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137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为金属材料制成薄壁管结构,所述吸能系统由若干个串联薄壁管错位嵌合组成,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四个长条椭圆状由三组等间距平行薄板串联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薄壁管的优化设计,实现所述吸能系统在空间多个方向的冲击作用下均可保持结构件的自锁,即无管件飞溅且吸能稳定,克服了传统自锁吸能系统承受载荷方向单一的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该所述吸能系统可实现在三维方向快速扩展且不受薄壁管分结构尺寸的限制,即可根据实际冲撞能量和工作面大小灵活调整吸能系统外观尺寸,更加有利于吸能系统应对复杂工况。利于吸能系统应对复杂工况。利于吸能系统应对复杂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薄壁管吸能系统的
,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该吸能系统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交通运输以及重要设施需要抵抗冲击减震的防护系统中。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在紧急事故情况下快速灵活的响应,设计一种吸能效率高、吸能稳定性好、拆装便利的能量吸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许多研究人员进行能量吸收系统的研究。
[0003]金属薄壁管由于其重量轻、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吸能装置。同时,金属薄壁管具有相对密度小、刚度低,且冲击作用下变形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防撞、抗冲击领域。但考虑到复杂工况下,传统结构已无法满足大型工程领域缓冲装置的配置需求,因此,研究能提供更优吸能性且截面构造简单的金属薄壁管组合结构吸能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0004]传统的能量吸收装置常使用圆管、圆环、方管等,因其加工简单,成本较低并能提供较长的受压行程。然而,传统的组合结构在冲击作用下会发生侧向飞溅,不仅会造成二次损伤,还有吸能不稳定、吸能效率低等缺陷,不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效果。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工程中常采用的措施有:一、在吸能系统边界设置约束挡板防止管件侧向飞溅;二、各管件之间设置机械连接件或将管件焊接连接,约束组合结构的横向位移。但以上措施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拼装能量吸收装置,应对突发情况不理想。为了解决传统薄壁圆管吸能系统的缺陷,哑铃状薄壁管结构之前已被提出,这套系统可以降低拆装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受冲击圆管不会侧向飞溅,但是管件系统自锁方向单一无法应对复杂工况。一种多维度自锁的薄壁球串吸能系统在之前被提出,克服了传统单向自锁吸能系统只能承受单一特定方向载荷保持自锁的缺陷,但其系统的立体扩展受限于薄壁管分结构的尺寸。
[0005]所以,设计一种吸能稳定性好、吸能效率高、力学编程性能强的能量吸收系统,对于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防护系统成本、抵抗复杂工况下的冲撞以及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薄壁管吸能系统在三维空间扩展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该吸能系统可实现在三维方向快速扩展且不受薄壁管分结构尺寸的限制,并可抵抗空间多方位的冲击碰撞,为防护系统在复杂工况下服役提供更为有效、经济、安全的保障。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由四个长条椭圆管与三组平行薄板串联组成,若干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以一进一退且相邻薄壁管等间距间隔的形式交错排列,以此实现系统在Y轴方向
的扩展,第二层以相同的排列方式沿X轴扩展并垂直搭接在第一层上,完成一组串联薄壁管的搭接,若干组串联薄壁管错位堆叠实现吸能系统在Z轴方向的纵向扩展,其余各层之间都按此嵌合方式组成多排多列组合结构,实现组合薄壁管结构在空间全方位的冲击过程中能够达到相邻结构件自锁定的效果。
[0009]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横截面为四个相同大小的的长条椭圆管由等间距平行薄板串联而成,且平行薄板的宽度H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H=N;
[0010]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主体管长度W与宽度N满足W=3N;
[0011]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圆角半径R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R=2N;
[0012]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轴向长度L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L=N。
[0013]进一步的,在X

Y轴平面内,若干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以一进一退的方式交错排列,且相邻两薄壁管端头前后错开距离为一个平行薄板的宽度和主体管轴向长度,即错开距离为H+L,又有相邻两薄壁管间隔距离为一个主体管的宽度N,沿Z轴方向的薄壁管分结构以上下两层纵横交错堆叠放置为一组,若干组错位堆叠的嵌合方式组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实现组合结构在三维方向可快速扩展且不受薄壁管分结构尺寸的限制。
[0014]进一步的,沿X

Y轴平面内扩展的串联薄壁管分结构个数不少于2n个,且 n≥2,沿Z轴扩展的组数不少于2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系统材料为金属薄壁管结构。
[0016]本技术的原理在于:
[0017]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为金属材料制成薄壁管结构,吸能系统由若干个串联薄壁管间隔交错排列组成,实现组合结构在三维方向可快速扩展且不受薄壁管分结构尺寸的限制;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的形状比例和吸能系统的排列方式使相邻结构在空间全方位冲击过程中达到自锁定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在承受空间全方位冲击过程中可实现结构件自锁定,即无需设置约束边界位移挡板或在相邻管件间设置连接件,满足防护系统的安全、经济、适用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0019]2、本技术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若干个串联薄壁管以前后交错、等间距间隔以及上下层薄壁管纵横交错堆叠的排列方式,在无需设置外部或内部连接配件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组合结构在三维方向快速扩展且不受薄壁管分结构尺寸的限制,提高防护系统在复杂工况中的应对能力。
[0020]3、本技术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吸能系统是由若干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组成,薄壁管分结构的个数和组合结构的层数可根据实际冲撞能量和工作面大小灵活调整,吸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串联薄壁管分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组串联薄壁管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吸能系统组装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吸能系统立体扩展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实施例数值模拟中吸能系统在Z轴方向承载变形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实施例数值模拟中吸能系统在Z轴方向承载下的力—位移曲线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实施例数值模拟中吸能系统在X轴方向承载变形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实施例数值模拟中吸能系统在X轴方向承载下的力—位移曲线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所涉及的实施例数值模拟中吸能系统在X

Z轴平面内夹角45度方向承载变形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全方位自锁的串联薄壁管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由四个长条椭圆管与三组平行薄板串联组成,若干个串联薄壁管分结构以一进一退且相邻薄壁管等间距间隔的形式交错排列,以此实现系统在Y轴方向的扩展,第二层以相同的排列方式沿X轴扩展并垂直搭接在第一层上,完成一组串联薄壁管的搭接,若干组串联薄壁管错位堆叠实现吸能系统在Z轴方向的纵向扩展,其余各层之间都按此嵌合方式组成多排多列组合结构,实现组合薄壁管结构在空间全方位的冲击过程中能够达到相邻结构件自锁定的效果;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横截面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条椭圆管由等间距平行薄板串联而成,且平行薄板的宽度H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H=N;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主体管长度W与宽度N满足W=3N;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圆角半径R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R=2N;所述的薄壁管分结构轴向长度L与主体管宽度N满足L=N。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林王柯文邵永波于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