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30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和沉降罐,反应罐内设有多个用于向反应罐内加药的加药器,反应罐的上部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溢流管,所述沉降罐的顶部与溢流管相连接,沉降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有压滤机,所述排液管与排污管相连接,所述排液管的中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高压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反应罐,通过向反应罐内输入气体以及叶片搅拌的方式加快反应速度,并将含有沉淀物的反应液通过溢流管输入至沉降罐内进行沉淀,使得沉淀与反应液完成分离,反应速度快,沉淀分离效果好;设置加药器使得药剂可均匀添加至反应罐内部,使其快速与废水混合均匀,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涉及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冶炼烟气制酸系统净化工序会产生大量含重金属酸性废水,为达到该部分酸性废水有效治理,实现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业内通常采用加入硫化钠溶液、硫氢化钠溶液等硫化剂进行硫化除杂,通过硫离子与重金属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并通过浓密机、压滤机等固液分离设施实现硫化物沉淀的移除,但由于目前硫化反应器反应效率较低,硫化反应时间要达到30

60min才能充分实现硫化反应效果,同时当含硫化物沉淀的硫化反应后液进入浓密机后,浓密效果不明显,固液分离不够彻底,为后续硫化压滤机运行带来压力,导致硫化沉淀不能有效分离移除,硫化沉淀随清液进入后续反应,由于石灰乳加入,pH调整,部分硫化物沉淀在碱性条件下返溶,最终导致整体处理后的外排废水指标不能达标相应环保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
[0004]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和沉降罐,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反应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反应罐内设有多个用于向反应罐内加药的加药器,反应罐的上部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溢流管,所述沉降罐的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溢流管与进液口相连接,沉降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有压滤机,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液管与排污管相连接,所述排液管的中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高压风机,进气管的中部设有单向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药器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顶部从反应罐的顶部伸出并形成加药口,加药管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出药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搅拌叶片,第一转轴的上部从反应罐顶端穿出,第一转轴的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罐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沉降罐的下部相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上部从沉降罐顶端穿出,第二转轴的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罐内设有呈上小下大锥形结构的分液挡板,所述分液挡板位于进液口正下方,所述分液挡板的边沿连接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与沉降罐内壁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和沉降罐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的中部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沉降罐的顶部相连接,
回流管上设有回流阀。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排液阀和第二排液阀,所述进气管位于有第一排液阀和第二排液阀之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反应罐,通过向反应罐内输入气体以及叶片搅拌的方式加快反应速度,并将含有沉淀物的反应液通过溢流管输入至沉降罐内进行沉淀,使得沉淀与反应液完成分离,反应速度快,沉淀分离效果好;设置加药器使得药剂可均匀添加至反应罐内部,使其快速与废水混合均匀,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反应罐,2

沉降罐,3

排液管,4

进水口,5

加药器,501

加药管,502

加药口,503

出药口,6

溢流管,7

进液口,8

排污管,9

压滤机,10

排污泵,11

进气管,12

高压风机,13

单向阀,14

第一排液阀,15

第二排液阀,16

第一转轴,17

叶片,18

第一电机,19

分液挡板,20

连杆,21

第二转轴,22

刮板,23

第二电机,24

回流管,25

回流阀,26

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1和沉降罐2,反应罐1和沉降罐2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反应罐1用于药剂与废水进行反应,反应罐1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3,反应罐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4,废水可通过进水口4加入反应罐1内,反应罐1内设有多个用于向反应罐1内加药的加药器5,具体地,加药器5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加药管501,加药管501的长度与反应罐1的高度相适配,加药管501的顶部从反应罐1的顶部伸出并形成加药口502,加药管501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出药口503,通过出药口503可将加药管501内的药剂,同时均匀输送至反应罐1内废水的各个深度处,由于本装置需同时添加两种药剂,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加药器5,反应罐1的上部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溢流管6,沉降罐2的顶部设有进液口7,溢流管6与进液口7相连接,在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物漂浮于反应液上方,并可通过溢流管6溢流至沉降罐2内,沉降罐2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8,排污管8连接有压滤机9,排污管8上设有排污泵10以及排污阀26,沉降罐2内沉淀物可随部分反应液在排污泵10的作用下输入压滤机9内进行压滤操作。
[0019]排液管3与排污管8相连接,排液管3的中部还连接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连接有高压风机12,高压风机12可将高压气体从进气管11通过排液管3输入至反应罐1内,对反应罐1内的液体进行搅拌,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效果,进气管11的中部设有单向阀13,其可防止液体倒流,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排液阀14和第二排液阀15,进气管11位于有第一排液阀14和第二排液阀15之间,实用时可开启第一排液阀14并关闭第二排液阀15,其可防止气体进入排污管8内。
[0020]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反应罐1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16,第一转轴1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搅拌叶片17,第一转轴16的上部从反应罐1的顶端穿出,第一转轴
16的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6转动的第一电机18,第一电机18安装于反应罐1的顶端,通过搅拌可使得药剂与分水更快的混合反应。
[0021]沉降罐2内设有呈上小下大锥形结构的分液挡板19,分液挡板19位于进液口7正下方,分液挡板19可将从进液口7进入的溢流液分散至沉降罐2的边沿流下,防止水流直接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1)和沉降罐(2),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3),反应罐(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4),反应罐(1)内设有多个用于向反应罐(1)内加药的加药器(5),反应罐(1)的上部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溢流管(6),所述沉降罐(2)的顶部设有进液口(7),所述溢流管(6)与进液口(7)相连接,沉降罐(2)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8),所述排污管(8)连接有压滤机(9),排污管(8)上设有排污泵(10),所述排液管(3)与排污管(8)相连接,所述排液管(3)的中部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连接有高压风机(12),进气管(11)的中部设有单向阀(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器(5)包括加药管(501),所述加药管(501)的顶部从反应罐(1)的顶部伸出并形成加药口(502),加药管(501)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出药口(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沉降一体化液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搅拌叶片(17),第一转轴(16)的上部从反应罐(1)顶端穿出,第一转轴(16)的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6)转动的第一电机(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阁郭胜旭岳群洲罗斌哈向阳刘世平潘增仁张晓伟杨宏乾刘元兴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