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40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属于管道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管道连接处容易受到水锤的冲击,磨损加剧,可靠性欠佳,寿命短的问题,包括:主流道、连接管、阀体、副流道、端盖。所述连接管置于主流道顶部,连接管和主流道连通,主流道和连接管的连通处设置有锥管,锥管为陶瓷材质,阀体置于连接管顶部,阀体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阀体和连接管连通,阀体底部开设有通道,阀体侧壁设置固定座,套筒套置于主流道外侧,固定座通过螺栓置于套筒顶部,副流道置于阀体侧壁上,副流道贯穿阀体侧壁,通过设置锥管减少管道连接处所受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增加副流道和主流道的强度,不易受到磨损,密封良好,使用可靠性高。性高。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属于管道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柱塞角阀材料成本、制造成本较高,使用过程易磨损,可靠性欠佳,寿命短,维护成本高,大大影响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并且管道连接处容易受到水锤的冲击,磨损加剧,从而产生泄露,降低可靠性。
[0003]公开号CN111550570A公开了一种角阀,包括阀体、阀芯组件、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阀体包括进水端、出水端和调节端,调节端位于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阀芯组件安装于调节端;第一接头组件安装于出水端,且包括止逆阀,止逆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二接头组件可分离地嵌套安装于第一接头组件,通过第二接头组件的顶出件作用于止逆阀,实现了第二接头组件脱落后自动关水,避免浪费水以及影响安装人员的安装,但是没有解决管道连接处容易受到水锤的冲击,磨损加剧,可靠性欠佳,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可以解决管道连接处容易受到水锤的冲击,磨损加剧,可靠性欠佳,寿命短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包括:主流道、连接管、阀体、副流道、端盖,所述连接管置于主流道顶部,连接管和主流道连通,主流道和连接管的连通处设置有锥管,锥管为陶瓷材质,阀体置于连接管顶部,阀体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阀体和连接管连通,阀体底部开设有通道,阀体侧壁设置固定座,套筒套置于主流道外侧,固定座通过螺栓置于套筒顶部,副流道置于阀体侧壁上,副流道与阀体连通,顶盖置于阀体顶部,阀体通过顶盖密封,顶盖内设置衔铁,衔铁外缠绕有线圈,顶盖底部设置弹簧座,弹簧座设置贯穿孔,衔铁延伸至贯穿孔内,阀杆插置于贯穿孔内,且阀杆置于衔铁正下方,阀杆周向方向设置有推板,推板为圆盘结构,推板外缘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贴合阀体侧壁上,复位弹簧置于推板顶部和弹簧座之间,复位弹簧套置于阀杆外侧,所述连接管内部设置活动槽,阀座置于活动槽内,阀座和活动槽之间设置缓冲弹簧,两组阀座延伸至阀体通道内,阀杆底部抵压置于两组阀座之间,形成密封;
[0006]所述阀座为“L”型结构,较长的一边插置于活动槽内,较短的一边延伸至阀体通道内;
[0007]所述密封圈为“工”型结构,密封圈底部贴合连接管的顶部,密封圈顶部贴合阀体的底部;
[0008]所述副流道直径小于密封块的长度;
[0009]所述副流道和主流道内壁均设置有陶瓷耐磨层;
[0010]所述推板中间位置凸起,推板边缘形成凹槽,弹簧置于凹槽内;
[0011]所述密封块为圆环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一、通过设置锥管减少管道连接处所受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
[0014]二、增加副流道和主流道的强度,不易受到磨损;
[0015]三、密封良好,使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推板的俯视图。
