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1529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处理模块、溶气装置、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及服务器;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调节池内污水的指标参数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对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对溶气装置进行处理运行控制;所述处理运行控制包括调节溶气装置的曝气含氧比例及曝气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污水处理相关的设备通过服务器相连接,服务器根据采集的指标参数选择出对应的处理运行控制方案,保证了对污水处理的最大效率和最优效果,避免了过量曝气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及资源的浪费。的影响及资源的浪费。的影响及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日益增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日显不足,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而河流、湖泊中的污染物的增多会对水利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水体中有机物、氨氮等耗氧污染物过多,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微生物在该环境下将底泥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污染水体不仅从感官上引起人体不适,在进行水利调度过程时,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干净水体,还会破坏洁净水域的生态平衡。
[0003]现有的对河流、湖泊黑臭水体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超磁设备来完成,利用磁盘与磁种之间的相互吸附的原理,可有效的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及藻类,但是,此种方式对水体中的氮、COD、BOD等有机物质处理效果低下,因此处理的效果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处理后的水体还经常出现二次复发等实际问题,同时,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需要提前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再采用对应的处理方式,但水体的抽检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且不同区域的水体污染程度存在不同,对污水处理时,其内部的污染物也是存在变化的,因此采用固定的处理方式会存在处理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5]如何高效处理河湖中的黑臭水体。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处理模块、溶气装置、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及服务器;
[0008]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调节池内污水的指标参数并上传至服务器;
[0009]所述服务器对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对溶气装置进行处理运行控制;
[0010]所述处理运行控制包括调节溶气装置的曝气含氧比例及曝气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检测的指标参数包括氨氮量及溶解氧;
[0012]所述溶气装置曝入的气体包括纯氧及空气;
[0013]所述服务器通过污水的氨氮量调整向污水中曝入纯氧与空气的比例,通过污水的溶解氧来调整曝气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工作的步骤如下:
[0015]S1、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获取调节池内污水的氨氮量及溶解氧;
[0016]S2、将氨氮量与预设区间集进行比对,根据氨氮量所在区间对应的纯氧占比调整曝气含氧比例;
[0017]S3、将溶解氧与预设区间集进行比对,根据溶解氧所在区间确定单位体积曝气量;
[0018]S4、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获取处理模块出口处的氨氮量及溶解氧;
[0019]S5、将氨氮量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氨氮量大于预设阈值时,提高特定单位水量的纯氧占比;
[0020]S6、将溶解氧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溶解氧低于预设阈值时,提高特定单位水量的曝气量。
[0021]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
[0022]所述服务器通过分析的结果对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运行控制,所述加药运行控制包括调整药剂添加的配比及添加量。
[0023]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搅拌仓;
[0024]所述搅拌仓上方设置有若干个药剂仓,且所述药剂仓与搅拌仓之间连接有控制开关;
[0025]每个所述药剂仓均设置有称重器;
[0026]所述服务器通过控制开关及称重器调整药剂配比及药剂量。
[0027]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的出水管与调节池的出水管通过管道混合器相连通;
[0028]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管与管道混合器之间设置有流量采集模块;
[0029]所述加药装置的出水管与管道混合器之间设置有进药泵;
[0030]所述服务器通过流量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调整进药泵的功率。
[0031]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内滑动设置有撇渣装置,用于收集污水表面的漂浮物;
[0032]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浮动架体;
[0033]所述撇渣装置上连接有锁定组件,所述撇渣装置通过所述锁定组件进行相对位置固定。
[0034]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架体转动安装有圆弧槽;
[0035]所述圆弧槽的底部通过活动管与收集仓连通;
[0036]所述圆弧槽在驱动力作用下周期性摆动。
[0037]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架体在圆弧槽的对应一侧转动设置有转动板;
[0038]所述转动板用于将漂浮物向圆弧槽处流动。
[003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的转动与所述圆弧槽的摆动相联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0](1)本专利技术中的智能处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污水处理相关的设备通过服务器相连接,通过将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测量的数据传递至服务器上,服务器根据输入的指标参数按照预置的模型选择出对应的处理运行控制,保证了对污水处理的最大效率和最优效果,避免了过量曝气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及资源的浪费。
[0041](2)本专利技术将加药装置与服务器进行物料网连接,因此加药装置能够根据服务器分析的结果采用对应的加药运行处理方案,进而满足了污水处理的高效率,同时避免了药剂添加过多对污水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0042](3)本专利技术根据流量采集模块检测的流速调整进药泵的功率,使得药剂的供给量与水流量相匹配,在满足混合均匀性的同时,保证了药剂添加量的准确性。
[0043](4)本专利技术通过撇渣装置的具体结构设置,能够满足对污水表面漂浮物的高效清理;通过将转动板的转动与圆弧槽的摆动进行联动设置,能够使得圆弧槽根据转动板的转动频率适应性调节其摆动频率,使得漂浮物的移动与收集过程相同步,进而提高了对漂浮物收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5]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处理系统的逻辑框图;
[0046]图2是本专利技术调整曝气含氧比例及曝气量调整的步骤流程图;
[0047]图3是本专利技术加药运行处理的逻辑框图;
[0048]图4是本专利技术调节系统的整体工艺图;
[0049]图5是本专利技术撇渣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0]附图标记:1、调节池;2、处理模块;21、气浮区;22、生化区;23、过滤区;24、撇渣装置;241、浮动架体;242、圆弧槽;243、活动管;244、转动板;3、溶气装置;4、水质指标参数采集;5、加药装置;51、搅拌仓;52、药剂仓;6、管道混合器;7、流量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处理模块、溶气装置、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及服务器;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调节池内污水的指标参数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对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对溶气装置进行处理运行控制;所述处理运行控制包括调节溶气装置的曝气含氧比例及曝气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指标参数采集检测的指标参数包括氨氮量及溶解氧;所述溶气装置曝入的气体包括纯氧及空气;所述服务器通过污水的氨氮量调整向污水中曝入纯氧与空气的比例,通过污水的溶解氧来调整曝气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工作的步骤如下:S1、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获取调节池内污水的氨氮量及溶解氧;S2、将氨氮量与预设区间集进行比对,根据氨氮量所在区间对应的纯氧占比调整曝气含氧比例;S3、将溶解氧与预设区间集进行比对,根据溶解氧所在区间确定单位体积曝气量;S4、通过水质指标参数采集获取处理模块出口处的氨氮量及溶解氧;S5、将氨氮量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氨氮量大于预设阈值时,提高特定单位水量的纯氧占比;S6、将溶解氧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溶解氧低于预设阈值时,提高特定单位水量的曝气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污染水体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服务器通过分析的结果对加药装置进行加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德张文祥黄鸿飞钱益武戴曹培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