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观成专利>正文

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63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包括上模座、炉头芯及下模座,在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炉头模型,上炉头模型包括上进气管模型及上炉头座模型,在两上进气管模型之间设有上进液管模型;在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炉头模型,所述下炉头模型包括下进气管模型及下炉头座模型,在两下进气管模型之间设有下进液管模型;其特点是在下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孔,在上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上炉头模型旁,所述安装柱分别位于下炉头模型旁。其优点为:上模座直接盖在下模座上并固定,在通过压机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再次挤压固定,不使用胶水,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生产效率高,且安全环保更加可靠。环保更加可靠。环保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铸用的炉头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浇铸用的炉头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包括上模座、炉头芯及下模座,在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炉头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包括上进气管模型及上炉头座模型,在两所述上炉头模型之间设有上进液管模型;在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炉头模型,所述下炉头模型包括下进气管模型及下炉头座模型,在两所述下炉头模型之间设有下进液管模型;所述炉头芯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盖设在下模座上,所述上进气管模型与下进气管模型对应形成进气管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与上进气管模型对应形成炉头模型,所述上进液管模型与下进液管模型对应形成浇铸用的进液管。浇铸时,先用胶水将上模座及下模座黏住,再用压机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挤压,将上模座及下模座固定,最后通过浇铸用的进液管进行浇铸;在上述过程中,缺点是需要人工进行胶水的涂抹,胶水具有一定的毒性,具有安全隐患,在涂抹后用压机对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挤压后需等待一段时间等胶水完全凝固,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浇铸用的炉头模具,上模座直接盖在下模座上并固定,在通过压机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再次挤压固定,不使用胶水,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生产效率高,且安全环保更加可靠。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铸用的炉头模具,包括上模座、炉头芯及下模座,在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炉头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包括上进气管模型及上炉头座模型,在所述两上进气管模型之间设有上进液管模型;在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炉头模型,所述下炉头模型包括下进气管模型及下炉头座模型,在两所述下进气管模型之间设有下进液管模型;所述炉头芯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盖设在下模座上,所述上进气管模型与下进气管模型对应形成进气管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与上进气管模型对应形成炉头模型,所述上进液管模型与下进液管模型对应形成浇铸用的进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孔,在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上炉头模型旁,所述安装柱分别位于下炉头模型旁,所述安装柱插在对应的安装孔内从而将上模座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使炉头芯固定。
[0005]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第一导液槽、第二导液槽及第三导液槽;所述第一导液槽位于两下进气管模型之间,第一导液槽的进液口与浇铸用的进液管连通,第一导液槽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导液槽及第三导液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液槽位于两下炉头座模型之间,第二导液槽的右侧与右侧的下炉头座模型连通,第二导液槽的左侧与左侧的下炉头座模型连通;所述第三导液槽位于两下炉头座模型之间并与右侧的下炉头座模型连通。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的下排液槽,所述下排液槽位于下进气管模型的边缘处并与下进气管模型连通,在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的上排液槽,所述上排液槽位于上进气管模型的边缘处并与上进气管模型连通,所述下排液槽与上排液槽对应形成排液通道。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第四导液槽,所述第四导液槽与第一导液槽对应形成导液腔,所述导液腔的进液口与浇铸用的进液管连通,导液腔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导液槽及第三导液槽连通。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液槽的右侧设有第一导流面,在第二导液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液槽通过第一导流面与右侧的下炉头座模型连通,第二导液槽通过第二导流面与左侧的下炉头座模型连通。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上模座直接盖在下模座上并固定,在通过压机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挤压固定,不用使用胶水,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生产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后视位的立体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下模座的立体图;
[0014]图5是本技术下模座与炉头芯的配合示意图;
[0015]图6是本技术上模座的立体图;
[0016]图7是本技术上模座与炉头芯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18]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至图7所示,其是一种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包括上模座、炉头芯2及下模座,在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炉头模型1,所述上炉头模型1包括上进气管模型11及上炉头座模型12,在所述两上进气管模型11之间设有上进液管模型4;在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
侧分别设有下炉头模型3,所述下炉头模型3包括下进气管模型31及下炉头座模型32,在两所述下进气管模型31之间设有下进液管模型5;所述炉头芯2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盖设在下模座上,所述上进气管模型11与下进气管模型31对应形成进气管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12与上进气管模型32对应形成炉头模型,所述上进液管模型4与下进液管模型5对应形成浇铸用的进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孔6,在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柱7,所述安装孔6分别位于上炉头模型1旁,所述安装柱7分别位于下炉头模型3旁,所述安装柱7插在对应的安装孔6内从而将上模座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使炉头芯2固定。
[0021]所述下模座及上模座通过安装孔6及安装柱7固定,再通过压机对上模座及下模座进行挤压固定,不使用胶水,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生产效率高,且安全环保更加可靠。
[0022]所述安装孔6及安装柱7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若干个,根据实际的模具大小而定,所述安装孔6及安装柱7一一对应。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第一导液槽8、第二导液槽9及第三导液槽10;所述第一导液槽8位于两下进气管模型31之间,第一导液槽8的进液口与浇铸用的进液管连通,第一导液槽8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导液槽9及第三导液槽10连通,所述第二导液槽9位于两下炉头座模型32之间,第二导液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包括上模座、炉头芯(2)及下模座,在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炉头模型(1),所述上炉头模型(1)包括上进气管模型(11)及上炉头座模型(12),在所述两上进气管模型(11)之间设有上进液管模型(4);在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下炉头模型(3),所述下炉头模型(3)包括下进气管模型(31)及下炉头座模型(32),在两所述下进气管模型(31)之间设有下进液管模型(5);所述炉头芯(2)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盖设在下模座上,所述上进气管模型(11)与下进气管模型(31)对应形成进气管模型,所述上炉头模型(12)与上进气管模型(32)对应形成炉头模型,所述上进液管模型(4)与下进液管模型(5)对应形成浇铸用的进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孔(6),在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三个以上的安装柱(7),所述安装孔(6)分别位于上炉头模型(1)旁,所述安装柱(7)分别位于下炉头模型(3)旁,所述安装柱(7)插在对应的安装孔(6)内从而将上模座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使炉头芯(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用的炉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第一导液槽(8)、第二导液槽(9)及第三导液槽(10);所述第一导液槽(8)位于两下进气管模型(31)之间,第一导液槽(8)的进液口与浇铸用的进液管连通,第一导液槽(8)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导液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观成
申请(专利权)人:梁观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