[0019]1、顶盖;2、衔铁;3、线圈;4、弹簧座;5、阀体;6、副流道;7、固定座;8、套筒;9、主流道;10、连接管;11、密封圈;12、推板;13、密封块;14、阀杆;15、复位弹簧;16、锥管;17、缓冲弹簧;18、活动槽;19、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根据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包括:主流道9、连接管 10、阀体5、副流道6、端盖,所述连接管10置于主流道9顶部,连接管10和主流道9连通,主流道9和连接管10的连通处设置有锥管16,锥管16为陶瓷材质,阀体5置于连接管10 顶部,阀体5和连接管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阀体5和连接管10连通,阀体5底部开设有通道,阀体5侧壁设置固定座7,套筒8套置于主流道9外侧,固定座7通过螺栓置于套筒8顶部,副流道6置于阀体5侧壁上,副流道6与阀体5连通,顶盖1置于阀体5顶部,阀体5通过顶盖1密封,顶盖1内设置衔铁2,衔铁2外缠绕有线圈3,顶盖1底部设置弹簧座4,弹簧座4设置贯穿孔,衔铁2延伸至贯穿孔内,阀杆14插置于贯穿孔内,且阀杆14 置于衔铁2正下方,阀杆14周向方向设置有推板12,推板12为圆盘结构,推板12外缘设置有密封块13,所述密封块13贴合阀体5侧壁上,复位弹簧15置于推板12顶部和弹簧座4 之间,复位弹簧15套置于阀杆14外侧,所述连接管10内部设置活动槽18,阀座19置于活动槽18内,阀座19和活动槽18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7,两组阀座19延伸至阀体5通道内,阀杆14底部抵压置于两组阀座19之间,形成密封;
[0023]所述阀座19为“L”型结构,较长的一边插置于活动槽18内,较短的一边延伸至阀体5 通道内;
[0024]所述密封圈11为“工”型结构,密封圈11底部贴合连接管10的顶部,密封圈11顶部贴合阀体5的底部;
[0025]所述副流道6直径小于密封块13的长度;
[0026]所述副流道6和主流道9内壁均设置有陶瓷耐磨层;
[0027]所述推板12中间位置凸起,推板12边缘形成凹槽,弹簧置于凹槽内;
[0028]所述密封块13为圆环结构。
[0029]本技术的原理:使用时,线圈3通电,衔铁2吸引阀杆14,阀杆14上移,带动推板12压缩复位弹簧15,密封块13移动至副流道6上方,主流道9内的液体进入到副流道6 内,发
生水锤时,陶瓷材质的锥管16抵抗冲击,减少其他部位的磨损,同时副流道6和主流道9内壁的陶瓷耐磨层不易磨损,线圈3断电,复位弹簧15推动阀杆14下移,阀杆14抵押至于阀座19之间,阀座19压缩缓冲弹簧17,减少阀杆14底部的磨损,密封块13位于副流道6下方,阀杆14和密封块13同时进行密封,此时主流道9内的液体无法进入到副流道6 内,从而达到减少管道连接处所受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增加副流道6和主流道9的强度,不易受到磨损,密封良好,使用可靠性高的目的。
[003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阀转能的耐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道(9)、连接管(10)、阀体(5)、副流道(6)、端盖,所述连接管(10)置于主流道(9)顶部,连接管(10)和主流道(9)连通,主流道(9)和连接管(10)的连通处设置有锥管(16),锥管(16)为陶瓷材质,阀体(5)置于连接管(10)顶部,阀体(5)和连接管(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阀体(5)和连接管(10)连通,阀体(5)底部开设有通道,阀体(5)侧壁设置固定座(7),套筒(8)套置于主流道(9)外侧,固定座(7)通过螺栓置于套筒(8)顶部,副流道(6)置于阀体(5)侧壁上,副流道(6)与阀体(5)连通,顶盖(1)置于阀体(5)顶部,阀体(5)通过顶盖(1)密封,顶盖(1)内设置衔铁(2),衔铁(2)外缠绕有线圈(3),顶盖(1)底部设置弹簧座(4),弹簧座(4)设置贯穿孔,衔铁(2)延伸至贯穿孔内,阀杆(14)插置于贯穿孔内,且阀杆(14)置于衔铁(2)正下方,阀杆(14)周向方向设置有推板(12),推板(12)为圆盘结构,推板(12)外缘设置有密封块(13),所述密封块(13)贴合阀体(5)侧壁上,复位弹簧(15)置于推板(12)顶部和弹簧座(4)之间,复位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艳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业诚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