合座竖移脱出对应的所述配合槽,所述支脚随即竖向下移,当所述配合座完全脱出所述配合槽后即可横移所述支脚取离,如此便完成了所述支脚的取下,将新的所述支脚横移至所述配合座位于对应的所述配合槽下方并竖向对照,后上提所述支脚使所述配合座竖向上升滑入对应的所述配合槽,再次外拉所述限位杆收入对应的所述安装槽,以避免干涉到所述配合座的顺利上滑,当所述配合座竖向上移至所述限位杆进入到所述配合槽后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压簧随即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限位杆抵在所述配合槽表面,当继续横移所述配合座至所述限位杆再次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水平对照时,所述压簧继续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所述限位杆插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以此来完成新的所述支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外侧的固定,后即可下放所述反应釜本体使所有的所述支脚均再次着地,以此来再次通过多个所述支脚来平稳支撑所述反应釜本体,所述支脚的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在所述支脚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更换新的所述支脚,同时通过拆掉所述支脚的方式能够使所述反应釜本体在转运过程中稳定的躺卧,有利于减小所述反应釜本体制作完成时转运的占用空间,方便了所述反应釜本体制作完成后的转运。
[0015]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支脚可拆卸的固定在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外侧,后续需要更换支脚时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即可起吊反应釜本体使对应的支脚脱分,并能够再次通过
配合座与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水平滑动配合的方式将新的支脚装上,支脚的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在支脚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更换新的支脚;
[0016]2、通过拆掉支脚的方式能够使反应釜本体在转运过程中稳定的躺卧,有利于减小反应釜本体制作完成时转运的占用空间,方便了反应釜本体制作完成后的转运。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外部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图1的正视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支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外围固定有多个侧座(2),所述侧座(2)的外侧均竖向开设有配合槽(202),且所述配合槽(202)的内侧均沿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201);所述支脚(4)均竖向设置且与所述侧座(2)的数量对应,所述支脚(4)的顶部内侧均固定有拆装组件(3),所述拆装组件(3)分别与所述配合槽(202)竖向滑动配合,且所述拆装组件(3)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201)沿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径向水平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通有加料管(102),且所述加料管(10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开闭的封盖(101),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端悬空且竖向固定连通有排料管(103),所述排料管(103)的外侧安装有用以控制开闭的阀门(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01)与所述加料管(10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阀门(104)的类型为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4)的底端面均包覆固定有防滑底垫(401)。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一种超浓缩灭火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组件(3)包括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峰韩彩凤李洙青王峰冯仪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浪潮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