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53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有效提高了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其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包括总进液口,出液管包括总出液口,进液管近端上设置有多个分出液口,出液管远端设置有与分出液口对应的分进液口,分出液口和分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盘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容器盘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设备中,通常是采用对容器内的化学物质进行加热或者冷却,由于化学物质的危险性,通常是采用容器中设置盘管,在盘管中通入加热流体或者冷却液,通过盘管内的介质与容器内的化学物质进行热交换,实现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或者冷却,现有的普通盘管在使用过程中其加热或者冷却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有效提高了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总进液口,所述出液管包括总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近端上设置有多个分出液口,所述出液管远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分出液口对应的分进液口,所述分出液口和所述分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对应总进液口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口;所述出液管对应总出液口端设置有第二测温口;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六个分出液口,所述出液管对应设置有六个分进液口;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设置有支撑架。
[0006]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进液管近端上设置有多个分出液口,出液管远端设置有与分出液口对应的分进液口,分出液口和分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热介质或者冷介质进入总进液管内,通过多根盘管进入总出液管中,实现了介质的多管流动,有效提高了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容器盘管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A

A示意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容器盘管结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包括进液管1和出液管2,进液管1和出液管2设置有支撑架10,进液管1包括总进液口3,出液管2包括总出液口4,进液管1近端上设置有六个分出液口5,出液管2远端设置有与分出液口5对应的六个分进液口6,分出液口5和份进液口6对应盘管7连接,热介质或者冷介质进入总进液管内,通过多根盘管进入总出液管中,实现了介质的多管流动,有效提高了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1]进液管1对应总进液口3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口8,出液管2对应总出液口4端设置有第二测温口9,对进液管和出液管上温度的测量,实现了整个容器盘管的温度控制。
[0012]本实施例中采用六个分出液口和六个分进液口分别通过盘管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分出液口,只要实现总出液管通过多个盘管实现出液的并联,实现了介质的多管流动,有效提高了容器内化学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以上示意性地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总进液口,所述出液管包括总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近端上设置有多个分出液口,所述出液管远端设置有与所述分出液口对应的分进液口,所述分出液口和所述分进液口对应通过盘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盘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对应总进液口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口。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卉孙立建高志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东吴石化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