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41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检测组件。加热组件包括高频加热器和加热箱,高频加热器位于加热箱中。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气源、截止阀、保温箱、水银箱、泄漏仪和第二气源,保温箱上插装有进气管和出气管,第一气源、截止阀和进气管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水银箱的顶部向下插装有隔板,且水银箱内充设有水银,水银的液面、隔板和水银箱之间分别围设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腔室、泄漏仪和第二气源依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可以提高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密性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电气化时代的来临,汽车铝合金部件的气密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电控壳体,电池壳罩,以及电机罩壳等对于密封要求越来越高。
[0003]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常温气密检测,无法测试实际车辆运行状态下产生高温后压铸件的气密状态。而加热后的产品,其温度与气体之间的热交换(使得检测气体变成高温气体)又会对泄漏仪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均会导致最终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其目的在于不仅可以在高温状态下检测出待测压铸件的气密性,还能避免高温气体影响泄漏仪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检测组件;
[0006]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高频加热器和加热箱,所述高频加热器位于所述加热箱中;
[0007]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气源、截止阀、保温箱、水银箱、泄漏仪和第二气源,所述保温箱上插装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均与位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均用于插装至待测压铸件的通孔的两端,所述第一气源、所述截止阀和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所述水银箱的顶部向下插装有隔板,且所述水银箱内充设有水银,所述水银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隔板的底部,且低于所述水银箱的顶部,所述水银的液面、所述隔板和所述水银箱之间分别围设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泄漏仪和所述第二气源依次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和所述截止阀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均同轴套设有密封堵头,各所述密封堵头均用于插装至待测压铸件的通孔的两端。
[0010]可选地,所述保温箱的内腔具有红外电阻丝,以加热所述保温箱的内腔。
[0011]可选地,所述出气管上插装有压力表,以监测所述出气管内的压力,且所述压力表位于所述水银箱和所述保温箱外。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气源和所述第二气源内的气体为氮气或者氦气。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所述检
测方法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0014]将待测压铸件置于所述加热箱中,并通过所述高频加热器对所述待测压铸件加热;
[0015]将加热后的所述待测压铸件搬运至所述保温箱中保温,并将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的一端插装至所述待测压铸件的通孔的两端;
[0016]打开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泄漏仪,通过所述第一气源和所述第二气源分别对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进行充气后关闭所述截止阀保压,并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所述水银的液位不高于所述第二腔室对应的所述水银的液位;
[0017]在设定时间前后,通过所述泄漏仪检测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前后压差。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9]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对待测压铸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首先,将待测压铸件置于加热箱中,并通过高频加热器对待测压铸件加热,从而通过高频加热器加热待测压铸件,以模拟出待测压铸件运行下的高温状态。接着,将加热后的待测压铸件搬运至保温箱中保温,并将进气管的一端和出气管的一端插装至待测压铸件的通孔的两端,从而便于后续对待测压铸件内的通孔进行充气。接着,打开截止阀和泄漏仪,通过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分别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充气后关闭截止阀保压,并使得第一腔室对应的水银的液位不高于第二腔室对应的水银的液位(使得第一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二腔室的压力)。由于水银箱内水银的阻隔作用,第一气源吹出的气体经过待测压铸件后只能进入到第一腔室,不会直接进去到泄漏仪中,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直接进去到泄漏仪中影响泄漏仪检测的可靠性。最后,在设定时间前后,通过泄漏仪检测第二腔室内的前后压差。当待测压铸件的通孔出现泄漏时,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会降低,导致隔板右侧的水银会逐渐流入到隔板左侧来,使得第二腔室的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第二腔室对应的压力会减小,从而通过泄漏仪便捷检测出前后第二腔室的压力差,即为待测压铸件的泄漏量,即可说明待测压铸件的气密状态。
[0020]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不仅可以在高温状态下检测出待测压铸件的气密状态,还能避免高温气体影响泄漏仪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待测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4]1、加热组件;11、高频加热器;12、加热箱;2、检测组件;21、第一气源;22、截止阀;23、保温箱;231、进气管;232、出气管;2321、压力表;233、密封堵头;234、红外电阻丝;24、水银箱;241、隔板;242、水银;25、泄漏仪;26、第二气源;27、第一腔室;28、第二腔室;29、调压阀;100、待测压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和检测组件2。
[0027]加热组件1包括高频加热器11和加热箱12,高频加热器11位于加热箱12中。
[0028]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气源21、截止阀22、保温箱23、水银箱24、泄漏仪25和第二气源26,保温箱23上插装有进气管231和出气管232,进气管231的一端和出气管232的一端均与位于保温箱23内,进气管231的一端和出气管232的一端均用于插装至待测压铸件100的通孔的两端,第一气源21、截止阀22和进气管231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水银箱24的顶部向下插装有隔板241,且水银箱24内充设有水银242,水银242的液面高度高于隔板241的底部,且低于水银箱24的顶部,水银242的液面、隔板241和水银箱24之间分别围设形成第一腔室27和第二腔室28,第一腔室27和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和检测组件(2);所述加热组件(1)包括高频加热器(11)和加热箱(12),所述高频加热器(11)位于所述加热箱(12)中;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气源(21)、截止阀(22)、保温箱(23)、水银箱(24)、泄漏仪(25)和第二气源(26),所述保温箱(23)上插装有进气管(231)和出气管(232),所述进气管(231)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232)的一端均与位于所述保温箱(23)内,所述进气管(231)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232)的一端均用于插装至待测压铸件(100)的通孔的两端,所述第一气源(21)、所述截止阀(22)和所述进气管(231)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所述水银箱(24)的顶部向下插装有隔板(241),且所述水银箱(24)内充设有水银(242),所述水银(242)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隔板(241)的底部,且低于所述水银箱(24)的顶部,所述水银(242)的液面、所述隔板(241)和所述水银箱(24)之间分别围设形成第一腔室(27)和第二腔室(28),所述第一腔室(27)和所述出气管(23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8)、所述泄漏仪(25)和所述第二气源(26)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还包括调压阀(29),所述调压阀(29)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21)和所述截止阀(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31)的一端和所述出气管(232)的一端均同轴套设有密封堵头(233),各所述密封堵头(233)均用于插装至待测压铸件(10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川王科廖伟平刘云维刘杰张雨梁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