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复合材料进气道二次胶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加工成型
,涉及一种提高复合材料进气道二次胶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进气道一般采用自动铺丝工艺完成筒体的铺放工作,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完成筒体和筋条的粘接工作,保证产品强度的同时,又满足飞机减重、抗疲劳等特性。然而,由于复合材料进气道筒体通常结构极其复杂,复合材料进气道筒体在制造过程中内部会产生较大内应力,在应力作用下会造成局部翘曲和回弹变形。此外,粘接用筋条由于曲率变化大,亦会出现上述问题。因此,在筒体和筋条粘接的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实际固化零件的状态与理论状态不一致,导致筋条定位不准确、筋条和筒体之间的间隙值差别较大,甚至满足不了粘接状态的要求。以往都是对筋条进行反复修整再比对,不断的调整筋条位置和筋条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值,使其能够满足状态。由于筒体上需粘接的横纵筋条数量较多,逐根筋条的修整比对势必带来极大的工作量,造成效率的低下和粘接质量的稳定性不高,严重影响进气道的交付状态,由此产生的问题给后续装配带来极大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复合材料进气道二次胶接质量和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道筒体工装及零件(1)、胶接定位工装(2)和激光跟踪仪或激光雷达(3);所述的进气道筒体工装及零件(1)包括进气道筒体工装(1
‑
1)、筒体零件(1
‑
2)、旋转轴(1
‑
3)、定位座(1
‑
4)和环形筋条(1
‑
5);所述的进气道筒体工装(1
‑
1)用作成型进气道筒体,在铺叠前组装完成,待零件固化后可拆卸,并能多次重复使用;筒体零件(1
‑
2)由于进气道筒体固化后产生零件变形因此上存在筒体理论型面(1
‑2‑
1)就是数模上的理论状态和筒体实际型面(1
‑2‑
2)即固化后实际生产零件的真实状态,两种状态不完全一致;旋转轴(1
‑
3)为支撑筒体工装,在铺叠时围绕其进行工装旋转,与定位座(1
‑
4)一起同时工作,在其上能准确定位数模理论坐标,亦可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环形筋条(1
‑
5)由筋条理论型面(1
‑5‑
1)和筋条实际型面(1
‑5‑
2)组成;所述的胶接定位工装(2)包括定位销(2
‑
1)、支撑架(2
‑
2)、滑轨(2
‑
3)、固定座(2
‑
4)和筋条胶接工装(2
‑
5);所述的定位销(2
‑
1)是用于定位胶接工装,保证筒体工装和筋条定位工装的相对位置关系;支撑架(2
‑
2)在胶接时支撑筒体工装;滑轨(2
‑
3)能使筋条工装在其上滑移,调节筋条和筒体之间的位置,保证间隙满足状态要求;固定座(2
‑
4)是整体工装的底座,在胶接开始前要将其调整水平,且工作中不发生偏移等情况;筋条胶接工装(2
‑
5)由可移动支架(2
‑5‑
1)和筋条定位工装(2
‑5‑
2)组成,可移动支架(2
‑5‑
1)能在滑轨(2
‑
3)上移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炎,张永亮,石群,梁禄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